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讲座纪要 | 梁茂信:交流之外:当代美国竭力吸引国际留学生的社会效应(1980-2020)

更新时间  2021-12-31 作者:

2021年10月30日,东北师范大学“仿吾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梁茂信教授应邀,以“交流之外:当代美国竭力吸引国际留学生的社会效应(1980-2020)”为题做了精彩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赵学功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及其他院校师生300余人共同参与。

 

梁茂信教授围绕美国国际留学生的迅猛增长、从对外“交流”下的援助到商业出口、填补美国人才培养链的空缺、当代美国科技人才的新来源、国际留学生带来的问题与美国人的焦虑和争论等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梁茂信教授指出,美国和国际学界关于美国留学生的研究以非历史学科的现状性研究为主,国内关于美国留学生的研究刚刚起步。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国际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其中以1975年、2001年的“911事件”、2010年、2015年为界,留学生人数增减有所波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是美国当代国际留学生的主要来源。

 

随后,梁茂信教授介绍了美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1948年《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1961年双边教育与文化交流法》等立法实施后,美国通过“援助”的名义接受了23个国家的留学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因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美国经济滞胀、国际贸易竞争压力等原因,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中增加了商业化特征。梁茂信教授指出,随着美国国际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国际留学生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同时,国际留学生丰富了美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科技劳动力资源,提供了美国高校多元文化的土壤,并推动美国高校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图片

(梁茂信:《美国人才吸引战略与政策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梁茂信教授进而探讨了弥补美国人才培养链空缺的问题。梁教授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下,学生培养走向两面化,它虽有助于培养个性化创新思维,但学生不愿意接受高强度的密集型基础训练,造成高中与大学、大学本科与研究生特别是与博士阶段人才供应链的断裂。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人才培养链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而就教师队伍而言,各地中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美国高校的学习成本高昂,这令许多学生从本科到博士阶段一直负债读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发达国家也认识到外来人才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许多留学生的来源国家也制定了吸引留学生归国的政策,因此,美国在吸引外来人才方面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挑战。梁教授指出,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

 

此外,梁茂信教授探讨了当代美国科技移民的新来源。《1956年访问学者交流与移民地位法》《1990年移民法》《1998年美国竞争力与劳工改进法》《2000年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2004年H-1B签证改革法》等一系列立法的出台,都旨在吸引高学历、高技术外国留学生。梁教授指出,国际留学生也引起了美国人在安全问题、是否排挤本土学生、降低美国人工资等问题上的焦虑和争论。

 

在结语中,梁茂信教授指出,美国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始于19世纪末,但其服务于意识形态和外交战略的政策体系却是从冷战时期开始的。它以“交流”和“援助”的名义,广招全球学生,并把国际留学生教育当做商业出口,给美国经济和教育带来巨大收益,也为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保障,并率先建立了稳固的吸引留学生移民的立法和政策体系。而贯穿于这个过程的深层思考是,国政府吸收国际留学生移民的过程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以富有竞争意识指导的前瞻性政策思考的继续,因而在吸引外来人才等方面无疑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梁教授还指出,美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人才流失”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博弈、留学生的全球流动性、作为当代向美国输送国际留学生最多的地区——亚洲,其单向与双向或多向性流动、中国的崛起与留学生归留的关系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论证的问题。

 
 
 

本期编辑:南开大学团队

编    辑:孙彭宇     责任编辑:董 瑜

编    审:张勇安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推文 | 欢迎转发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