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于你的第一篇文章早日发表
各位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会员们、美国史研究公众号的读者们:
鼠年将至,借此平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美国史研究公众号编辑部恭祝大家鼠年吉祥,身体安康,万事如意!我们随机选取鼠年生美国史学者在中国知网上所见最早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篇,中国美国史研究继往开来,美好的传统代代相传。愿我们在学习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收获“鼠”于自己的身笔两健!
黄安年
1936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美国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表明,移民对于生产和技术的兴旺发达,对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移民,既不会有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也不会有美国今天的高度现代化。
——节选自《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世界历史》,1979年第6期
李剑鸣
1960
当我们评价这些妥协的,千万不可忽视它们出现的具体的历史条件,更不能把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与奴隶制的矛盾看作从一开始就是敌我对抗性的和不可调和的。两种不同制度既矛盾又相互依存,其矛盾也有一个发展过程。美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集团折衷妥协的产物,而联邦政府从一开始就是两者的联合政权。两种制度一时尚能和平共处,其矛盾尚不是敌我对抗性的,这就构成了上述妥协的前提。因此,用斗争还是妥协来解决或缓和矛盾,实际上只是一个手段问题。但为什么资产阶级往往选择妥协而不是斗争来解决矛盾呢?那些妥协是不是一种毫无必要的牺牲呢?
——节选自《也评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与王锦瑭同志商榷》,
《世界历史》1987年第2期
韩 宇
1972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东北现象”与美国中西部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衰退为特征的“冰雪带”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资比较。兹依据大量数据,分析了美国中西部城市的经济结构以及联邦政府的区域政策,在说明中西部衰退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影响后,分析了中西部城市治理衰退的措施及其成效。发现中西部从整体上看尚未全面复兴,但其衰退局面已有好转。美国中西部城市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我国东北部的衰退的必然性,其治理措施对我国东北当然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节选自《美国中西部城市的衰落及其对策——兼议中国“东北现象”》,
《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5期
韩家炳
1972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法国大革命演变为拿破仑战争,英法两国互相使用封锁政策扼制对方,危及了中立国的经济利益。美国于 1807年颁布了《禁运法案》。《禁运法案》的实施非但未能有效抵制“封锁”政策 ,反而沉重地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对外贸易 ,对农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长远看 ,《禁运法案》的颁布及实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政治上,民主共和党人长期执政,创造了国内少有的和平政治环境,为“和睦时期”的到来提供了条件;经济上,东北部制造业逐渐兴起,为19世纪60年代工业化率先在那里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节选自《美国1807年<禁运法案>的代价与影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吴 雪
1972
近年来,对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研究成为我国对美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涉及新保守主义的发展演变、内涵特征、代表人物与相关机构、主要观点及政策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节选自《美国“新保守主义”研究状况评述》,《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马德义
1972
冷战时期苏联建造的核潜艇到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已经达到或超过服役期,处理数以百计的退役核潜艇对俄罗斯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开展国际合作是俄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条件。美国和日本在该问题上的对俄合作表现比较突出,对俄援助活动异同相伴,虽有变化但合作仍为主要趋势。
——节选自《美日援俄处理俄太平洋舰队退役核潜艇问题之比较》,《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2期
王睿恒
1984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的和平团体试图通过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制来维护远东的和平。他们要求美国政府与国联合作援引国际公约,利用世界舆论的谴责以及联合制裁的方式遏制日本侵略者。但最终的事实证明,和平机制根本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和维护远东的和平,国联和国际和平条约的公信力也因而丧失殆尽。在满洲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和平运动的主流理念逐渐从维护世界和平退缩到固守本土安全,从支持国际合作转向坚守严格中立。满洲危机导致美国和平运动的目标发生了重大转折,即从建立积极的和平转向追求消极的和平。
——节选自《从积极和平到消极和平——满洲危机与美国和平运动的转折(1931-1933)》,《史学集刊》2011年第5期
「美国史研究」祝您新年快乐!~
编 辑:张欣怡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张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