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国后的父亲母亲
我父母都是国家干部(不是高干)。因为四个儿女都在美国,退休后,顺理成章的移民美国,安居德州达拉斯( dallas, texas )。他们一到,就马上努力适应新环境,尽量早日融入“主流社会”。尤其是老爸,不但学英文,学开车,更参加了一个社区大学( community college )举办的,专为新移民而设的电脑职能训练班。这确实使他大大的出了一次风头。班上,他六十好几,满头白发,在比他要年轻好几个轮回各国同学中,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本地的各大电视台都采访了他,还把他堂上用中文作的笔记在观众面前炫耀一翻。不久,他也奇迹般的在一个美国公司中找到一份差事,实实在在的工作了好几个月。后来敌不过国内老同志的盛情邀约,把工辞了,带著老妈,花自己挣来的美金,用大半年的时间,回国潇洒走了一回;各大风景区几乎无一遗漏。移民五年后,与老妈互相扶持,各自用破英文通过入籍考试;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不久,他们马上带著新领的护照,和我为他们准备好的旅游资料,飞往巴黎(不是参加旅行团),然后坐火车,凭著他们的破英文,游了大半个欧洲。
我们兄妹四个,都住在大达拉斯(big d)区,相隔不远。每家都为他们留一个专用的房间。他们随时随意住哪家都没问题。很多亲友,包括我们,都以为他们活得不似神仙,更胜神仙。谁知老爸一天突发奇想,要闹“独立”。说他们已满65岁,有资格申请社安补助和医疗保险。只怪我们思想陈旧,以为供养父母,尽孝道,是儿女的义务,也是民族的美德。而且两老花费实在不多-- 用“只是多两双筷子”来形容,实不为过。更何况他们住也不是白住。照看小孩,打理屋里屋外,还在后院开发了一片“自留地”,发挥“五七干校”练就的功夫,种下的中国瓜菜,不但自家吃不完,还送人,只差没摆地摊叫卖。无奈老爸思想超前,说:“在美国供养父母不是义务。你们都是纳税人,我们也合条件,去领这个社安补助我心安理得;最重要的还是有免费的医疗保险”。众所周知美国医疗费用惊人。虽然还没听说过在美国有因为没钱治病而在家等死的先例,但如果没有保险,小病只能到公立医院的门诊轮候半天;大病难免成为实习大夫的作业对象。(现在看来,老爸的决定何等英明。要不然他中风后,在医院里的几个月,每天几千美元的花费,足以令我们兄妹四人倾家荡产。) 然后死活把我拽到社安局(social scurity office),代他们填表,问话时当翻译。我最怕听到的问题是“你们有儿女四个,难道就撇下你们不管吗?”到其时我真会无地自容。幸而此问题始终没出笼。也算奇迹,几星期后,两老被批下了每月近800美元的社安补助(ssi),外加食物券,还有两老梦寐以求的两种医疗保险(medicaid, medicare)。
事情还没完结,老爸继续编织他的美国梦。不久后,他得悉当地的华人社团要在老弟家附近建一栋面向华裔老人的公寓;老怀大开,马上前往填表申请。我们知道后都不以为然 -- 你们实际上有四个家,喜欢哪住哪;怎么要住进“老人院”?父亲还是那句老话 -- “要独立”!不幸在公寓完工前,父亲就中风入院,未能住进那属于自己的小窝。
父亲离去后,老妈搬进60平方米的不豪华,但设备齐全的单位。本以为她整天对著一群年华不再的老邻居,心情会不好过。但事实上,公寓里活动多姿多彩,一群老头子老太太返老还童似的,“你们男生,我们女生”的称呼不绝于耳。每天中午都有政府提供的营养丰富的廉价午餐(只收$0.75, 有蔬菜,有肉,有水果,有牛奶)。老妈参加了合唱团,英语会话班,电脑班;时而打打卫生麻将,简直乐不思蜀;我们要带老妈外面用餐什么的,还得几天前“预约”呢。反而之前无论她住到谁家,白天大人小孩上班上学后,真如度时如年。现在她每月拿500多块的ssi,另有食物券,电费,电话费的补助。公寓环境很好,静中带闹,临近多家商场,餐馆,超市;步行15分钟便达老弟家。老妈说,美国不算天堂,但我现在的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