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精品、育人才——六卷本《美国通史》出版的启示
《美国通史》的编写策划于1978年,1979年开始启动,该通史计划先出《丛书》分卷,再在单卷本的基础上合成《通史》。全书由杨生茂教授、刘绪贻教授任总主编,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邓蜀生编审任全书的责任编辑。1989年《战后美国史,1945-1986》于1989年6月出版。该卷在2002年4月出版了增订版《战后美国史,1945-2000》。《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981——19世纪末》于1990年6月出版。《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980》出版于1993年9月。《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出版于1994年12月。《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和《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两本均出版于2001年9月。在6个单卷本出齐的基础上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美国通史(六卷本)》合集。
《美国通史》共6卷。第1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由南开大学的年轻教授李剑鸣所著,被誉为以他多年潜心研究美国独立前近200年的历史的心得的成果,把习称的“美国殖民地时代,准确概括为“美国的奠基时代”,“全面地论述美国独立以前北美的人文地貌、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的变迁,是一本视野广阔,见解新颖,论述精辟、资料丰富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第2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980》,由张友伦教授任该卷主编,南开大学等单位的美国史研究者参与编著。全书叙述自美国18世纪70年代的反英独立战争,到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前的建国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美国经历了独立后的多次重大考验”, “为此后美国迅速发展奠定基础。”该卷集中了编著们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第3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981——19世纪末》,由丁则民教授任该卷主编,他和东北师大的美国史研究者,经过八年的教学、研究、反复修改后成书。“全书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到19世纪末的40年的‘镀金时代’)这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为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第4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由余志森教授任该卷主编,他和华东师大等单位的美国史研究者,对于19-20世纪之交(1898-1929年)美国的巨大转变年代,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读者将从本书中清晰地了解到美国从一个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历程。崛起和扩张是20世纪美国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也为美国历史空前的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埋下了火药和导火索。”
第5卷《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由刘绪贻教授担任主要撰稿人,李存训教授参与合著,该卷对罗斯福“新政”的论述,全面而精辟,作者提出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观点和新论证,是我国学者研究美国史的一个独特见解。
第6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由刘绪贻教授担任主编,韩铁、李存训两位教授参加编著,该卷成书历时7载,该卷由刘绪贻教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1987—2000年间的历史和资料,“全面阐述和剖析了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和进程”。“是了解20世纪后半期(1945-2000)美国的一本力作。”
正如六卷本《美国通史》总主编刘绪贻和杨生茂教授在《总主编的话》中所言,《美国通史》的特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意克服‘左’的教条主义影响,结合美国历史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述,体现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水平。其次,注意纠正学术界和社会上一些流行的对美国历史的错误和模糊认识;借鉴美国一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并消除人们对美国存的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三,适应时代的需求,将美国通史的下限一直写到2000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进入新世纪的美国。第四,全面论述美国历史,不是只写成简单而片面的美国政治、经济史。第五,运行比较丰富而新颖的资料。并附有全面扼要的外文参考书目和便利读者的索引。
六卷本《美国通史》的正式出版,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实事求是治史,尽可能掌握原始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如实地阐述美国历史,比较真实地反映美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实际。这在各卷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对比改革开放前甚至80年代初期我国出版的美国通史,我们的美国史研究在实事求是治史方面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第二,精诚合作治史,老中青合作、美国史研究者和出版工作者团结一致确保质量。6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不仅集结了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齐心协力、持续不断的研究心得,也和本书资深的学者型责任编辑、美国史专家邓蜀生先生的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发挥了高水平的编者、作者合作精神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这种精诚合作治史精神,要顺利完成高水平的300万字巨著是不可能的。
第三,鍥而不舍治史,持之以恒。这部6卷本通史从开始策划、组织编写,分卷完成到合成通史前后23年,整整涉及四分之一世纪的精力,其间遇到编撰力量上的困难和调整、资料收集上的更新、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卷部分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如果没有23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精神,要顺利完成高水平的300万字巨著也是不可能的。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通书总主编的刘绪贻先生先生、杨生茂先生和责任编辑的邓蜀生先生,他们的鍥而不舍治史精神是尤其令人钦佩。如果按照目前某种特定项目申报原则,他们很可能被排除在外,因为他们在23年中已经从在职过渡到退休,然而他们退而不休,在2002年时,他们三位的年龄累计已经是255年了,人均85岁,他们的学识和经验难道不是可贵的学术资源吗?他们为了学术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的学术工作者的楷模吗?
第四,专家精益求精治史,力戒浮躁不图虚名。这部通史集中了几十位美国史专家学者的精心研究和编撰,反映了他们的精益求精治史精神。通史的编撰时间长短并非衡量学术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仅仅靠短期突击的大会战来搞“献礼”的大部头著作是难以保证质量的。通史的编撰者为了保证书稿质量,在完成某些章节后曾经组织部分专家进行阅读并征求意见,笔者就在1986年和冯承柏教授一起在武汉大学为《战后美国史(1945-1986)》的第1-11章,进行了为期近两周的阅读,与作者分章详细交换了意见。80年代,笔者还和冯承柏教授一起在东北师范大学大学为《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的三章试写稿进行为期近一周的仔细阅读,并交换了意见。笔者从中受益匪浅,也深切感受到编著者的精益求精精神。这种精神在目前学术浮躁日盛的情况下,是尤其需要强调的。通史编著者的不图虚名表现在所有编著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挂名、虚名的编著者,主编就是实实在在的主编,编者就是实实在在的编者,不和评职称、拿奖项、跑各类的“点”挂钩,也无“量化”一说,是名副其实的质量第一。联系到时下实难恭维的学术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套通史作者以连续23年坐冷板凳的求索精神奉献给读者的是含金量很高的学术精品,成为学术界从事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典范,值得大力提倡和高度赞扬。六卷本《美国通史》一出版就受到出版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称赞“真是精品,不错,不错!”,在前不久召开的反映国内美国史学术水平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上,这套美国通史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史最重要的集体成果,显示了作为民间学术组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和后继有人,中国美国史研究人员和出版工作者的精心组织与合作的成果,为我国组织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有意借鉴。
第五,低成本高产出治史。6卷本《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投入了相当数量的预期成本,但是通史编撰的立项经费很少,可以说是低成本高产出。目前学术成果和职称评定“量化”指标之一是立项的等级和获得的经费。然而立了项、有了钱并不等于科研成果本身,还必须体现在学术成果上。学术成果要计算成本,我们需要的低成本高产出,而不是高投入,底质量。
第六,成书育才并举治史。6卷本《美国通史》编撰过程也是成书育才并举的进程。六卷本《美国通史》从策划到成书的时间恰恰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相同步。这一过程也是我们美国史研究者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编撰美国通史的基本队伍相对集中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美国史研究人员,体现了老中青三代,以老带新,后继有人,在编撰中培育新人的特点。像《美国通史》第1卷由青年学者李剑鸣教授所著,80年代还是一位青年教师,初入美国史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现在则是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的学科带头人。第2、3、4、6卷均有中青年学者参加编撰,其中一些人成为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从完美的角度来考察,这部多卷本的通史也有值得改进之处。主要是延续时间过长以至有两卷(第1、4卷)的编撰力量不能不进行调整,未能做到一气呵成。多名作者合编卷显示学术水平的某些不平衡,也对编撰进度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时间长容量大,未能运用先进电脑手段对全书在技术要求上进行快速统一,造成各卷之间的不尽协调。至于材料的运用和学术的见解不同,则见仁见智,另当别论。总之,6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无疑有助于国人对于美国的历史和社会有更多、更深入、更符合实际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美国史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也有助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走向世界。6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在我国美国史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给了我们的多方面启示,值得好好寻味和借鉴。
2003年4月11日
[2003年4月15日说明:本文为应《史学月刊》编辑部组织六卷本《美国通史》笔谈会之约而写。2003年4月12日史学评论网、学术交流网分别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