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美国的科教兴国之路

更新时间  2003-07-14 作者:萧镜如,王铀
一、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今天,当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人类社会正开始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产瞬息万变。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促成了全球信息化、网路化、数字化、一体化,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科学家推测,人类的科学知识,从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到20世纪中期每10年增长一倍,再到70年代每五年增长一倍,发展到80年代每3年增长一倍,估计目前仅一年左右就增长一倍[1]。科学技术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竞相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信息飞快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越来越新的科技时刻冲击人们的工作生活,从而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人类社会。这一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全球化的科技革命和经济革命,正在把我们人类的经济生活推向一个新阶段,带给我们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富裕繁荣的新机遇。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为数字时代,还有的人,尤其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将这个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广度和深度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无法比拟的。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一种新类型、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于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他提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业”正超过传统的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部门。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又将后工业社会理论通俗化,出版了[第三次浪潮],立即成为最畅销的书。所谓“第一次浪潮”是指约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进入金属时代。“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7世纪到1830年,在英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200多年来,蒸汽机、发电机、汽车、飞机和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和应用,大大拓宽了产业领域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引发了*第三次浪潮*。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工业取得了重大的新突破。同时,旨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企业重建”运动方兴未艾,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系列报告提出,作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并列的知识经济对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产权等重大制度问题的传统答案提出了挑战[2]。

  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在1997年世界银行年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中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经济革命和技术革命。这两种力量的综合结果,正是把世界经济推向“新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世界银行已把“知识和发展”列为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将越来约大。与以往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长,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如自1993年以来,在美国工业增长中,约45%是由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的。在此后的三年中,高技术产业在美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7%[3]。知识经济的兴起,正在改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对它们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美国的经济已持续8年增长,而通货膨胀率是40年来最低的。世界经贸组织在1996年度的报告中说:29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gn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4]。西方科技产品利润率是中国的100倍。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生产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具有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型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经济化等特点。知识经济的形成,大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信息技术作为经济技术体系的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构成中的支柱产业。第三,从事信息和知识产业的劳动者占全部劳动者的大多数,知识型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第四,知识和智力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和信息所起作用超过物质和能源这两种传统工业经济中的基础资源,知识资源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5]。简言之,知识经济是具有更强竞争力和更强稳定性的经济;知识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即人的智力,而不是自然资源;知识经济因消耗资源相对较小,从而为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50%,目前美国的这一比率估计已达80%。在经合组织24个成员国的制成品出口中,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已达到了40%。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全世界购买计算机软件的支出为225亿美元,1987年又翻了一番,提供到550亿美元。1990年,以微电子、新材料技术和航天工业技术为重点的世界高新技术贸易成交额达到了2,300亿贸易,远远超过了一般实用技术的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这是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创新活动领域中竞争加剧的重要诱因。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特别是高新技术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创新活动额占全世界高新技术创新活动总额的比重高达80%以上[6]。

二、美国已捷足先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199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尽管美国经济成长的脚步趋缓,但在信息科技业的支撑下,今年仍可望保持2%到2.5%的成长水准。预计信息科技类产业今年可望成长8%,其中电脑和周边产品制造业成长8.7%,印刷电路板制造业成长14%,电讯和电视产品成长10%。这将是美国经济1991年以来第八年维持景气扩张,若持续到明年,将缔造美国史上最久的景气繁荣。据悉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还保持在3%左右。而失业率在4.2%到4.3%之间,为二十九年来的最低记录。通货膨胀率则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7]。

  促使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内的许多经济界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在1973年以后的20年里,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1%。到1995年后,每年平均增长2%左右。1998年增长了2.2%。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达4%。美国劳动生产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电脑在各个部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8]。到本世纪末,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带动了美国经济成长,使美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7]。高技术在美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已从1980年的9%增加到1995年的18%。信息技术业不仅为近年来美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起到了帮助降低整个社会通货膨胀率的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业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并为1995-1998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35%的贡献[9]。正如朱总理指出的美国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其信息产业所获得的成功。

三、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1、主导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性充分发展的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百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世界各国间经济实力的竞争,包括军事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正源于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纵观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我们会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领导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潮流。

  发生在20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是大体结束于1930年的以物理学为核心的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最伟大的成就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创立。这一期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从而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之间的普遍性规律,并为高能物理、天体物理、放射物理等一批新兴基础科学以及航天技术、核能应用等一批高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普郎克、薛定谔、波尔等人创立的量子理论,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不仅成为结构化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微电子、光电子、激光、新材料、原子核等技术及其产业的问世打开了大门。

  50年代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引发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后,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这就是发生于二战后期到60年代的第二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此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是在新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从而带来核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电子计算工业、生物工程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因而人们又将这场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称为科技革命或产业革命[10]。

  20世纪第三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始于70、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是以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或新产业革命,如今这一新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围绕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和处理等组成的技术综合体。它包括微电子、通信、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自动化、光导和光电子等一系列技术。微电子技术作为新兴基础技术,将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从而导致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难怪有人说继发明语言、文字和印刷术之后,计算机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四次信息大爆炸[11]。当今社会,人类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都是依靠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通信设施来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当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爆炸式增长,都导致了一场新的经济高增长,甚至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而美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不得益于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一贯重视科学技术事业

  美国之所以成为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前头的国家,绝非一日之功。应该说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科技事业就一直持续发展。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非常重视科技,在第一部美国宪法中就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认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采取了许多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在当时国力条件下,主要是学习和引进欧洲技术以改变落后的殖民地经济。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寻求科技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在电力工业技术等一些重要的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造就了爱迪生这样的杰出代表。油田的发现和内燃机传入美国并普遍使用,使得包括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产业革命迅速全面发展。

  19世纪的中期,各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已在美国蓬勃开展。1867年,美国建成了国家科学院。同时,许多私人企业也视科学技术为工业发展的基础,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研究部门与实验室。到本世纪初,美国政府建立了全国研究委员会等科研管理机构,开始协调全国的科技工作,还投资兴办国家实验室,于是有利地推动了物理学、医学、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促进了政府与科技教育的结合。早在二战前,一个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多元分散的科研体系就已经在美国建立起来了。

  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人从原子能的研究到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从雷达的研究到欧洲战场上发挥威力看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于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注重基础研究。1950年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用来协助基础研究,为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和医学领域内基础研究提供经费。40年代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卫生研究院也都是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政府机构。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还与大学合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中心,美国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都是在这些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完成的[12]。

  1957年,前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使一直认为是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第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感到耻辱,受到刺激,美国政府认识到了应用与开发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基础研究又是经济发展的源推动力。因此改变了科技战略,确定了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最根本资源的地位。美国联邦政府首先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科研经费连年增长,强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促使美国政府加速科技发展。其主要措施不仅是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还增加了国防科技开支,更增加了基础教育的经费。一系列的措施使美鲈诨?±砺鄯矫婊竦昧酥卮笸黄疲?群蟠戳⒘丝刂坡邸⑿畔⒙邸⒘w游锢怼⒃?雍宋锢怼⑾赴??镅а⒁糯?у妊?担?庑┗?±砺垩芯可系耐黄剖姑拦?蒲а芯恐两袢源τ谑澜缌煜鹊匚弧?蒲ъ际醯姆⒄垢?拦??戳司薮蟮木?眯б妫?诙嗟目蒲ъ际跬黄疲??戳似捣钡拇葱虏?贰6??兰褪澜缟细鞴?懒⑼瓿傻?9项重大发明中,美国就占有19项。二战后全世界的110项重大创新成果中,美国就占有74项。

  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战略措施。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美国无论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生产效率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00年美国人均收入超过了欧洲各国,迈入了富裕国的行列。1910-1940年,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早在20世纪末,美国农民平均可耕地1800-2400亩,而中国目前每个农民平均只可以耕地几十亩。1929-1941年,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8%;到了80年代,美国的科技贡献率高达80%。无论是历史同期还是现在,美国的科技贡献率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12]。

  科技对经济作用的另一方面就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跃为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随着大机器的使用和流水线操作,工业人口又转入第三产业。今天,美国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达73%,是世界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国家。同时,产业结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由于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医药工业等。高技术部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高技术的各个领域一直都占据领先地位,它已经把美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1991年4月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确定美国将发展22项“关键技术”。美国于1993年11月,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地在白宫内设立了以国家领导人为首的国家科技委员会,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三足鼎立。同年美国政府确定将科教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或军民共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到本世纪末,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信息工业已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它是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动力。在过去的5年里,信息技术行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是美国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美国经济增长的25%归功于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电信业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没有高技术产业,就没有今天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强劲有力,完全得益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在美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9,10]。

3、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研究与开发(r&d)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和产出就是当今国际上评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从国际经验看,凡是科技领先或创新活动活跃的国家或地区,其科技投入的绝对量或相对量都居领先地位。从科研活动的基础上看,美国对科技投入一直很重视,二战后科技投入在迅速增加,1940年,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开支还不到美国政府预算支出的1%,1963年已超过总预算的10%,1965年达到12.6%。今天,无论从总量上说,还是从相对量上说,美国的科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96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846.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位的日本多21.2%,而中国只有39.33亿美元,名列世界第17位。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美国1998年投入研究与开发(r&d)的经费,总计达2,206亿美元,比1997年实质增加5.3%,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则为2.61%,高于1997年的2.54%与1996年的2.57%,是自1992年的2.64%之后,创下了六年来最高水平,依然蝉联世界之冠。[14-16]

  从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费用的比例中也可以看出美国科技政策的改变。1953年,美国这三类研究费用的比例为9:25:65;1977年为12.7:22.05:65.19;1981年为13:22:65。此比例从80年代之今一直保持在15:25:60左右,可见,基础研究费用比率一直在上升。1997年,美国研究开发的支出达2,057亿美元,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为312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2.8%。美国去年投入研发的总经费其中344亿美元是投入基础研究,498亿美元是投入应用研究,其余1,364亿美元则是投入开发,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费用的比例为16:23:61。在今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研究经费又比去年增加了8%。雄厚的资金力量和庞大的研究规模使美国众多的基础学科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如物理、航天、天文等[15-17]。

  美国企业投资研究开发可谓历史悠久,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进行新产品实验或新工艺的研究,这是直接依附市场的科研,对经济的推动更直接、更现实。1996年,美国企业直接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总支出额为1,342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位的日本多34%,而中国只有24.93亿美元。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提高了美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正是资本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上升。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龙头。1997年美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总额的60%,增长率为5%,在国际市场中有重要地位的300家美国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全部企业开发总经费的88.3%[15,16,18]。

  风险投资事业在资金投入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有3,000多家,风险投资金额达1,4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银行的储蓄总额。1999年第二季度新兴公司所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达到了创记录的77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刚刚打破的43亿美元的记录高出近一倍。上半年风险资本投资总额1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第二季度获得风险本投资的公司的数量比去年同期的763家上升了30%,达992家,平均投资规模也比去年同期的490万美元上涨了57%,达740万美元。风险资本投资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技术进步已获得更快发展,更多的投资资金将最终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据悉,新兴互联网企业第二季度获得38亿美元风险资金,约占风险资金总数的一半,技术公司总体上在第二季度获得69亿美元,占总发布资金的90%[19]。

  隹蒲型度氲娜肆?纯矗?拦?耐度胍埠芨摺?993年,美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为96.27万,每万人中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为74.3人;而中国1997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为58.87万;每万人中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为8.4人。1991年,美国企业界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从事研究与开发总人数的比例为80.8%;而1997年,中国企业界从事研究与开发人数的这一比例才为35.2%。美国研究和开发的人员人均研究费用居世界最高水平,1993年已高达17.15万美元/人年;而1997年,中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每年人均研究费用约为8.1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存在十分大的差距[10,15,16,18]。

4、良好的科学技术发展氛围

  美国在经济方面的领先地位,仰仗于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而这又离不开美国有着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从银行自动提款机到超级市场的扫描器,科技已经几乎深入美国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帮助推动美国经济获得持续八年的增长。美国企业对高科技的不懈投资,加上因此创造的就业机会,使高科技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分量日益加重。科技特别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和公司盈余的增长作出了贡献。最新估计指出,核心的电脑和通讯科技业目前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毛额的6.5%至7.5%,并超过汽车制造、服务业和营建业,成为仅次于健保服务的第二大产业。

  据联邦政府的统计,九十年代美国企业约一半的商用设备支出都投到了信息科技领域,而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与电脑和通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则增长了大约三分之一。美国信息科技协会估计,美国企业对信息和通讯科技的支出已经从1992年的4,520亿美元增长到了1997年的6,430亿美元。在过去八年间,光学校和家庭用的个人电脑数量就增加了一倍。美国副总统高尔说:新的信息数字科技正在改变美国人工作、生活、沟通与娱乐的方式[20,21]。

  美国政府和各类科学技术机构均设有各种奖项,如各类美国总统奖和名目繁多的学会协会奖,用于表彰鼓励为科学技术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美国诺贝尔奖得主众多,也为美国注入了良好的科技氛围。1950-1997年,全球诺贝尔奖(限于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和经济学)得主共334人,其中美国人超过一半,共184人,远远超过处于第2位共47人的英国[12]。

5、特别注重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龙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十分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之优势。在美国扬名世界的贝尔试验室里聚集了5万名科学家,正是这些科学家为他们的公司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英特尔(intel)公司从成立的1968年到1994年,其营业收入就增长了1,000多倍。

  据统计,在美国的硅谷里,集中了7,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就有20家在这里安营扎寨,如电脑公司惠普,软件公司微软,芯片公司英特尔等。硅谷的辉煌不在于它生产了芯片、电脑、软件等,而重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上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并由这些人建立了创新的制度、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派热气腾腾的创新社会环境。正因为有了这样特殊的环境,又不断地培育出一批批创新力更强的人。创新成为这里永恒的主题[20]。

  授予专利的数目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从1885年开始,美国每年的专利申请数目达3,000件以上,19世纪90年代,专利累计共约21万件。今天,美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91-1995年间,授予国民专利的数目以年平均2.15%的速度增长。1995年,美国对国民授予专利的数目为64,509件。1995年,美国国民在国外获得的专利项数为109,146,比第二位的日本多28,241项,而中国只有213项。美国平均每10万居民中持有的有效专利项数为422,而中国只有2项[12]。

  美国政府早就认识到新兴小企业是一支有力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为了增加小企业对科技创新和解决就业的贡献,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科技投资法案。自1958年至1969年间,联邦政府对科技新创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就有300亿美元之多。比同期的民间投资大三倍。今日美国的几家成名的大科技公司,如苹果计算机(applecomputer),康柏(compaq),英特尔(intel)等在初创期间都是靠政府创设的科技投资基金成长起来的。经过二十年的实践,美国国会发现政府花在小企业上的研究与开发资金,效果比在大企业、大学和国家实验室要好得多,无论在创新程度、研究进度及商品化率等方面均收效显著,尤其在国家国防技术向民用转移方面做的更为出色。所有在1982年后,国会又连续通过了三个与小企业创新研究与发展相关的法案,政府在这些法案框架中运作,先后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中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和[先进技术计划(atp)],使美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从80年代初ibm个人计算机诞生开始至现在,美国在计算机产业小企业的推动下,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从而支撑了美国经济近年来连续高速地增长。据报道,目前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有37%来自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并为全国劳工市场提供接近50%的工作机会,而且,新的工作机会亦有接近三分之二是由小型企业创造[22]。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大部分的新产品和新主意都出自小型企业。

  1990年,美国商务部开始实施了一个称为[先进技术计划(atp)]的科技创新体系。它是政府与私人企业间的一种独特的合作形式,目的在于推动和促使企业对风险很大的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提高美国产品的质量,增强美国产品和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评估。评估报告认为,实施先进技术计划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对这一规划的投入。评估报告说,如果没有这个科技创新计划,美国的许多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如在先进技术计划的支持下,由一些中小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整套监测和控制汽车车身制造过程的技术,已经在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设在北美的一半以上工厂里得到应用。到2000年这项技术将得到充分使用,这将使美国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汽车制造业每年的生产成本下降6,500万到1.6亿美元。而由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所开发的一项加工大型半导体晶片的新技术,已使美国成为世界市场上第一个能加工新一代300毫米直径的半导体晶片的国家[23]。

  美国政府早就认识到高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历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发展高技术产业。1993年,克林顿提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发电机,科学为发电机加油”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1996年7月,美国国际科教委员会发表[利国的技术]报告[24],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把握技术领导地位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的富强、安全和全球影响力,并因此决定着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注重发展军民共用技术

  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冷战和军备竞赛贯穿了整个50至80年代,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优先发展军事上所需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军事基础研究。因为研究将导出新知识、提供科学上的资本、创造知识的储备、从而能够保障国家实力的提高,应付未来经济、军事的挑战。1992年的海湾战争和最近的科索沃战争都是高科技发展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在历史上,几乎所有军事大国全都强调高科技武器及装备的重要。因此表面看来的军事冲突,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较量。

  然而,只有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当年美苏争霸太空时,前苏联依靠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加之采用军事大国策略,从科研到生产都是军事导向,在太空投入上大大领先美国。从1982年全球太空预算的比较可看出,前苏联投入太空的预算有140亿到280亿之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到2.0%。而美国的太空预算为121亿美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但由于前苏联的科研结构间条块分割,科技与生产脱节,整体科研体制落伍,故虽在太空领域某些方面居于领先,整体上却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的方针则是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发展军民共用技术,一方面完成了国防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7、发挥政府的干预职能

  在高新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的政策操作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和驱动功能。最近美国出版一本轰动一时的书--[改革政府],指出“多掌舵少划桨的政府”才是真正强大的政府。我们所要求的不是“多大的政府”,而是“怎样的政府”,即怎样使政府更能适应现时代社会经济高度和快速发展的要求,能够反应灵敏且指挥自如。克林顿很赞赏此书,他一再说: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小政府,大投资,强国家。1997年4月,美国总统技术政策办公室又发表了高技术发展战略报告[开创21世纪的科学技术],这是美国政府发展高技术的纲领,它对开创21世纪科学技术的战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该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才能保住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25,26]。

  由于高技术与美国国家的战略利益紧密相关,为了保住美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政府会及时出面干预协调。例如80年代初,日本在半导体工业方面已开始领先于美国,这给美国政府很大的冲击。美国政府总结了半导体工业中因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所造成的不利后果及教训,由政府建立了协调机构,便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设备、产品的标准化,并由协调机构组织联合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由于美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到了80年代末,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又超过了日本。再如,为了保持住美国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白宫1997年又宣布了下一代因特网计划,将采用超高速的全光纤网络和宽带技术,传输速度要比现在快100-1,000倍。为了保持美国在信息和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由此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政府将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四、美国成功的教育制度

1、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美国的经济之所以雄踞世界之首,不仅因为美国掌握有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是源于在这背后有着非常成功发达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国重视教育由来已久。建国后,美国领导者们就把教育当作利国之本。先后颁发了各种有关教育的法规,如开创公立学校的[学校法],推行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法],鼓励培养农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材的[莫尔斯赠地兴学法案]。本世纪早期通过了旨在扩大职业教育的[史密斯法案],1958年通过了[国际教育法案],1962年通过了[人力开发培养法案],1963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案],70年代颁布了[职业前途教育法案]。这些法律法规奠定了美国当今教育的主要格局。使美国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2]。

  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国虽采用地方分权制,但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无所作为。通过立法,政府对高校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效力。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考察,几次关键性的举措,都有相应的法案来推动,如[莫里尔赠地兴学法案]、[军人权力法案]、[国防教育法]等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特别是[莫里尔赠地兴学法案]曾带来美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林肯总统执政时看出当时教育的问题,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1864年莫里尔参议员提出了[莫里尔赠地兴学法案],通过该法案的立法,由联邦政府出资、各州政府拨出土地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到1887年,美国又开始提倡科学研究和实验,在全国到处兴建了许许多多农业实验站,大学与实验站紧密挂钩,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科学实验。1914年,[史密斯法案]进一步提出教学(teching)、科研(research&experiment)和推广(extention)一条龙的主张。于是,农业技术推广站又应运而生,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今日美国的许多公立大学都是受益于[莫里尔赠地兴学法案]和[史密斯法案]而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以农学院为基础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的过程。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莫里尔赠地兴学法案]、[史密斯法案]和威斯康辛大学的社区服务思想等,把美国高等教育推向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点成面的广度;二战以后,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走向了多功能、多形式、多样化和终身教育等立体发展的进程[27]。

2、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美国教育是典型的地方┤ㄐ汀?979年成立了联邦政府教育部后,开始加强中央对教育的控制,特别是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即于1993年4月公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对教育进行改革。美国政府不仅通过各种法案,还通过拨款导向,引导高等教育的平行和健康发展。而拨款是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对当前市场需求虽不明显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的学科,就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了。这一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通过拨款、免税等经济手段,将教育资源按照国家需求分配,以控制和诱导学校使其听从联邦的指挥,以确保国家的长远利益。这种调控力量是相当可观的。本世纪50-60年代,为了对付原苏联在太空领域的优势,教育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宏观调按下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多被集中于理工学院[28]。

3、不断加大教育投资

  美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1985年为5.0%,1987年为5.1%,1988年为5.2%,1989年为5.3%,到1992年增加为5.5%。早在1990年美国全国的教育开支超过了军费开支,达到创记录的3,530亿美元。1992年,美国全国的教育总经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如果以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来表示一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1994年,美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2,304.3美元,中国则只有45美元。[12,14,15,16]。

  美国政府一直把教育当作利国之本。1992年,美国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14.1%,即使在今天也是世界高水平。美国公共教育经费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1999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又把用于主要教育培训计划的经费比1998年增加了32%[17]。美国经济的发展无疑给教育和科技提供了世界上最有力的物质保障,如果说,先进发达的教育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则强大的经济实力就是教育和科技的坚强后盾。

  美国60%的基础研究是由大学完成的,大学也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1997年,美国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r&d)经费达到240.31亿美元。另外,联邦政府在高等学校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ffrdc)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达到54.05亿美元。美国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1997年,高等学校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大约60%是由联邦政府提供的。1999年,联邦政府预算给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为145亿,比1998年增加了6%[10,16]。

  美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较多,不过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的比重最大,约占50%左右,中央联邦政府的投入只占10%左右,学生的学费一般在20%左右,其余的就是私人捐赠、学校自身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然而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除国家、政府获益以外,社会、企业和个人也是获利者。。企业的人才是学校培养的,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高等教育满足了个人的欲望,获得了知识的技能,培养了就业的能力,使之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有获得更高报酬的可能性。因此,根据市场经济“谁受益谁付款”的基本原则,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应对高教投入经费。于是1984年美国一州立大学校长约翰斯顿提出了“高教成本分担”的观点,这看来无疑是合理的[29]。

4、经济发展的引擎

  199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斯特斯说,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纪信息经济中的电流,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大学称为“engine of development”。

  美国著名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最大的是具有3,500多人的斯坦福研究所。这种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基地,即出人才、又出技术、产品,大大缩短了反映高新技术发展的知识信息从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早在90年代初,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根据生产含数公式算出,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9%。目前,世界各国都竞相借鉴美国的“斯坦福-硅谷”模式,建立科学工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的高技术经济发展[30]。

5、造就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

  “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一直以为是军备竞赛,是工业竞争,是钢铁比赛,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这是从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传来的信息。

  50年代美苏空间技术竞争中,前苏联领先一步送人造卫星上天。这一下使美国举国感到耻辱,各部门首先指责教育界,教育部门也觉得对不住大家,认真反省。10年后,一些教育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也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艺术素养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了一项“零点项目”研究,该研究历时20多年,花费上亿美元,参加人过百,涉及100多个公立和私立学校。他们的研究成果导致了美国国会1993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为此制定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31]

  今天,历史已发展到知识阶段,谁占有知识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有优势。随着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劳动者素质仍是决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仍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造就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正是新世纪的需要。

6、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美国的教师素质较高,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就要求小学教师应具有大学学历,教师工资一律按其所受教育的程度(即学位)评定。

  进入80年代以来,劳动力素质、国家教育质量等问题被高度重视,于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专题报告,指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人,必须认识到两点最基本的真理: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如中国领导人表述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诮淌?32]。

7、走向新世纪的美国教育

  美国各阶层对教育都非常的支持,教育被美国全社会认为是生存的基础和生活质量的保证。美国科技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重视密不可分。一方面,从政府到整个社会,都能够意识到科技教育水平对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性,尊师重教早已成为美国的社会风尚,个人、企业、团体都积极地接收教育,帮助教育,从事科技活动;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科技教育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反过来也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教育事业。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作为分权制的美国教育,近年了又进一步强调高等教育要与地方社区相结合,如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波伊尔博士等提出的要“创建新型美国学院”的主张正是体观了这种要求。1983年,美国的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处于危急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报告。1988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又提出了[改革中的美国教育]的报告。1991年,布什总统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3年4月克林顿总统公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明确赋与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以法律地位,并规定设置教育标准和教育改革审议会等等。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又提出了一个题为[塑造未来]的报告[33],指出提高科学、数学、工程技术学科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塑造美国未来的中心任务。

  美国的[2061计划]的卷首语写到“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映。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目前,美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中、初等教育,这一点可以从两项指标中看出。在美国,14岁以上成人文盲率为0.5%,初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5%,而中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8.5%和55.5%。到1995年,美国82%的人口具有高中毕业文凭,22%的美国人拥有本科和研究生学位。今天,几乎所以5到17岁的青少年进入学校,而年龄在18至21的青年人有43%升入大学学习。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使美国教育正在迈向终身教育之路。特别是知识经济大潮涌来之际,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美国政府更加重视教育。1999年,克林顿提出了全美新的国民教育纲领,要求8岁以上儿童“能读会写”,13岁以上少年“能够上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18岁以上青年能够接收“大学教育”,成年人接收“终身教育”。美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1世纪初将美国发展为群众性的知识社会,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34]。

  1997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名为[开创21世纪的科学和技术]的报告[26],克林顿在附信中写到:我们有责任,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孩子、对未来的后代,去进行在科学技术上的这些远见投资,以帮助我们把握住这一变化瞬间,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21世纪的美国。

五、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世界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国家政府、每一个企事业单位、甚至每一个个人都应该学会用世纪的眼光从高处和远处打量自己,随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通过创新,迅速加以克服,以求赶上和超越,否则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由于世界科教事业发展加快,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正如中国科学院最近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文中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周期将缩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增加,“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35]。面对挑战,“思路决定出路”,“落后就要挨打”。

  继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1995年中国政府又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又强调,必须抓住机遇,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这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准备好去顺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潮流,顺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36,37]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我们找到了国家强盛的持久动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也应注意到我国科技水平有滑坡迹象,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排名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第28位,科技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是我国国际竞争力八大类指标中唯一连续下降的指标。而且我国科研效率不高,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与企业研发人数均列世界第4位,但我国科研专科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只分别列世界第32位和第21位。我国科研机构效率低下,几十年来基本上是从计划经济的需要出发,由政府部门规划和兴建,各自形成“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封闭体系,形成了军民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学科分割的局面。科研与生产相脱离,众多科研成果或者由于脱离市场需求,或者由于转化渠道不畅而被束之高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经费投入不足更加制约了中国科技水平,尽管按绝对数来看,我国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国科学研究和开发(r&d)的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却一直徘徊不前,甚至降低。1992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0.8%,而1995至1997年这一比例一直为0.6%,相对于美国的2.52%,我国有很大差距。从1992年到199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连续下滑,从5.1%降到4.4%。其中1994和1995两年还出现了比上一年的实际负增长[18]。此外,危机我国科技发展的令一原因是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失和科学家英年早逝等现象的存在[38]。

  可喜的是近两年中国政府开始加大科技投入,199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虽为4.4%。但却是自1991以来比上一年实际增长最多的一年,比上年(1996年)增加14.3%。中国在世界上的科技排位,1994年前还排在28名以后,1997年进到了第20位,1998年又上升到第13位[39]。中国政府还计划1998年到2000年底的三年内为国家“知识持续工程”投资48亿元。致力于使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在2010年以前进入世界前十名。力争2000年全社会r&d/gdp的比例达到1.5%[4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教育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无论就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教育将是知识经济的中心,因为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为培养高级人才起着中心作用[36]。

  历史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谁占有知识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有优势,教育也一样。一个国家,如果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很低,将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面有责。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支撑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确实存在着很多困难,尤其是财力上的苍白无力。自1993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1996年只占gnp的2.4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到2000年应实现6%的目标,而我国只能实现4%,足见我们的教育投入的低水平。虽然我国高等学校的r&d经费近年来有较快增长,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按汇率折算,1997年我国自然科学技术领域高等学校的r&d经费支出为6.52亿美元,不到美国的3%。邓小平说过: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这几年中国教育的状况确有令人感到危机的味道。应该把教育放在超前和优先的地位。忽视了教育就是丢了根本。有人说: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花钱在教育投资上而破产,却可能因为花钱在军事上而亡国。[41,42]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是多学科的交汇和融合,科技的生长点和经济的增长点交叉结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要求人才的高素质和创新性以及强调终生教育。因为教育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而是全社会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通过经费投入对教育进行调控是必须的,但调动社会办教育也要特别强调。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教育,特别是社区性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规模,实行终身教育,以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希望这一概述性的文章能有助于推动祖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21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功归属于那些对科学技术准备充分的人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文献:

[1]徐向艺,刘静,"论企业r&d及政策选择",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88-91页.

[2]崔之元,"知识经济:二十一世纪的希望",明报月刊,1999年2月号,49-52页.

[3]李长久,"世界经济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1998年第8期,6-9页.

[4]张越川,王素清,"关于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若干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27-31页.

[5]赵丽红,"知识经济下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战略",经济论坛,1998年第17期,7-8页.

[6]李棕,"西方转向知识经济",世界经济,1998年第11期,5-8, 29页.

[7]"经济继续扬帆今年成长可望近2.5%",世界日报,1999年1月28日.

[8]"经济札记: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yahoo新闻.全球报导,1999年6月17日.

[9]"it业促进了美国积极增长,并降低了通货膨胀率",yahoo新闻.科技,1999年6月24日.

[10]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998,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1] rita colwell (director, nsf), beyond barcodes: wisdow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national press club, april 29, 1999.

[12]美国经济实力分析,237-266页.

[13]"美科研费万七亿创新高",星岛电子日报,1999年7月6日.

[14]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1996.

[15]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1998.

[16]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world 1998.

[17]美国1999年联邦预算.

[18] 1998中国科技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19]"美国风险资本投资增长惊人",yahoo新闻.科技,1999年8月17日.

[20]"经济持续扩张高科技行业居功厥伟",世界日报,1999年4月3日.

[21]"数位经济 后来居上成主流",世界日报,1995年6月23日.

[22]"小型企业对美国经济影响举足轻重",世界日报,1995年10月25日.

[23]"先进技术规划推动美国科技创新",yahoo新闻.全球报导,1999年8月22日.

[24]林世渊,"论科教创新领域的闽台合作",亚太经济.两岸关系,1998年第12期,41-44页.

[25]宋养琰,"创新三题",经济新论,1998年,8-11页.技术创新:国企振兴之本

[2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p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7] p.westmeyer, an analytical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ltd, 1997.

[28]刘先强,"试论我国高教体制的跨世纪转换",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6卷,第1期, (1999) 90-100页.

[29] william f.massy, resource allo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30]闵维方,"21世纪的信息经济与大学得作用",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60-271页.

[31]沙林,"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华报,1999年7月3日.

[32]厉以贤,"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教师素质及师范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94-209页.

[33] advisory committee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haping the futur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6.

[34]邱学华,"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65-176页.

[35]"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人民日报,1998年3月23日.

[36]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6月16日[37]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8月24日

[38]"中]科技发出盛世危言",科教兴国论坛,1999年4月27日,www.china101.com.

[39]"大陆科技竞争力升至第13位",世界日报,1999年2月23日.

[40]"知识创新工程将投资48亿元",世界日报,1995年3月20日.

[41]黄梅,"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思想与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22-28页.

[42]"高希均论计算国防预算机会成本",世界日报,1999年4月3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