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瓦尔登湖》:梭罗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

更新时间  2004-09-04 作者:兰守亭
《瓦尔登湖》1854年8月9日出版,今年的8月9日恰好是它出版150周年纪念,美国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新版来纪念美国这位不朽的先验主义思想家。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但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瓦尔登湖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在许多人看来,他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处。如果仅仅是这种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单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

《瓦尔登湖》出版之际,各个出版社纷纷约请著名作家为之写序。灯塔出版社(beaconpress)出版的是平装本,里面有环保作家比尔·麦吉本(billmckibben)写的序言。普林斯顿出版社(princeton)的版本里面有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写的序言,他称“梭罗是一个隐居的圣人。”霍顿·米夫林出版社(houghtonmifflin)出版的里面有关于瓦尔登湖的89幅图片,普利策奖获得者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o.wilson)为该书写序言。香布利出版社(shambhala)出版的版本,上面有迈克尔·麦柯迪(michaelmccurdy)做的木刻封面。耶鲁大学的版本,里面有梭罗学会收藏品负责人杰弗里s·克拉姆(jeffreys.cramer)做的1634条评注。克拉姆认为《瓦尔登湖》是本关于一个英雄的书籍。“梭罗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将哲学小册子难以达到目的的先验主义哲学思想,变成了处于迷惘状态的人们的生活指南。”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