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美国城市:新的城市人口态势

更新时间  2004-03-10 作者:William H. Frey
美国城市人口态势的特点取决于两个新趋势,这一情况需要决策者舍弃过时的人口趋势观念,并应对移民迅速增长推波助澜的日趋复杂的城市人口种族多元化

。他们还需承认以下事实:逐渐老龄化的婴儿潮时期出生者将继续居住在主要人口中心的郊区。

美国的城市面貌正在变化。市中心区和郊区、日益发展的阳光地带1和处于霜冻地带2经济停滞诸地之间为人熟悉的特异正因新的人口趋势,尤其是两个趋势,而变得复杂。一个趋势是移民人数迅速增长。每年约一百万人来到美国,以原国籍为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的人为多,他们主要定居在城市地区。另一个趋势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3有关。这个多达7600万人的群体

— 经常被称为“蟒蛇腹中的猪”(the pig in the python) —

如今因老龄化而逐步移向蛇尾。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再迁往城区,宁可在郊区“就地老龄化”。这两个趋势将对美国城市产生重要影响。

不再是“黑-白,城-郊”的分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部分时期内,有关美国城市种族和居住地的讨论是围绕着黑人迁往市中心区和“白人逃向”郊区而展开的。新移民潮将背景多元的新居民融入诸多城区,这意味着需要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城市和郊区的人口态势。

只需看一眼中心县

(那些包含一个大都市的市中心区人口的县)所显示的1990年至1999年间最大幅度的人口增长,就能明显感到移民的影响。人口增长最多的两个县—马里科帕县(maricopa

county, 凤凰城 [phoenix] 的所在县)和克拉克县 (clark county, 拉斯维加斯 [las vegas]

的所在县)—主要归因于国内人口流动。

然而,任何一个下5个人口增长最多的中心县 — 洛杉矶 (los angeles)、休斯敦 (houston)、圣迭戈 (san diego)、迈阿密

(miami) 和达拉斯 (dallas) 等大都市区所在县 —

中任何一个的国内移居人数纯增长都已减少。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完全归因于外国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如果没有外国移民,这些地区和一些其他大中心县的人口增长率将会低得多、或彻底下降。的确,那些未能吸引同样多的外国移民的地区

— 费城 (philadelphia)、匹兹堡 (pittsburgh)、圣路易斯 (st. louis)、克利夫兰 (cleveland)、布法罗

(buffalo) 等所在的中心县 — 20世纪90年代中人口一直在减少。

鉴于“城区-郊区,黑人-白人”的传统人口概念没有充分考虑新移民这一因素,我在此提供一种对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全国大都市地区的新分类 (见表1)。

该分类先从由12个外国移民比率高、亚裔及拉美裔人口数量多的大都市区构成的“多种族高移民率”类开始。位居这些地区榜首的是纽约 (new york)、洛杉矶

、芝加哥 (chicago)、华盛顿特区 (washington d.c.) 和旧金山 (san

francisco)。其他四类涉及的地区是那些少数族裔人口为黑人的地区和主要是白人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按增长相当快和增长速度一般划分。这四个类别是:白人与黑人数量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迅速地区(如亚特兰大

[atlanta])、白人与黑人数量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缓慢地区(底特律

[detroit])、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迅速地区(拉斯维加斯)和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缓慢地区(匹兹堡)。

在白人-黑人人口动态一直是重要人口特点的大都市区,人口倾向于增长缓慢的是 “生锈地带”4 — 新奥尔良 (new orleans) 是个例外

,而增长迅速的地区则位于开始将大量非洲裔美国人吸引回来的西南部。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迅速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和中西部(奥兰多[orlando]、纳什维尔[nashville]、西棕榈滩

[west palm beach] 除外);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缓慢地区则位于东北部和中西部(路易斯维尔 [louisville] 除外)。

表2表示这五个类别中城市和郊区的人口种族构成。尽管白人人口在郊区仍然占优势,多种族高移民率地区显然在城市和郊区都最为多元化。在白人与黑人数量基本持平的地区类别中,增长缓慢地区显示了黑人迁往郊区的趋势较弱。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的是,认为城市人口在减少、黑人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习惯看法未能考虑近年来城市面貌的变化。如今一些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不断接纳来自国内其他地方的新居民,而且以白人为主。有些大规模的多种族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居住着“占人口多数的少数族裔”,而且同样情况可能在不久后出现在郊区。

“城市-郊区”这一陈旧分类也未能认识到郊区出现的多种族人口增长格局。许多近郊和甚至中远郊正经历着与城市相似的人口动态。这在一些最大的“熔炉”式大都市区尤为突出。看一下大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联合大都市统计区

(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cmsa)内各县的外国移民和国内人口迁徙便会清楚,人口增长完全归因于外国移民的不仅只是内地县。在大纽约cmsa的29个县内,整整20个县在1990年至1999年间国内迁居人口出现负增长,而移居人口的增长全靠外国移民。洛杉矶cmsa

5个县中的4个和旧金山cmsa 10个县中的7个也是如此。

郊区多种族性于1990年就已明显可见。洛杉矶、亚特兰大和底特律大都市区的比较结果表明,融入外国移民和不同少数族裔新居民的洛杉矶多种族化郊区与多种族化程度一般的亚特兰大郊区及人口增长缓慢的底特律郊区形成了对比。底特律的长期种族敌对使城市与郊区保持相当尖锐的对立。

郊区发展格局继续对远郊区有利。1990年至1999年间,由于国内迁居人口净增长而人口增长最迅速的30个县中,大都市区内的大多数县位于如丹佛(denver)、亚特兰大、拉斯维加斯、达拉斯和休斯敦那样人口增长迅速的大都市区的远郊。即使在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一处远郊的住所仍然受到欢迎。

老龄化

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小学起,就一直受到营销商、决策者和政治顾问的密切关注。但是,这代人在居住方面坚决远离城市生活似乎逃脱了城市问题观察家的注意。

美国第一代郊区人口的老龄化将在今后10年中大幅度增加50岁到60岁出头年龄段的家庭。婴儿潮时期出生较早(1945年至1955年间)的人将经历自“厮守空巢者”到预退休者的过渡。许多人将从固定工作岗位上退休。有些人将离开他们郊区的家。但是,大多数人将“就地老龄化”或就在当地迁居。

婴儿潮时期出生较晚(1955年至1964年间)的人仍将处于事业顶峰和最佳收入年龄段。有些人会仍在原地区物色更好的住房。与前几代人相比,在同样年龄时与他们同住的孩子会少些,因而在住处决策上有更多的自由。

有些观察家表示希望人数众多的婴儿潮一代能成为复兴市中心区的力量源泉。但从当前这个“郊区一代”的居住地来看,这种期望似乎并不现实。除了拉美裔外,处于35岁至54岁年龄段的婴儿潮时期出生者与当今的老年人或20岁到30出头的成年人相比更可能不住在城市里。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的老年人口增长格局表明“郊区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普遍化。在90年代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30个县中大多数不是在非大都市区,就是在人口增长迅速的大都市区的中远或远郊县。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那些在有生之年迁入这些人口迅速增长的大都市区的老年人正在“就地老龄化”。

今后25年里,老年人口的预计增长将出现在上文讨论的主要是白人人口的人口迅速增长地区以及白人-黑人(白人与黑人数量基本持平的)人口迅速增长地区。虽然这一增长可部分归因于退休后迁往落基山西部和南部高度舒适地区的人口,主要原因还是那些在工作期间或至少在退休前就已迁居到那儿的婴儿潮时期出生者就地老龄化。

这意味在增长格局上,新的少数族裔移民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以白人为主或黑白均等的群体有所不同。婴儿潮时期出生者人口,即由此导致的预期老年人口增长将更多出现在主要大都市区的郊区和不吸引少数族裔新移民的地区。在大都市区内,生活优裕和身体健康的“老年雅皮士”5趋向于居住在周边地带,而年龄较大、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愿意住得离大都市更近一些。

近几十年来遭遇经济和人口衰落的大都市区的市中心和近郊仍将居住着数量上不成比例的弱势老年群体:高龄老人、寡妇和鳏夫、女性当家的家庭、收入低于或接近贫困线者和高度残疾者。由于他们继续在原地老龄化,这将给经常面临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带来特殊的挑战。

话又说回来,虽然婴儿潮时期出生者的老龄化对城市和郊区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应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在社会服务、医疗保健和交通方面的需求对城市和郊区都将是个挑战。

新力量

新移民的到来和婴儿潮时期出生者的老龄化必将使城区及郊区的族裔和老龄化人口动态复杂化。

洛杉矶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这两个对立趋势能如何运作的一个例子。虽然白人不断外迁,但少数族裔新移民纷至沓来。结果,洛杉矶县的老年人口仍以白人为主,其工作年龄段人口中只有约1/3是白人,而其儿童人口主要是拉美裔和其他族裔群体。洛杉矶不断增长的族裔群体由于其年龄将关注平价住房、优质学校和有利于养育孩子的居住区等问题,而白人由于年事渐高可能更关心为需要照顾的老龄人口提供的健康和社会支助服务。我们将拭目以待同样的“种族代沟”是否会出现在其他熔炉式的大都市区。

无论城区人口新态势还显示了什么,有必要修正应对城市和郊区的旧模式,以适应当今美国新的人口影响。◇

表1:按族群和人口增长的大都市地区分类大都市地区* 多种族高移民率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特区旧金山达拉斯休斯敦迈阿密圣迭戈萨克拉门托

(sacramento)圣安东尼奥 (san antonio)奥斯汀 (austin) 白人与黑人人口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亚特兰大诺福克

(norfolk)夏洛特(charlotte)格林斯伯勒 (greensboro) 罗列(raleigh)孟菲斯 (memphis)杰克逊维尔

(jacksonville) 白人与黑人人口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 费城底特律克利夫兰圣路易斯新奥尔良 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西雅图

(seattle)凤凰城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 (minneapolis-st. paul)丹佛坦帕 (tampa)波特兰

(portland)堪萨斯城(kansas city)印地安那波利斯 (indianapolis)奥兰多(orlando) 哥伦布

(columbus)拉斯维加斯盐湖城(salt lake city)纳什维尔大急流城(grand rapids )西棕榈滩俄克拉荷马城

(oklahoma city) 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波士顿匹茨堡辛辛那提 (cincinnati)密尔沃基 (milwaukee)布法罗

(buffalo)哈特福德(hartford)罗切斯特(rochester)路易斯维尔 (louisville) 信息来源:william h.

frey, 根据对u.s. census 的资料的分析。 *大都市地区指的是cmsas(联合大都市统计区)、msas

(大都市统计区)和按管理与预算局定义的新英格兰地区的necmas (新英格兰县大都市区)。本表包括人口1百万以上的所有大都市区,并按人口数量依序排列。

表2:根据数量、族裔和区域归类的美国城市和郊区的族群构成,1999年 族群百分比 城区 郊区 族群 拉美裔 白人 黑人 亚裔 拉美裔 白人 黑人

亚裔人口1百万以上多种族高移民率 30.2 36.6 23.1 9.9 18.3 64.8 9.7 6.8 白人与黑人人口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

2.8 45.2 48.9 2.8 3.9 76.7 16.7 2.5 白人与黑人人口基本持平的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 4.0 40.7 52.8 2.6

2.1 86.6 8.9 1.8 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 12.7 68.7 14.0 3.8 7.6 84.4 4.0 3.2

人口主体为白人的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 6.6 64.4 27.5 1.3 1.9 92.1 3.6 2.3 人口低于1百万 12.6 62.4 18.2

5.5 9.0 80.4 6.3 3.5

选自brookings review。版权所有2000年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威廉.h. 弗雷 (william h. frey) 是加州桑塔莫尼卡 (santa monica) 米尔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

高级研究员。他还是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社会与人口分析中心 (center for social and demographic analysi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的教授和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研究科学家。

阳光地带指美国南部,西自加利福尼亚州起东至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一带。—译注

指美国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译注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译注

指有历史较长的旧工厂的工业地区。这些工厂或是赢利微薄,或是已经关闭。— 译注

雅皮士:这是对婴儿潮时期出生,后来获得成功的人的称呼。yuppie的前三个字母是“young urban

professional”(年轻的城市中的专业人士)的缩写。他们收入颇丰,生活富裕。—译注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