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发展与和200年的改革潮(A)
自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的228年间先后经历了八次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调整,其中近代三次,现代五次。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国改革调整次数之多和相对及时为世界各大国之最,其作用之大也是不少国家所不及的,研究美国史必须对它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有足够的重视。
自近代推动美国进步的当推两次革命和三次改革,而在现代推动美国前进的当推现代史上的五次改革高潮,尤其是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改革和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具有世界意义。
美国历史上的八次改革浪潮是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美国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向密切联系的。
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
第二次改革(18世纪上半叶)关系到一国两制的美国的走向:是带有前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
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涉及自由资本主义能否平稳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现代史上的五次改革浪潮是,确保美国在20世纪处于领先地位以及超级大国地位的最重要的国内举措,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求。
第一次在20世纪最初20年它涉及能否有效调节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转问题,其中的核心在于解决现代化进程许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它确保了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地位的宝座。
第二次浪潮的主角是罗斯福新政,这是现代史上第一个最有深远影响的改革举措,它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第三次改革浪潮是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罗斯福新政式改革的深化,伴随这一改革浪潮的是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
第四次改革浪潮是自由主义改革的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的重大调整,正是这种带有保守主义色彩的及时的政策调整又一次挽救了当代资本主义,从而免受滞胀经济之苦。
第五次改革浪潮是新经济改革,进行新一轮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调整,取得了新的大发展,从而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领先地位。
在改革过程中,美国最注重的经济改革和调整,居于中心地位,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但相比之下,为之逊色,这和资本主义的性质相关。在经济改革中不仅有应付危机型,也有保持繁荣型和两者兼顾的。
从美国建国228年以来的历史看,美国的经济政策最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其一,改革开放和调整政策,在近代有过三次改革和调整高潮,在现代有过四次改革调整高潮。其二,政府干预和市场政策。其三,自由竞争和垄断政策。其四,经济增长和周期政策。其五,贸易自由和保护政策。其六,关税政策和税收政策。其七,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其八,工、农、商、交、讯协调政策。其九,社会保障和扶贫政策。其十,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美国是近代工业化的后来居上者,又是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先驱。研究美利坚合众国的经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集中研究美国特色的近代工业化、现代化和后工业化。美国经济史的显著特可以概述为:
第一,经济中心型,即在美国整个历史发展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中, 经济利益处于优先地位;在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中, 经济发展为中心;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占优先地位。
第二,改革调整型,下面几讲详细将说明,近现代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的八次改革调整高潮,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第三,全球开放型,表现为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引进自欧洲特别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进运动与大陆扩张相联;外来移民对美国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国内移民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一直在美国经济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制度上的多元性发展;对外政策中重经济竞争的门户开放特色; 思想意识上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全球地位的开放型;早期的进步性、现代的扩张性和客观上的发展型。
第四,一体多元型,即经济制度上的垄断资本化主体型;社会生活上的现代化主体型; 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化统治主导型;思想意识上的资本自由化主体型;民族构成上的美利坚民族主干型;文化模式上的美利坚文化主流型;以及宗教模式上的美利坚清教主体型。
第五,实用协调型,即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协调; 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协调;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的协调;富裕阶层与贫困居民的协调;经济实用与博采众长的协调。以上五种协调可以概括为美国特色型,即美国是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的典型;托拉斯垄断资本主义典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农业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近现代工业化道路的典型;发展科学技术先行的典型;经济全球化的典型。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发展不是例外论,不是环境决定论,不是种族优越论,不是制度优越论;不是和谐一致论;不是天定命运论;也不是腐朽论。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论, 是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二) 美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改革潮
1. 美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这是18世纪末,新生的美利坚共和国为建立新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发展民主政治和民族经济的第一次改革高潮。独立后的新生美利坚合众国开始时是一个主权在州的邦联国家,它是英属北美十三个州联合反对英王专制暴政、维护州权的产物,在领导和组织反英独立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是,邦联政府不能适应新生资产阶级共和国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需求,它无力解决通货膨胀、偿还战债、征收赋税、保护民族工商业、抵御英国经济侵扰等重大经济问题,也难以摆脱英国和西班牙对美国边境安全的威胁。
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的联邦宪法和1791年12月批准生效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完善了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巩固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基本成果,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国防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1789年开国元勋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组织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并着手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发展民族经济。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鼓励发展商业和制造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主张通过调整财政金融政策,促进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并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过渡。
1789年7月4日,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税法《关税和吨位法令》颁布,它带有保护关税的性质。1790年1月9日汉密尔顿发表《关于公共信贷的第一次报告》,以维护债券,改变公共信贷得不到偿还、信誉每况愈下的状况,强调美国必须拥有可信的信贷资金来发展工商业,而信贷的信誉取决于如何处理现有的债务,主张由国家来发行一笔公债,用以偿还旧债。2月22日,国会通过了汉密尔顿的报告。根据汉密尔顿的建议,1791年12月13日合众国第一国家银行建立,它为期20年,公私合营,私人股份占4/5。第一国家银行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商业和信贷活动。
1791年12月15日,汉密尔顿又提出的《关于推动工业生产的报告》,强调发展制造业,主张“制造业的繁荣,不仅与国家的财富,而且与国家的安全相联系。”,提出了11条保护和鼓励制造业的措施,包括征收保护关税、禁止原材料出口、免除制造业出口关税、鼓励发明和技术引进、改善国内交通设施、提供优惠信贷等。汉密尔顿还直接参与兴办制造业手工工场活动。同年4月,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征收国产酒税法案。1792年4月,国会通过了制币法令, 建立制币厂,并确定法定货币的币值和等级。
汉密尔顿的经济改革措施,旨在推动美国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变, 奠定了处于原始积累和早期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经济政策的基础。他力主国家干预, 反映了某些重商主义的色彩, 为现代国家干预提供了借鉴。这些举措具有清除殖民主义影响,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资本主义秩序的性质。尽管在当时还未具备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的充分条件,然而,汉密尔顿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为美国经济崛起之路规划了蓝图,汉密尔顿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强调工商业立国路线,成了美国早期现代化之父,他领导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改革也成为美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高潮和近代工业化的前奏。
2.美国早期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1812-1815年第二次对英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的19世纪30-40年代, 社会各阶层为改善工业资本主义的秩序, 掀起了美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改革高潮,它是由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运动所汇成。
1)杰克逊总统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1829-1837年任总统的安得鲁·杰克逊在经济领域倡导自由竞争, 鼓励西进开拓, 限制垄断特权。
这一斗争尤其反映在第二国家银行问题上, 目的在调整商业资产阶级和自由民、工业资产阶级的关系。1816年成立的第二国家银行,大权长期操纵在东北部少数大商人手中,引起了各州和西部地区的强烈不满。1832年7月,第二国家银行总裁买通国会,通过了1836年期满后延期营业法案,杰克逊予以否决,从而引起影响全国的“银行战”,为打击第二国家银行,杰克逊从银行中抽走了联邦资金,而国会参议院则通过决议案“谴责”杰克逊,杰克逊发表“抗议书”。杰克逊的反垄断的斗争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并获得了反对高利贷盘剥的美名。
在政治领域,他推行政府官制改革, 扩大总统权力, 强化联邦中央政府的控制, 改变终身任职制, 轮流担任公职。虽然这种做法带有党派的偏见,被称为“分赃制度”,但是在当时条件下,使得一批新兴的中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府,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作为文官制度的先导,首先在技术性较强的海军军校等部门推行考试制度。另一方面,杰克逊任期,还完善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度,推行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选总统候选人选举制度,废除由少数权贵控制国会预选的推荐制。这种面向选民而不是少数政治领袖选举制度的改变,使得中小资产阶级和普通选民的参政权得以确认,也使资产阶级政党的选举制度开始深入人心,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此外,杰克逊任内,还强化强化总统的权力,多次行使总统的否决权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开创了搁置国会议案的“口袋否决”先例,行使任免权,组织体现作为总统智囊的“厨房内阁”,这些被西方学者称为的“杰克逊民主”时代是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
2)以限制种植园奴隶制发展为中心的反对奴隶制运动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人民结成了一个反对奴隶制度的广泛统一战线,籍以调整工业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关系。有关解决奴隶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案:
一是美国殖民协会主张将黑人移居回到非洲去的,以解决废除北美大陆的奴隶制方案,1847年西非海岸利比里亚共和国的建立, 就是这种方案的实践。
二是主张以充分的补偿来消除奴隶制的赎买补偿方案,其补偿来源取自出售公共土地的收益、慈善家的解囊以致小学生节省零花钱,1862年林肯总统向国会提出的特别咨文,主张为愿意逐步废除奴隶制州给予资助。
三是自由党和共和党的限制奴隶制方案,1840-1848年间自由党、1848-1852年间的自由领地党、1856年成立的共和党,都立主不再让给奴隶制一英寸土地,在新加入联邦的领土上禁止实施奴隶制。
四是废奴派的废除奴隶制方案,即立即废除奴隶制而不给奴隶主以任何补偿,其中包括1831-1865年间的全国反奴隶制协会主席加里森的道德说教的温和主张;1865-1870年间全国反奴隶制协会主席菲立蒲斯和道格斯,通过组织政党开展政治斗争的激进方案;以及全国性的《地下铁道协会》帮助黑奴逃亡的方案。
五是废奴派中的激进派的暴力革命方案,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在1859年10月16日夜发动的起义,就是它的典型代表。以上各种反对奴隶制运动力量的汇合,逐步改变了美国当时“一国两制”的力量对比为美国在内战中工业资本主义最终战胜种植园奴隶制度准备了条件。
3) 争取自由土地为中心的土地改革运动
目的在于扩大自由土地和自由经营, 调整资产阶级和农民关系, 发展农业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要求有广阔的自由市场,而自由土地、自由农民、自由经营的资本主义农业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在民间自由土地运动盛行。20年代有机工斯基德摩的土地均分,免费给予21岁的青年男子和未婚妇女160英亩土地的主张。有1841年伊文思的全国改革协会的土地改革,恢复自由土地权的主张。从1820年到南北战争前夕,国会先后通过了几个土地法令,从一次付清100美元购买80英亩土地,到一次付清40美元,购买40-320英亩土地,所有这些,都为1862年5月20日《宅地法》颁布准备了条件。该法令规定年满21岁的美国合法公民,缴纳10美元证件费就可以取得160英亩土地。
4) 空想社会主义实验为中心的工业改革运动
目的在于调整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 实现工业和平。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试验园地。从20-40年代,在美国试验的乌托邦计划多达200多个。 马克思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起源于德国而起源于英国、法国和北美。”1825年英国罗伯特·欧文在印第安纳的纽哈蒙尼建立了“新和谐村”移民区,企图通过合作社使富人和穷人一起和平过渡到新社会。40年代傅立叶的信徒霍勒斯.格里利在美国建立了40个共同劳动,集体消费,没有雇佣劳动的手工业协作社,推行农业和平计划。40年代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则在得克萨斯、密苏里、艾奥瓦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移民区。1846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威廉·魏特林则在美国鼓吹平分土地,认为只要把14亿英亩土地交归劳动大众,“美国贫困现象可以一举消灭。”尽管空想社会主义广泛流行于北美,但是它的试验却不可能成功。
5) 争取基本人权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
主要是兴起女权运动, 以调整男子与妇女的关系。40年代,美国妇女开始由家庭走向工厂和办公室,要求要求相应提高妇女地位。1848年7月纽约州的塞内卡福尔斯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权利大会,发表了《美国妇女独立宣言书》,要求立即承认妇女的一切应有权利。
上述改革, 有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它未能解决工业资本主义与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不是别的,而是南北战争。
3.19世纪晚期社会各阶层反对垄断弊端, 保护自由竞争, 掀起了第三次改革高潮
南北战争后的30年,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不仅经济高速发展,完成了高水平的近代工业化,开始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农村为主型向城市为主型的转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转变,而且开始了生产组织上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在这个世纪转折的关头,美国广泛流行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其中主要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进步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前者是扩张主义思潮,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反映了工人阶级中先进分子的愿望。民粹主义或平民主义以及进步主义则集中反映了民众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19世纪下半期,以普尔、托拉斯、控股公司为代表的垄断组织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垄断现象的产生绝非历史的偶然或历史倒退,它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大体上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垄断现象在当时利大于弊。其利,大多和社会性生产相关,而其弊,则多和私人性占有相连。虽然它顺应历史潮流,但是那些侵害他人的垄断行为和不公平竞争,却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从农村到城市都出现了自下而上的反托拉斯弊端、保护自由竞争的浪潮,并且兴起了民粹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浪潮。铁路部门是最先在限制垄断方面取得成效的地方,经过10多年的较量,1887年2月4日克里夫兰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州际贸易法案。根据这一法案,规定建立一个五人州际委员会,他有权检查铁路营业情况,规定铁路公司应公布公平合理的运费率, 禁止超额运费和不等价运输, 如铁路公司拒绝服从州际贸易委员会的决定, 则该委员会可向联邦法院提出控诉。它不仅限制铁路公司“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商品之间采取不公正的差别待遇”, 主张公平竞争; 而且, 禁止在销售问题上的跨州垄断, 对当时流行美国的普尔形式即低级垄断组织——同类股份公司企业间为控制物价订立分配的分配营业的联营组织进行限制,表明联邦的权威首次伸展到私人经营的领域。
在美国全国范围强大的反托拉斯运动压力下, 1890年7月2日,国会正式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它规定凡以托拉斯或其它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阴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 均属非法(第一条); 任何人如独占垄断、企图独占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共谋、藉以独占垄断州际间或对外贸易或商业之任何一部分者, 均应视为犯罪(第二条)。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通过是双重妥协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美国政府为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垄断弊端不满情绪所作的妥协,另一方面又是垄断资本势力对于没有参与垄断的经营者不满情绪的妥协。它是在群众性的压力下,保护自由竞争,限制私人垄断的过激行为,维护市场经济机制正常运行的立法举措。这种带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立法干预并没有触动垄断统治的根基,而是更好地扶持垄断资本主义的健康发展。它的性质,是改善和调整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过渡期间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取消垄断,而是限制它在发展中的明显弊端,从而改善资本制度,保障资本社会由自由向垄断的平稳过渡。
在农村,对垄断的不满集中表现在平民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兴起上。垄断资本活动在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扩张,不仅改变了内战后的地域结构,也调整了社会阶级关系。西部和南部的农场主日益沦为垄断资本的附庸,从而引起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它的直接序幕就是同铁路公司的劣行开展的斗争。 代表农民利益的政治团体,在60-70年代有格兰其运动(农民协进会);在70-80年代有绿背纸币党运动; 在80年代有农民联盟运动; 在90年代初则为人民党运动,即平民党运动。
格兰其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最早形式的农民运动,主张通过宣传教育、合作互助和社会改革来帮助农民摆脱困境,抵御垄断剥削。绿背纸币党运动是1873年财政危机直接产物,它们反对金本位制,主张无限制铸造银币。
农民联盟运动为抵制垄断资本的盘剥,提出了低息农业贷款计划。1892年7月在内布斯加的奥马哈举行的人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则提出了反对垄断弊端的系统政纲。其中包括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自由土地、无限制地铸造银币和金币、增加货币流通量、实行累进所得税、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铁路,电报和电话等公用事业的国有化、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制、禁止监视劳工、推行国库分库计划等。在政治方面主张直接无记名投票选举参议员、实行公民创制权和投票权等。
人民党在1892年当年大选中,获得了8.5%的普选票和22张选举人票,有三人当选国会参议员、10人当选国会众议员、4人当选州长,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美国人民党成分的分散性和农民利益的多样性,使得人民党的政治主张十分复杂,而且移民的高度流动性,使农民政党和团体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统一的政治力量;农民运动的致命弱点,又使他们在工业化社会中难以独立地取得胜利并巩固运动的成果。而且他们的政纲中某些主张并不和历史潮流相吻合,他们维护的是旧日的“美好时光”而不是发展和创造未来,是用保护小生产的办法来挽救农业。人民党的基本主张又被民主党政纲相吸收,这样人民党终于失去了作为独立政党的政治基础,1896年人民党和民主党联合提名总统候选人,表明人民党作为独立力量从政治舞台上的消失。尽管如此,人民党的改革运动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它对资产阶级两党制起一种制约作用,并在不小的程度上影响美国现代史开端时期的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党政治,成为现代美国一系列改革运动的先声,成为从杰斐逊、杰克逊民主到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桥梁,它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制约美国两党制的第三党运动。它还显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改革运动的行进,需要考虑到广大民众的适应能力。
下转b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