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郊区化的种族政治

更新时间  2003-07-20 作者:柏兰芝
去年在美国曾看到cnn频道讨论亚特兰大城市扩张的问题。画面中出现一对平凡的中产阶级白人夫妇。他们带着孩子住在郊区一栋独立的洋房,有充裕的生活空间,宽敞的院落,住宅区整洁安静。但是,为此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是:每天花六个小时开车上下班!其实这对夫妇并不是少数特立独行,坚持远离尘嚣的环境主义者。他们选择的只是美国郊区化和城市扩张浪潮下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郊区化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脉络,而作为中产阶级白人的住房消费者,到底是什幺因素让他们决定在必须通勤六小时的郊区置产?答案必须回到种族问题上。

  二次大战后的美国以汽车工业和房地产业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增加住房建设不单在解决就业问题,更在鼓励从战场回乡的战士置业安家,起到稳定社会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制造的汽车必须有消费者,而且必须有路可跑。而此时,美国在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各大城市黑人的比例快速攀升-不要忘了南北战争后黑人农奴向工业城市迁移及普罗化的历史。白人们开始有逃离城市中心区的念头,期望在郊区找到更好的生活环境。综合各种主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逐渐形成了一个郊区化的发展模式。政府普建高速公路,并且补贴银行提供长期低利的住房贷款,为中产阶级的郊区梦构筑了稳定的基础。长此以往,在市中心上班,在郊区安家落户,每天开车通勤,成了中产阶级白人典型的生活方式。 郊区化伴随的是城市的边界不断扩张。低密度独栋住宅的连绵开发使得城市摊大饼似的向 周围蔓延,近郊盖满了就向远郊延伸。与此同时,由于有置产能力的中产阶级都跑了,城市中心区就进一步的破败。到了1980年,在美国所有中心城市中黑人占了总人口的22%,而在这些城市的郊区,黑人只占5%而已。在特大工业城市中黑人的比例往往更高。如芝加哥为40%,底特律63%。因此,所谓的郊区化其实是白人的郊区化,是中产阶级白人为了逃离"被黑人占领了的城市"而向郊区进行的大迁徙。而城市蔓延的结果是,对于新购屋的小中产阶级的白人年轻夫妇而言,他们的所得水平将只能支付远在三百公里之外的区位。

  多年来美国各界对郊区化有各种各样的反省。低密度的城市蔓延其实是对土地低效的利用。一方面,基础设施的接管所费不赀;一方面,城市的蔓延破坏了郊区的绿带和自然生态,拥挤的车潮更随着高速公路延伸空气污染的范围。整个郊区化就是建立在浪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十足违反环境保护的原则。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惊讶的发现作为文化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城市"竟快速地萧条没落。九十年代各种规划和建筑的理论和实践因此都转而聚焦在如何重新活化老城区,建立"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的努力上。然而,越是在保守的南方,种族歧视也就越为根深蒂固。在亚特兰大的白人,假如仍执着于寻找"宁静""单色"的郊区住宅,就只能作好每天通勤六小时的准备了。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