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紫石英号”事件
事件前的紧张关系
1949年4月的中共与英美关系是非常紧张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发言中大段地赞扬美国在二战中对中国的贡献;6月,同情中共的前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john service)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引起了中共的强烈反弹,同月中共的《解放日报》认为“逮捕谢伟思”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美国政府从此走向扶蒋反共;7月,毛泽东情绪激动地对来访的美国人说:“我这几杆烂枪,既可同日本人打,也就可以同美国人打。”
随着中共在国内战争上的胜利,中共对美国的军事干涉怀疑加深,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共军指挥官陈毅说:“我们原来还做了准备,准备在淮海战役进入最关键的时候,美国第七舰队可能动一动,陆战队和空军会支援蒋介石的败局。”1949年百万共军陈兵长江北岸,毛泽东发出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夺取全国胜利的可能障碍不再是蒋介石,而是美国的军事干涉,毛泽东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了。
此时中共的外交政策做好了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准备。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说:“美国是不是不出兵?不要去肯定它。准备它和我们打”;2月毛泽东告诉苏共代表米高扬:“他们(美国)如果和我们作战,我们就毫不客气地消灭他们。”共军的长江防御部署是“如有外国军舰侵入我军控制江面,应鸣炮示警,如遭攻击则立即予以还击。”
就在这个敏感时期,准备撤退侨民的英国护卫舰“紫石英号”(amethyst)驶向南京,4月20日进入了国共前线的扬州附近的长江。一场炮战发生了,参战的三野特种兵纵队炮三团报告:“紫石英号”中弹30余发,被打得在南岸(共军一侧)附近搁浅。上海《申报》报道:英舰死亡和重伤各20人,约70人撤离军舰,95人留舰;共军方面伤亡人数252人(中共中央军委致渡江战役总前委电报,1949年4月23日)。4月21日英国曾派舰救援“紫石英号”,救援舰遭炮击后撤退。
事件的处理
4月20、21日晚百万共军开始强渡长江,21、22日,中、东集团分别突破长江防守,在这关键时刻,传来与英舰两次炮火冲突,毛泽东非常愤怒,4月22日他为《解放日报》撰写的“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联合进攻”社论表达了这一愤怒,毛泽东担心此时英美武装干涉渡江战役,要到手的江山就可能从此南北分治。
4月23日,共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夺取全国政权只剩摧枯拉朽之工作,英美干涉良机已过。一块石头落地,毛泽东放下了对英美国军事干涉的忧虑,并且认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紫石英号”事件的解决转到谈判桌上。谁开的第一炮是各执一词,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共不承认国民政府容许的英国军舰在长江的行驶权,重要的是受伤的英舰“紫石英号”在两岸共军的炮火监督之下。
中共开出放人放舰的条件:道歉和赔偿。英国人说,军舰是用来撤退平民的,不是执行军事任务,是得到中国政府(中华民国)许可的,英国人拒绝道歉,谈判僵持在道歉问题上。
这时的英国政府还没有察觉出中共占领南京后的宽松心情,以及大事化小的外交方针;杯弓蛇影,反而以为中共会以胜利之师席卷香港。英国加快了强化香港防御的部署,4月25日海军部宣布多只英舰将被派往香港,5月5日国防部宣布英军大量增援香港,5月6日皇家空军增派战斗机去香港,到6月底,香港的英军正规作战部队由1万增至3万,并寻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驻日美军联防香港。
结局
与此同时,经英国政府批准,“紫石英号”开始秘密策划逃离共区。英舰修好设备,利用共军的“俘虏政策”补充了食品和燃油,7月30日晚尾随路过的江轮“解放号”逃出长江口。共军判断失误,打沉了“解放号”,导致50人当场死亡。英舰逃亡的故事如同戏剧情节,英军的业务水平、智慧和勇气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时为国际间媒体津津乐道,堪称是“胜利大逃亡”。
英舰连闯长江三关,在共军的炮口下逃跑了,逃跑时又引起中国平民的死亡,让当事者非常愤怒和丢面子,中共外交政策的制定人没有丧失冷静,愤怒声明一下后对英政策不变:集中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建立与英国的对话渠道并外交关系,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国,10月16日解放军开进深圳,没有进攻香港。
香港殖民地的保留给孤立的中国大陆留下了一个对外窗口,也带来一次外交突破:1950年1月6日,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prc的西方国家(非共产党国家)。
□ 原载《联合早报》
刊登在 2001 华夏文摘 cm010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