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近代工业化
这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标准化工程,但是这些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标准化。
近代工业化或者说近代时期的现代化是和工具、机械标准化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近代工业化。22年前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写道:“各种文明都有潜在的法则,有一套规律和原则贯穿在它的一切活动之中,好像是经过反复设计好了似的。工业化推向全球,它的独特潜在的设计变得清晰可见。”“第二次浪潮最为人们熟知的原则,就是标准化。谁都知道,工业化社会生产千千万万同样的产品。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市场一旦处于重要地位,我们的标准化就不仅是可口可乐的瓶子,点灯泡,汽车边速器。编著化同样应用在许多其他事情上。其中,20世纪初,西奥多·伐尔(theodore vail)在本世纪初创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时,首先掌握了这个重要原则,把它变成巨人。“在第二次浪潮中要成功,软件,即业务程序和行政工作,也必须同硬件一起标准化。他塑造了工业化社会。另一个是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一个倾向于革新的机械师。他认为:每项工作只有一个最好的方法(标准),一种最好成绩的工具(标准),和在一个明确的(标准)时间里去完成。泰勒成了世界企业管理的导师。列宁主张,主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中采用泰勒方法。他是一个工业化的鼓吹者,也是一个标准化的热情信奉者。”“不仅劳动逐渐标准化,而且雇佣办法也不断地标准化了。工资等级也标准化。额外福利,午餐时间,假期,申诉办法也都标准化。教育家设计了标准化的课程。选择法考试也推广应用。”“大众媒介也在散布标准化形象。”“工业文明需要标准化的重量与长度单位。”
我们注意到法国大革命后采取的第一批行动是使用“米制”和新的历法。而这种统一的度量制度在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第二次浪潮中很快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
近代美国早期工业化开始于推广英国的萨缪尔·斯莱特工厂制度,而这种工厂制度是以工具和机械标准化为前提的。美国棉花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是和采用了伊莱·惠特尼(1765.12-1825.1)发明的轧棉机分不开的。1785年巴哈马的“海岛棉”引入美国,但美棉籽大,难以将棉花和棉籽分离,难以与印度、巴西、加勒比地区和埃及棉抗衡。1791年输出美国美棉的只占10%。1793年4月16日,根据美国棉籽的特点,吸收欧洲经验, 伊莱·惠特尼1793年9月11日、11月24日在给父亲和杰斐逊的信中说,全国98%的棉花采用采用轧棉机后,功效提高了50倍。
还要提到1801-1808年在军火生产中采用标准化生产,来自法国,推广于美国。1809年他采用标准化的部件,设计生产装备枪支,完成了1798年签订的生产1万枝滑膛枪的生产合同。工具机械标准化的推广,为美国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铁路迅猛发展,为世界第一,这同样和标准化的推行有关。1883年铁路公司划分了美国的标准时区,而以前有68个不同时区。1886年美国还采用了标准轨距,宽度为4.85英尺(1英尺=0.3048米)合1.478米。而1871年时,全国有23种不同轨距。
在美国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兴起的汽车工业的标准化,使得美国成为汽车王国,福特制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在7882种专业化的工作中,有949种要求身强力壮,体格经过全面锻炼的男工。3338种只需要普通身体结实的男工,其余大部分只需由女工或童工就行。
欧美国家是最早实现工业标准化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也效仿欧美国家推行标准化。但是我国的近代工业推行标准化较晚,落后于欧美和日本。
近代最早一批留美学生詹天佑是我国铁路标准化的奠基人。1901年主持恢复萍醴铁路工程,坚持用4英尺8寸半的标准轨距修筑,对于全国铁轨轨距的统一及互联,使运输畅通,起了重要作用。他重视工程标准化,厘定标准,选定工程标准,主持制定京张铁路工程标准图,包、京、张的桥梁、水塔、房屋、客车、车辆等,共49项标准,为我国第一套铁路工程标准图。1906年为铁路统一标准,写了说帖三份,提出全国铁路车辆使用简妮(janney)自动车钩,统一采用标准轨距1.435米(4英尺8寸半),终于全国铁路同轨。但是某些地方军阀出于自身利益,采用窄轨,和全国不接轨,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今天,标准化不仅在工业而且在信息、服务、贸易等领域,加入wto以后要求我们加快和世界标准化接轨的步伐,迎接标准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当代世界标准化,更好地与标准化接轨,并且努力贡献我们的标准化成果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