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AC书单 | 「美国史研究」2022年中英文新书推荐(二)
夏读书,日正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继续推出「AHRAC书单」第十二期,紧跟美国史研究及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本期收录25本中文新著和10本英文新著,涉及思想史、西部史、政治史、环境史、城市史、移民史、外交史、军事史和书籍史等领域,希冀有所收获。
中文新书
20世纪美国激进思想传统
作者:吕庆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01
//内容简介
激进思想传统是美国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美国激进思想传统》基于文本解读的视角,对20世纪以降美国激进思想传统的文化根源、政治愿景、变革路径、实践影响等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并分别对种族、性别、人与自然、国际关系、全球人类命运以及激进文学和影视文化等这些相对独立但又不失内在联系的多个专题予以详尽论述。在厘清激进思想的基督教异端、海盗政治信条、启蒙哲学等多重根源基础上,系统揭示了激进思想中意涵的制度超越与和平变革的特质,对现状的全然颠覆和对和平路径的偏好始终贯穿于各种激进思想的主题之中。
//作者简介
吕庆广,历史学博士,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美国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国际美国研究联络会(ASN)成员。长期从事美国左翼思想与激进社会运动、美国政治文化与国际问题以及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
作者:钱满素 主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02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美国历史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女性人物,以每章两万字左右的篇幅为这些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立传:她们都对社会及历史有过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主张女性的平等权利;都有故事有思想有性格,足以视为美国杰出女性的代表。
//作者简介
钱满素,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文明的研究,著有多篇关于美国历史、文学、政治的论文和文章。
最后一杯:美国禁酒令的立与废
作者:[美] 丹尼尔·奥克伦特
译者:钟志军 / 罗梦玲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03
//内容简介
奥克伦特积十年之力,搜集并详查了大量档案和史料,详述了美国禁酒令从立到废的整个过程。他笔下的人物众多,上至一国总統,下至平民百姓,政客、巨商、贵族、说客、私酒贩、作家、教士、法官、警察、歹徒等—应俱全,登场人物达数百人。奥克伦特以风趣辛辣的笔触,揭示了各路迥异的政治力量如何汇聚于”禁酒“这一旗帜之下,奇迹般地达成共识,完成禁酒大业。而这一次对私人生活的空前干涉,又受到了哪些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反弹,为当今美国社会遗留下哪些不可忽视的印迹。本书为读者了解禁酒令时期的美国历史提供了窗口,更完整、全面地体现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生态及面貌。
//作者简介
丹尼尔·奥克伦特(Daniel Okrent),《纽约时报》首位公共编辑,曾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爱德华·默罗访问讲席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赫斯特基金会新媒体研究员等职。《最后一杯:美国禁酒令的立与废》荣获2011年美国历史学会艾伯特·贝弗里奇奖。
夏月帝国:夸纳·帕克与科曼奇印第安部落的兴衰
作者:[美]S. C. 格温
译者:卢树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04
//内容简介
广阔的北美西部,充满了野性。在望不到尽头的大平原上,除了西班牙人或法国人留下的稀稀拉拉的据点,就只剩下骁勇的印第安游牧部落。它们中的一支——科曼奇部落,能征善战,阻止了西班牙殖民者从墨西哥向北推进,阻止了法国人从路易斯安那向西扩张,也阻止了得克萨斯的白人定居者开垦新边疆。夸纳·帕克正是它最后的传奇首领。
夸纳的母亲辛西娅·安·帕克在西部家喻户晓,她9岁被科曼奇人掳走,在适应印第安文化后拒绝回归白人的生活。夸纳凭借精湛的骑术、灵活的头脑迅速崛起为部落首领,曾经的激进的印第安战士,在进入保留地后将平原自由生活的荣耀抛到脑后,率领落后的部落适应世界的变化,融入美国工业文化。书中穿插的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柯尔特手枪的发明、野牛群的灭绝、西部淘金热等内容使得作者笔下的西部史更广博、更厚重。
//作者简介
S. C. 格温(S. C. Gwynne), 曾任《时代》杂志分社社长、驻外通讯员和高级编辑。
弃民:美国与奥斯维辛之间的逃亡者
作者:[美]迈克尔·多布斯
译者:夏文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05
//内容简介
关于纳粹德国暴行与犹太人的可怕遭遇的书汗牛充栋,采取的视角也各不相同。本书作者迈克尔·多布斯博采众长,以基彭海姆小镇为切入点,通过引用日记、信件和访谈记录等材料,辅以优秀的文笔,描述了当地几个主要犹太家族在纳粹迫害下的悲惨遭遇。同时,作者也通过对罗斯福政府内部、政府和社会及外国的互动的多角度描述,展示了外界围绕犹太人难民产生的政治风云。全书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双线并进,引导读者思考这样几个问题:遥远如美国的政坛风云,是如何影响到千里之外的犹太人的?美国在救援犹太人方面是否做的不够?对于当下的我们,纳粹的历史意味着什么?
//作者简介
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约克大学,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资助。
宪法里的生意经:法人与美国的民权运动
作者:[美]亚当·温克勒
译者:舍其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06
//内容简介
法人权利的斗争往往与美国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争议和转折交织在一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托马斯·杰斐逊关于国家银行的唇枪舌剑;南北战争前关于奴隶制的明争暗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摧毁托拉斯而发起的运动,以及休伊·朗的煽风点火;民权革命;还有茶党的兴起。法人宪法权利的性质和发展由这些争议塑造,同时,这些争议也受到了法人权利斗争的影响。
//作者简介
亚当·温克勒(Adam Winkler),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授,美国宪法研究专家。他经常就法律问题发表评论,其文章发表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等。
大地之泣:印第安战争始末
作者:[美]彼得·科曾斯
译者:朱元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07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当代非虚构历史写作大师、独立学者彼得·科曾斯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力作,全面记录了19世纪后期北美大陆西部广袤区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印第安战争”。
19世纪美国向西部开疆辟土的历史,全程伴随着与印第安原住民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些规模大大小小持续数十年的武装冲突,被后世总括为"印第安战争"。
本书以充实的史料,客观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印第安战争”的缘起、发展、高潮与落幕,从中可以看到印第安原住民明知无济于事但为保卫家园而不得不进行的悲壮残酷的抗争故事——正如书名所言,大地之泣,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简介
彼得·科曾斯(Peter Cozzen),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独立学者,非虚构历史写作领域的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履职超过三十年的前外交官。已出版十七部关于美国内战、美国西部拓荒史以及印第安战争的作品,每一部均收获业界盛赞。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作者:[美]约瑟夫·奈
译者:安刚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08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著,有助于读者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如何一步步陷入今天的道德深谷。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一战前后从伍德罗•威尔逊至今美国总统外交政策的演变轨迹,重点聚焦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14位美国总统,以道德推理的三个维度(意图、手段和后果)作为方法论,研究道德在美国历任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发挥的作用,并为评判美国未来的总统提供了参考标准。
//作者简介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亚太事务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软实力”“巧实力”和“领导力”概念的首创者,被誉为“软实力之父”。
飞虎队:美国飞行员对日作战的隐秘历史
作者:[美]塞缪尔·克莱纳
译者:陈鑫
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09
//内容简介
萨姆·克莱纳所著的《飞虎队》揭秘了一群美国男女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早在珍珠港事件前就横跨太平洋,冒着生命危险为保卫中国而战。在传奇陆军飞行员克莱尔·陈纳德的带领下,这些人于1941年夏天使用虚假身份离开仍处于一片祥和之中的美国,跨越太平洋来到缅甸丛林中一个简陋的空军基地。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这群鱼龙混杂的人员是首批在战斗中迎战日本人的美国人,在缅甸、泰国和中国上空击落了数百架日本飞机。在全球各地的同盟国纷纷遭遇败绩之际,飞虎队的战绩给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希望。
//作者简介
塞缪尔·克莱纳(Samuel Kleiner),是一位常驻纽约的律师。他成长于亚利桑那州图克森市,拥有西北大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以及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刊登于《洛杉矶时报》《外交政策》以及《大西洋月刊》等。
重建之战:美国最进步时代的暴力史
作者:[美]道格拉斯·R.埃格顿
译者:周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0
//内容简介
《重建之战》是对美国历史重大且极富挑衅性的贡献。了解重建时期,对于人们理解那些今天仍在搅动美国政治的问题,如公民身份的定义、平等的含义、国家和州政府的相对权力,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R. 埃格顿(Douglas R. Egerton),美国莱莫恩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内战史、重建史专家。
林中之恶
作者:[美]吉尔伯特·金
译者:张芝梅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1
//内容简介
瑟古德·马歇尔,美国传奇黑人大法官、为马丁·路德·金开辟道路的民权先驱。他是混血奴隶的后代,也是新 美国的开创者。以热情、法律和良知,他推动了美国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之一,重新定义了正义一词的含义。
1949年,佛罗里达州格罗夫兰,四名黑人男孩被诬告强奸白人妇女,等待他们的是刑讯逼供、私刑和电椅。彼时还是一名律师的瑟古德·马歇尔毅然投身此案,如他前后数十年里所做的那样,从纽约启程奔向血腥的南方,冒着死亡威胁,站在法庭上为没钱没势的黑人辩护,与凶狠的检察官、警察以及三K党对峙,扭转局面,拯救生命。
正是格罗夫兰男孩案使马歇尔真正成为一名民权斗士。以此为起点,他用法律的方式撬开种族平等之路上的巨石,改变受欺压者的命运,重塑南方的未来、美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吉尔伯特·金(Gilbert King),美国作家,2013年凭借《林中之恶》获普利策奖,并入围爱伦·坡奖、肖托夸文学奖。他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撰写有关种族、民权和死刑的文章。
无处落脚: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作者:[美]贝丝·廖-威廉姆斯
译者:张畅
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2
//内容简介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
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无处落脚》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
//作者简介
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美国亚裔研究、种族与移民史研究、暴力及美国西部历史研究等。
左岸之城:旧金山的进步运动,1975-1991
作者:[美]理查德·德莱昂
译者:张乐腾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13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旧金山如何从西海岸经济枢纽、复制“曼哈顿”的国际化大都市转型为守护多元文化、进步主义盛行的“奇葩之城”。作者以旧金山市长选举为背景,旨在探讨无休止地建造摩天大楼之于一座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利弊,其背后透露出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进步主义阵营中环境保护主义、平民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作者简介
理查德·德莱昂(Richard Edward DeLeon),旧金山州立大学公共研究所主任及创始人,主要研究城市政治经济、政治文化与身份政治。
叛逆爱国者:罗伯特·E.李的生平与传奇
作者:[英]迈克尔·科达
译者:迩东晨
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14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实在地记录了罗伯特·李在南北战争的军旅生涯,探讨了他对安蒂特姆河战役、葛底斯堡战役失败所承担的责任,开创性地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客观记录了他在梅森—迪克森站线两侧立下的卓越军功,分析了他为赢得战争而制定的战略。
如作者迈克尔·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南北双方民众信中的英雄,一位令人尊敬的偶像,跻身美国杰出军事将领之列。
//作者简介
迈克尔·科达(Michael Korda),曾就读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前总编,著有多部著作。
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
作者:[美]彼得·鲍德温
译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15
//内容简介
在数字革命的推动下,版权争端成为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创作者、出版商、消费者以及盗版者等多方利益体展开了较量。虽然数字一代认为出版业和谷歌之间的争端是全新的,但版权战争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三个世纪前——历史对于人们理解今天的战斗至关重要。本书讲述这个重要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数百年来版权法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分析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引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轶事和表达晦涩的著作。从康德、费希特到维基百科以及瑞典盗版党,从伯尔尼联盟的国际版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精神权利,本书对英美和欧洲大陆领域的版权争端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历史叙述,是理解当今版权和国际贸易斗争的指南。
//作者简介
彼得·鲍德温 (Peter Baldw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纽约大学全球杰出教授。
什么是书籍史
作者:[英]詹姆斯·雷文
译者:孙微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16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政体出版社“什么是……”系列新著之一,对方兴未艾的书籍史领域进行了一场新鲜且富有启发性的探索。作者不仅探讨了全球范围内书籍史研究的范围、起源和方法,而且通过讨论有待深究和全新阐释的分期与主题来展望书籍史的走向,从而为研究世界各地区和各时期的书写、印刷、传播和阅读提供了指南。
本书旨在阐明书籍史领域的进展、优势和不足,力图展现书籍史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全球性,以及书籍史如何开拓社会史和知识史领域的新视野。
//作者简介
詹姆斯·雷文(James Raven),英国著名书籍文化史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研究员,埃塞克斯大学现代史教授,研究领域涵盖书籍阅读史、比较文献目录学、1750年以来的英文小说等。
白色黄金:托马斯·佩洛的非凡经历和北非百万白人奴隶
作者:[英]贾尔斯·米尔顿
译者:阮晓彤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17
//内容简介
在1500年之后的两三百年里,曾有几百万欧洲白人被穆斯林从海上或者沿海的家中掳走,然后在北非的奴隶市场上被贩卖。
英国少年托马斯·佩洛就是白人奴隶之一,18世纪初,他被摩洛哥苏丹穆莱•伊斯玛仪买下。当 时这位苏丹正在建造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而这座宫殿完全是由白人奴隶建造的。因为佩洛比较年轻、机智,他成了苏丹的私人奴隶。佩洛既见证了这个残酷的政权,也目睹了这个朝廷的壮观景象。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奴役生活后,佩洛终于重获自由,他也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本书主要是根据佩洛的见闻和其他相关文献写成的。
//作者简介
贾尔斯·米尔顿(Giles Milton),英国畅销书作家,著有《大酋长伊丽莎白》《改变历史的香料商人》《武士威廉》《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等。
走过两遍的路:我研究中国的旅程
作者:[美]柯文
译者:刘楠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8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柯文(Paul A. Cohen),美国麻省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学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及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研究兴趣包括清史、中国思想史、中西关系史、历史编纂学、国家主义、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之间的冲突。
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苏联水利建设的得与失
作者:[俄]布尔金·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
译者:华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9
//内容简介
1930年2月12日,联共(布)中央决定开始对伏尔加河能源和灌溉问题进行研究,伏尔加河大规模改造由此起步。苏联历史恰恰在几个月前发生转折——1929年,“新经济政策”被中止,第一个五年计划上马,其后延续了一个甲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到1989年最后一座水利枢纽(切博克萨雷)投产,伏尔加河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与苏联兴衰之路近乎耦合。在本书中,关于伏尔加河水利枢纽的筹备和建设经过、大规模搬迁、劳改营犯人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选择性抢救的描述,为更广泛地了解现代社会的水利建设和“斯大林模式”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斯大林模式”被很多人认为是近现代史上集权主义的典型代表;相反,也有推崇者肯定苏联政府在国家发展上的巨大成就。在本书描绘的伏尔加河水利建设中很容易找到两种迥异观点的证据,既有古拉格、自然和人文生态悲剧,又有发电、航运、科技等千秋之利。但无论如何,“苏联”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
//作者简介
布尔金·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历史学博士,乌里扬诺夫斯克乌里扬诺夫国立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学系教授,现居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市。研究领域为俄国社会经济与生态史,以及伏尔加河流域文化和自然遗产。
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
作者:[美]保罗·M. 霍恩伯格 / [美]林恩·霍伦·利斯
译者:阮岳湘
出版社:光启书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20
//内容简介
公元1000年,欧洲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并在一千年内完成了这一演化。以工业发展阶段为参照,霍恩伯格与利斯将欧洲城市的漫长演进分为三段,结合人口学与经济学的量化分析,灵活运用中心地体系与网络体系两大经典研究模型,呈现了欧洲城市的大历史,亦揭示了不可化约的区域特色。本书以详实的数据探入城市肌理,打破不同时代对城市形象的固有认知,还原出一个不断拓展阶级、移民、婚姻、家庭、亚文化等多样性空间的城市演进图景。
//作者简介
保罗·M. 霍恩伯格(Paul M. Hohenberg),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林恩·霍伦·利斯(Lynn Hollen Lees),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2013年退休。研究方向为城市史、欧洲社会史、英国殖民统治史。
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
作者:[美]弗兰克·M.斯诺登
译者:季珊珊 / 程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21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范围极广,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入展开医学与社会历史间的多学科比较研究,向我们揭示了流行病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动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塑造艺术、宗教、思想史和战争形态;另一方面,社会因素又如何让疾病获得适宜环境,迅速传播,肆虐人类。
//作者简介
弗兰克·M.斯诺登(Frank M. Snowden),耶鲁大学安德鲁·唐尼·奥里克历史与医学史荣休教授,专长领域为社会史、医学史,以及意大利近代史等。
重返昨日世界:从塞缪尔·约翰逊到亚当·斯密, 一群塑造时代的人
作者:[美]利奥·达姆罗施
译者:叶丽贤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创建于18世纪伦敦的“文学俱乐部”所立的传记,重心放在以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为核心的那个时期。
所谓“文学”在18世纪的英语中,并非单指想象文学,而是指所有需要经过智力训练所能掌握的高雅学识。在“俱乐部”成立的前二十年,成员还包括政治哲学家埃德蒙·柏克、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以及传记作家鲍斯威尔、画家雷诺兹、剧作家谢里丹和哥尔德斯密斯、戏剧演员加里克等活跃于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和政坛的重要人物。
这些人成功引领了同时代的文艺创作、历史书写、文化思想和实践、政治经济理论,不仅使英国获得了英国性,更是塑造了后来的现代世界。
作者以各个人物的生平为时光通道,把当代读者引向乔治王朝时期宏阔的社会图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绅士的生活做派和婚姻伦理,法国大革命前夕英国政坛的喧嚣,英国与爱尔兰、印度、北美等殖民地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英国国内关于奴隶制的争论,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其文艺创作活动等。
//作者简介
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哈佛大学恩斯特·伯恩鲍姆文学名誉教授,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著有《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生平和世界》等。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作者:[法]安东尼·加卢佐
译者:马雅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23
//内容简介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作者简介
安东尼·加卢佐(Anthony Galluzzo),法国让·莫奈大学讲师,在Coactis实验室主持“消费文化和市场新策略”项目的研究。
女王之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权力政治(1568~1590)
作者:杜宣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24
//内容简介
1587年2月8日,斧落的瞬间不仅斩断了前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脖子,同时击碎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绝对王权的假面。杜宣莹从信息控制的视角审视1587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运作与事后的政治余波,层层解析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盛世表象下的多重权力危机:信息渠道的被动、党争制衡的失灵、女性宫廷的政治边缘化,以及男性官僚对女主统治的焦虑和抵制,认为信息控制下的权力流动将重新诠释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君臣秩序与政权转型。
//作者简介
杜宣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英国近代史。
相似还是相异?18世纪中英农村经济与社会比较
作者:徐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25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通过比较18世纪中英农民与农村经济、中英农村生产关系,18世纪中英农村商品经济、中英农民生产生活、中英农民反抗斗争等,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作者指出,18世纪的中国与英国仍然是农村生产结构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差异,致使出现了不同的阶级分化,造成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同,由此英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中国仍受制于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作者简介
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欧中世纪史(以英国为主)、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英文新书
01
Roxanne Dunbar-Ortiz, Not "A Nation of Immigrants": Settler Colonialism, White Supremacy, and a History of Erasure and Exclusion, Beacon Press (August 24, 2021).
02
Carl J. Bon Tempo, Hasia R. Diner, Immigration: An American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May 5, 2022).
03
Dann J. Broyld, Borderland Blacks: Two Cities in the Niagara Region during the Final Decades of Slavery, LSU Press (May 25, 2022).
04
Christopher Bonastia, The Battle Nearer to Home: The Persistence of School Segregation in New York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uly 5, 2022).
05
Patrick O. Cohrs , The New Atlantic Or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860–193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ly 28, 2022).
05
Michael A. Verney, A Great and Rising Nation: Naval Exploration and Global Empire in the Early US Republic (American Beginnings, 1500-1900)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ugust 1, 2022).
07
Domenic Vitiello, The Sanctuary City: Immigrant, Refugee, and Receiving Communities in Postindustrial Philadelphi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15, 2022).
08
Katherine Johnston, The Nature of Slavery: Environment and Plantation Labor in the Anglo-Atlantic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5, 2022).
09
Joanne Samuel Goldblum, Colleen Shaddox, Broke in America: Seeing, Understanding, and Ending US Poverty, BenBella Books (September 13, 2022).
10
Huping Ling, Chinese Americans in the Heartland: Migration, Work, and Communit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6, 2022).
本期由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生杨洁整理完成,杨长云指导。中文新书讯息摘自豆瓣,英文新书讯息摘自亚马逊,供诸位参考查阅。欢迎更多人加入我们的「书单」系列,新书推荐请联系:ahrac@sohu.com。
编 辑:杨洁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张勇安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推文 |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