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在波士顿过圣诞

更新时间  2005-01-13 作者:司马达
在波士顿过圣诞

--------------------------------------------------------------------------------

● 司马达

  从纽约驾车四个小时到新英格兰首府波士顿,已经夕阳西下夜幕低垂了。在海关大楼卧房撂下行李,急忙登上25层钟楼眺望圣诞佳节里的这个美国历史名城。

  但见铺天盖地的耀眼灯光把整个城市装饰得灿烂辉煌,查尔斯河像一条深蓝色的缎带穿过白雪覆盖的市区,迤逦向东汇入大西洋的滔滔碧波。而那日夜繁忙的波士顿海港,则在月色朦胧中显得分外的宁静。

  建于1914年的这座海关大楼,早年曾是新英格兰的最高建筑物和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摇钱树。90年代被马利奥特旅馆集团斥资2500万美元重新修建成为度假旅馆,虽不豪华却很幽静雅致。特别是它位于海港近旁的地点与高耸入云的空间,使它成为远近游客选择下榻之处的最爱。

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美国的圣诞佳节也叫 season's holiday,从复活节算起节日活动长达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城市张灯结彩,商店削价甩卖,家庭聚餐联欢,文艺演出陆续不绝,到处都有节日party, 热闹的劲儿要进入新年才算告一段落。

  波士顿的冬日尽管天寒地冻,但是节日气氛十分浓厚。街道商店人潮汹涌,饭馆旅店生意兴隆,博物馆大部分免费开放,音乐舞蹈和戏剧演出多得不可胜数。甚至在积雪遍地的广场上举行除夕文艺演出迎接新岁,也照样引来无数观众。

  我们在波士顿时,正好举世闻名的波士顿交响乐队在演出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曲,波士顿芭蕾舞团演出柴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芭蕾舞剧,纽约radio city 歌舞团也在这个时节前来献艺。当地有一个成立150多年的“韩德尔与海顿协会”,年年都在圣诞前夕举行“哈里路亚”大合唱,那气势磅礴的歌声不绝于耳,实在扣人心弦。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仅次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巨大的两层楼建筑里分布着古罗马、希腊、埃及、印度、波斯的文物与艺术展品,中国馆有五个展厅,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碑刻、青铜、玉器、木器和家具。由于展品十分丰富,我们光在几个欧洲绘画陈列室里走马看花,就花了大半天时间。

  最引人注目的是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塞尚与梵高的作品。其中有瓷窑画工出身的雷诺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一个头戴红色薄纱的法国姑娘在与男子跳舞,脸上欲迎还拒的少女羞涩表情,微妙而真切,成为整幅画面的焦点。我从画廊管理员得知,这幅珍品的价值竟然高达9900万美元。

历史从这里开始

  美国的早期历史是与波士顿分不开的。三百多年前,英国的大批清教徒来到如今马萨诸塞州一带,在这片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丘陵起伏的土地上开始谋生。他们利用水力、森林和海港的自然资源修建房屋,发展渔业,增加物产,开拓贸易,年复一年地把波士顿建成为东部六个州中最繁荣的城市。

  1764年12月,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捐税压榨,波士顿人化妆成印第安人潜入英国海船把三百多箱茶叶倾入港口,从而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反抗英军的最初几场有名战斗,就发生在波士顿城内外。

  观光这个城市,等于重温美国的早期历史。当年发生“茶党事件”的现场与“茶党”分子的秘密集会场所,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弗兰克林早年在这里成长,华盛顿曾在这里驻扎军队。一两百年前的市议会与州政府建筑,虽然在高楼林立中显得低矮渺小,但它们和市内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凝聚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正是由于辉煌的历史,波士顿才赢得了“美国自由摇篮”的称号。

  从城市面貌来看,波士顿不像华盛顿,街道不是棋盘式而是横七竖八。它又不象纽约那样满目玻璃钢架的明亮建筑。在深红与灰褐的色调中显出宁静庄重,是波士顿市容的一个特色。如果说纽约浓妆艳抹脂粉气太重,华盛顿气宇昂轩庄严宏伟,则波士顿可以说是沉稳而内秀,以其古老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学术气氛而著称于世。难怪马克·吐温要说:“在波士顿,人们问你知道多少;在纽约,人们却问你价值几何。”

  那么,波士顿的经济有些什么特色呢?它历来以机械、制药、医疗器械、食品加工、交通运输和金融业著称。在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袭击下,它的制造业已经江河日下,但高科技却一路领先。当一位哈佛校友告诉我,波士顿的教育也是一大产业时,我觉得很新鲜。

哈佛大学印象

  原来,美国最负盛名的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近三十所高等院校,在此构成一个巨大的科研中心网络,培养出一批批高精尖人才。毕业之后,很多人投入高科技产业,用智慧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传统产业,使波士顿成为仅次于旧金山地区的美国第二个硅谷。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肩并肩地坐落在梧桐夹岸风光秀丽的查尔斯河北岸。乘着天色放晴,我与老伴和女儿女婿及两个可爱的外孙女一起,乘车来到哈佛参观。因为假日,空气清冷的校园里一片宁静。但是从美国和世界各地前来参观者却络绎不绝。人们都慕名而来,想在这个举世闻名的最高学府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自己的足迹。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由清教徒在北美创办的第一座高校。它的奠基人约翰·哈佛,本是一名清教徒牧师。他在1638年去世时捐赠了480卷书籍和一半家产给哈佛大学的前身剑桥学院。至今哈佛校园里还矗立着他的铜像供人凭吊。古色古香的校园里,分布着无数风格各异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近百个图书馆与博物馆。这里有当代最尖端的电子、医学与航天科研中心,也有在故纸堆里专门研究古希腊、古罗马与拜占庭时代文化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研究机构。哈佛有九个展品丰富的博物馆,八百万册藏书,每年收到的捐款胜过一个小国的全年预算。

  哈佛是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美国的亚当斯父子总统,老罗斯福与小罗斯福总统,肯尼迪总统,以及无数政界名人、科学泰斗、著名学者与企业巨子,都曾在这个智慧的海洋中度过青春时代。

从见闻到思索

  在波士顿与几位朋友的一次会见,也很有意思。在一个温馨的住宅里,大家一面品尝波士顿的海鲜,一面海阔天空地神聊。从波士顿昂贵的房价,布什的牛仔风格,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人海沉浮,苏联的分崩离析,以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劣,简直是无所不谈。好在大家都身在海外,享有言论自由,不受意识形态的制约,可以尽情畅所欲言。

  令人意外的是,在场一位曾在中国任教的美国洋女婿竟然表示,虽然苏联已经垮台,他的外祖父仍然认为共产主义在实现社会公平这一点上比资本主义要好,不过他本人还是认为共产主义过于理想化,不现实。一位已在波士顿定居从事科研工作的中国学者,更是语惊四座地说,也许美国将来会最先实现共产主义,因为美国的贫富差距太大,而美国能够公平分配的物质条件又最丰富。

  我想他绝不是共产主义信徒,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敌人。他的见解多少有点调侃的味道,但也反映出,共产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自然消失。

  一顿节日晚餐吃了三个小时,大家还是意兴阑珊,言犹未尽。即使是空谈没有结论,但这种自由讨论的气氛,你能说不正是新英格兰自由主义大本营的思想反应吗?

  我在波士顿只待了两天半,但是耳闻目睹却胜过两年。如果哈佛师生要在剑桥的暮鼓晨钟声里发思古之幽情,他们那个“古”,也只不过两百多年而已,连一个大清王朝的寿命也顶不上。但就在这两百多年内,美国从独立战争时的弱者变为二次大战后的世界强权,而大清帝国却从康乾盛世转为衰落败亡,神州大地百年战乱政局动荡难以振兴,这是为什么?

  带着这个值得进一步思索的问题,我告别了波士顿。

·作者是旅美政论家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