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阿灵顿和罗伯特•李将军

更新时间  2005-01-25 作者:丁林
阿灵顿和罗伯特•李将军

□ 丁林

圣诞节决定开车出门旅行。车门一关,就是自己的一个世界。路径是自己选 择的,景色是变换的,外部世界被速度抛出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这就使人产生 错觉,好象只要自己不主动走进这个世界,就可以永远不走进去。所以,这个时 候在感觉上最能够触摸自由。

去的是首都华盛顿。这个地方去过几次了,却一直没有走进过阿灵顿国家公 墓。在电视和电影里,这是一个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一年 前。一个精神病患者枪击国会大厦,打死两个警卫,他们就是安葬在这个公墓。 记得其中有个黑人警卫,他的妻子是一个端庄的华人。因此,在追悼会上,他们 有着黑肤色的女儿,在悼词开始的一系列称呼中,突然用纯正的中文,叫着自己 的外婆、姑姑、阿姨。

阿灵顿国家公墓是美国的一个荣誉归葬地,却不是官员的高级墓地,所以, 一个死于疆场的普通士兵一定能够安息于此,而官阶高至总统,却往往没有份。 总统中的例外是约翰•肯尼迪,因为他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被刺杀,大家就同意把 他看作是一个战死的士兵。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也是以同样的情况入葬在 旁。他们的墓碑都极为简朴。罗伯特•肯尼迪的墓碑,只是一个不到两英尺高的 白色十字架。根据这样的思路推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公墓最规模宏大、 日夜有士兵按照严格礼仪巡守的,是无名士兵之墓了。

虽然阿灵顿国家公墓非常难进,仍然有许多符合条件的人,选择安息故乡。 这里待遇最隆重的无名士兵墓,分别在几次大战中各选一名无法确认的美国士兵 安葬于此。安葬在越战墓穴中的无名士兵,却一直被一个家庭怀疑是他们的骨肉。 士兵在此下葬几十年后,这个家庭终于借助当时还没有的基因技术,在去年确认 了自己的亲人,把他接回故乡。所以,现在阿灵顿的无名士兵墓中,越战士兵的 墓穴还是空的。

阿灵顿国家公墓和林肯纪念堂只有一河相隔,以大桥相连。我们来到这个著 名旅游胜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灵顿这块土地本身,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在吸 引我们。

这块面积为1,100英亩(相当于6,500多中国亩)的土地,在一开始,并不 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财产。它不仅是一个私产,而且不平常地牵涉了两个著名美国 历史人物的家庭。今天,这个故事都被浓缩到一幢建筑物中,它就竖立在阿灵顿 国家公墓的制高点。这就是今天被称为阿灵顿宅屋的那幢二层楼老房子。它是由 一个姓卡斯迪斯的年轻人建造的。

卡斯迪斯是什么人呢?他年幼丧父,从小由他的外祖母和继外祖父抚养长大。 他的继外祖父,就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卡斯迪斯长大后,兴趣广 泛,不仅是个有远见的农业家,还涉猎绘画和剧作。1802年,他开始在父亲生前 买下的这块土地上盖阿灵顿宅屋。选在这个山顶建房,真是很有眼光。从这里可 以俯瞰华盛顿的最中心地带和著名的波托玛克河。山下丘陵连绵,覆盖着苍郁的 森林。屋子虽然不算大,设计师却很有名。他叫乔治•海德菲尔德,是美国首都 华盛顿的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这房子盖了差不多15年才大致完成。

在阿灵顿宅屋修建过程中,卡斯迪斯娶妻生女,女儿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宅 屋建成以后,他们一家三口终于欢欢喜喜搬进这里。这时,他们的女儿玛丽都十 来岁了。开始了一段如画景色中的浪漫生活。他们经常接待的客人里,有卡斯迪 斯夫人的表姐和她的儿子。这男孩和玛丽常玩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青梅竹马 的故事。这个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就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人物,南北战争的 南军统帅罗伯特•李。

婚礼就在这幢阿灵顿宅屋中举行,那是1831年华盛顿凉爽的春夏之交。李将 军那时还只是个年轻的中尉,刚刚从西点军校毕业两年。此后三十年,他一直在 联邦军队服役。在这三十年里,他没有什么大的跌荡起伏。他受过良好教育,有 自己稳定的理想和价值观,一直受到同事的尊重。完全凭着他自己的努力,成为 一个联邦军队将军。

婚后的三十年里,李将军和夫人也时常随军职需要临时在军营居住。可是要 说他们的家,就是这栋阿灵顿宅屋了。他们在这栋房子里,生下了他们的六个孩 子。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除了李将军一家八口,还有李夫人玛丽的父母,也 就是卡斯迪斯夫妇,生前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看来,一百多年前,祖孙同堂也 是美国家庭的理想模式。对于三代十口人,这实在算不上是一栋太大的房子。今 天我们在阿灵顿宅屋参观,都还能感觉到当年的局促。

整个阿灵顿的产权,始终由李将军的岳父保留。直到他在1857年去世,留下 遗嘱,将阿灵顿的产权留给了夫人。他知道,夫人也将不久于人世,所以附加了 一笔,在夫人身后,这笔遗产将归属他最喜爱的大外孙,也就是李将军的长子。 美国人除了姓之外,前面的名字可以拖得很长。这阿灵顿的隔代两个产权拥有者,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姓之前都有一个引以自豪的名字,乔治•华盛顿。这 是纪念他们家族的、也是美国的先驱伟人。

岳父的去世,是这个家庭的一个重大变故。作为遗嘱执行人和家庭的顶梁柱, 罗伯特•李必须立即在岳父留下的农业上投入精力,也要同时改进家族的财务状 况。阿灵顿老屋经过三十年的负载,也需要大修。家务紧迫,李将军随即向军中 请假,准备集中一段精力完成两代家族事务的过渡。直到1860年,他才回到自己 在联邦军队的岗位上。他是联邦军队的一名将军,三十年来在此服役,他做梦也 没有想到,他将面临军旅生涯和整个人生的的一场巨变。

在动荡的年头,哪怕是一个重如盘石的人,一旦卷入历史大漩涡,也顿时只 能随之旋转飘荡,失去根基。就在罗伯特•李回到联邦军队岗位的时候,美国开 始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剧烈动荡。南北分裂,一场内战迫在眉睫。

李将军是南方人,却基于自己的道德理念,历来反对蓄奴。在他的家乡弗吉 尼亚蓄奴是合法的。可是,当后来的北军统帅,战后的美国总统,现在印在50美 元钞票上的格兰特将军还没有解放自己家的奴隶时,李将军已经率先解放了自己 家族的全部奴隶。李将军也从来不赞同南方分裂的主张,他热爱由自己的父亲和 叔叔们参与建立的合众国。但是,他基于道德立场,同样不赞成北方以武力解决 南方的分离诉求。

但是,始终在斡旋和平的弗吉尼亚中间力量没有成功。林肯总统决定征兵, 战争已经无可避免。最后几个南方州也由于反对林肯攻打南方的决定而愤然离去。 那是1861年 4月17日,弗吉尼亚加入南方分离阵营的消息传到阿灵顿。罗伯特• 李感受到一种被撕裂的痛楚。这就是李将军面前的残酷现实:他所服役三十年的 军队,要去攻打他的家乡父老。他是一个效忠自己军队的将军。可是,他并不认 为这场战争就具备道德依据和合法性。

就在这幢阿灵顿宅屋里,罗伯特•李苦苦挣扎了三天。三天以后,他在这里 作出了他一生最重大的一个决定。李将军决定交出联邦军队对他的委任。两天以 后,也就是1861年的 4月22日,罗伯特•李离开阿灵顿去组建中的南军。他心里 完全清楚,自己抛弃了三十年来所建立的、现成的联邦军中高级将领的地位和荣 誉,他知道南方在军备上几乎是从零开始,他知道自己此去前途凶险。也许,正 因为如此,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至今没有人怀疑,李将军的抉择是源自他心中 的道德担当。

当他走出宅屋骑马下山,正是满山春花烂漫的时候。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阿 灵顿迷人的景色。后来,他曾经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阿灵顿是“我在这个世界 上最钟爱、最依恋不舍的地方。”

罗伯特•李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阿灵顿。他离开的一个月后,阿灵顿山雨 欲来。联邦军队有意将其占领的消息不时传来。李夫人和这个家也匆匆撤离。

此后的阿灵顿遭遇,我们可以在今天的国家公墓的展厅看到。那里有一张巨 大的照片,泛着历史的颜色。照片上就是1861年的阿灵顿宅屋。宅屋前,台阶上, 四散着的联邦士兵。他们拄着枪拍照,表情上分明写着,他们要给联邦军队对叛 军首领私宅的占据,留下一个纪念。

于是,接下来的阿灵顿宅屋,就是联邦军队的司令部了。宅屋中的一些物品 被安全地转移存放,也有一些物品,甚至包括这个家族的先人,乔治•华盛顿总 统的一些遗物,在混乱中星散和遗失了。

战争给予一个国家的最大冲击,是对原有体制和契约的破坏。战争是一个非 常状态。在非常状态的借口下,一些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能出笼的“法律”,就会 顶着“战时法”的牌子出来。美国最基本的一个共同契约,就是绝对保护私人财 产。可是在战争中,大量的“阿灵顿现象”出现了。这显然是和美国建国以来的 起码法律相违背的。在有着根深蒂固法律文化的民众面前,联邦政府不能没有个 交代。于是,一条“战时法”应运而生。

这条“战时法”规定,凡是被联邦军队占领的私人土地的原合法拥有者,都 必须亲自前来缴纳地产税,否则,按照通常的违法抗税处理。也就是说,寄钱, 寄支票,银行转帐,统统不作数,非要人来不可。当时阿灵顿可以说是这一类情 况的一个典型。除了战乱中人们很难按时赶到交税,阿灵顿的主人还有一个安全 问题。作为战时的地方高级军事将领和家属,他们对自己前往联邦区域,是否会 按叛乱罪被捕,心里一点没底。所以,阿灵顿的主人没有依“战时法”前往交税。 阿灵顿被没收。

这个结果可以说就是立这个“战时法”的目的。可是,没收以后的阿灵顿, 还不是联邦政府的当然囊中之物。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这类没收财产必须进入 拍卖市场公开拍卖,以拍卖确定其价值和新一轮的主人。于是,阿灵顿在战争中 被拍卖。结果,当时的联邦政府做了手脚,以致在这场拍卖中,居然只有联邦政 府“独家”前来投标。经历此番“法律手续”,阿灵顿终于“合法”落入联邦政 府手中。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看到美国的法律文化在起着一定作用,换 个地方,只需一纸通令,作敌产没收即可,哪里还需要费这些周折。

阿灵顿易手联邦,新主人可以对它随心所欲了。这里还是军营。可想而知, 一个战时的军队驻扎地是什么光景。阿灵顿不仅有一个宅屋,还是一个很大的庄 园。可是,树木被随需砍伐。1864年,当李夫人终于找到机会,在战后第一次走 进阿灵顿时,看到的昔日家园已经面目全非,至少有近 200英亩被开擗出来,成 了阵亡士兵的墓地。

1865年,战争以南方的战败、联邦军队的获胜告终。李将军率众代表南军向 格兰特将军投降。直到他去世,他始终没有得到联邦政府表示宽恕的一纸赦免, 就是说,他终身没有摘帽。

战后,美国在各方的努力下,虽经历曲折,可最终还是很快达成共识,就是 必须迅速使这个国家全面回到契约状态。于是,美国又恢复了战前正常的法律秩 序。可是,对于在战争非常时期形成的既成事实,如何处理呢?

1882年,以前阿灵顿的合法继承人,罗伯特•李的大儿子,走向法院,状告 联邦政府未经合法程序侵占私产。法院判定,他胜诉,命令联邦政府交出阿灵顿。 阿灵顿必须物归原主。

联邦政府执行了法庭命令,将阿灵顿产权归还李家。同时,鉴于阿灵顿已在 事实上成为联邦军人墓地,已经有几百个坟墓分布在各个山坡上。因此,和李家 谈判,提出联邦政府以15万美元买下阿灵顿,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天文数字的 巨款了。李家接受交易,联邦政府正式成为阿灵顿的合法拥有者。1933年,交由 国家公园部管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法庭对阿灵顿的判决,距离阿灵顿的被侵占,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联邦 总统也已经换了好几个。一个从惨烈内战中走出来的国家,政府可以有无数借口 继续侵占这块土地。比如说,这是战争的既成事实;比如说,当时的行为符合“ 战时法”;比如说,那是林肯时代的事情,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比如说,这是 敌产,可作例外处理;比如说,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应该向前看了;比如说, 阿灵顿事实上已经成为联邦军人墓地,改回私人庄园也不可能了,等等,等等。

可是,假如法律可以践踏一次而不被纠正,就不能保证不被践踏第二次,第 三次。如果你认可了第一次非法剥夺,就无法保证将来不发生第二次非法剥夺。 法律失去公信力,国家就随时可以陷入混乱,公民的家园就没有起码保障。

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阿灵顿国家公园的制高点,国家公园部保留了阿灵顿 宅屋,并在里面设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内,尽可能地恢复了阿灵顿宅屋内当年李 将军一家的生活原貌。义务讲解员,向来自全国的民众,不厌其烦地讲述这样一 个真实的阿灵顿变迁的故事。

《阿灵顿和罗伯特•李将军》  作者:丁林  孤独书斋http://www.cngdsz.net收集整理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