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与中美关系
--------------------------------------------------------------------------------
□ 陈晓律
中美之间的关系,尽管一波三折,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并且由于台湾问题,更增加了一些难以预测的麻烦。但学者们在分析中美关系前景时,往往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即中美两国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其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并且这种联系会逐渐加深两国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争执,大多集中在美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开放市场等表面的问题上,尽管热闹,但似乎双方都回避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即两国在信息方面的关系,实际上比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联系都要紧密得多。而且,中国在这一领域,是处在一个难以言说的被动的位置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子行业迅速崛起,并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初步形成了一个计算机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就其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来看虽然不大,但总量却是惊人的。随着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拥有计算机的总量,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那么,在这个庞大的计算机消费群体中,其软件的消费来源却相对单一,即基本上是来自美国,并且90% 以上的操作系统为微软的视窗,尽管这其中有很多属于盗版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正版用户的数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更为重要的一个后果是,微软大体上已经将视窗的标准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中国软件平台的标准。这样一种变化所具有的商业价值,与一点盗版用户所造成的损失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软件最大的用户国。
同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计算机人才却大量地流向美国。据统计,中国的几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其理工专业的学生90% 以上都流向国外,其中绝大多数留在了美国。而美国的咨询业也不讳言,美国的计算机行业是建立在中国和印度的智力资源上的。美国近年来更是通过立法加大了引进发展中国家信息人才的力度。也就是说,中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信息人才的流失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科教兴国的投入,由于尖端人才的流失,可以说大部分是用去帮助美国科教兴国了。
如果机械地看,中国在这种信息方面的交流中是处于劣势的,人才流失,成为别人的成品销售市场。但从长远看,这种局面仍可能对中国自身的咨询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助力。毕竟它使一部分中国人由此进入了国际信息业的最前沿,而大批中国信息人才在美国工作,尽管加强了美国信息行业的 实力,但他们同样也会创立新的行业标准,并使信息领域能够更多地听到中国人的声音。同时,微软等美国的信息行业巨头,也开始直接在中国开办软件园,以便更方便地利用中国的信息资源。这固然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巨大的利润,但同样也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的信息行业可以借助这样的接触,了解国际同行业的动向,并有效地在竞争中逐步发展起自己的信息行业。
印度的情况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例子。印度同样也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it人才流失的过程,但随着印度it 人才在美国的实力增大,最终给母国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无论是进行技术交流还是人才培训,这样一批印度it人才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可能替代的。同时,这一批人在美国软件业中也享有充分的信誉,并利用各种关系给印度的软件业提供了大量的定单,这也是近年来印度软件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目前的局面与印度实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处理得当,它将会刺激我们尽力地改善自己的软环境,给科技创业人员以更加开放和更加自由的条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的进程,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在it业界一定会有更大的改进。而它对于中国由一个最大的 it人才培养国转变为it的强国,应该是有积极作用的。
无论人们如何评价中美在信息行业领域内的交流,无论是觉得美国获利多还是中国获利多,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交往中,这个领域是唯一的一个无法切断和无法限制的领域。美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出口方面,对中国一向有很多限制,但在软件行业,其限制的可能性却大打折扣。一些高技术或许中国需要相应的设备才有可能掌握,但高级软件的设计,却并不严格受到类似的制约。中国最近研制出了三维软件,就是一个明证。智力的交流与应用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几乎是一种无法制约的力量,谁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这一领域进行全面的控制。就这个角度而言,信息领域内的交流,是两国最能相互获益,也最不可能遭受贸易制裁的领域,当然也是最牢固的领域。
在两个巨大的国家之间,发生关系和交流有多种渠道,每一种渠道由于种种原因都可能会有不顺畅的时候。但两个国家发展联系的领域越多,两国的关系越复杂,两国的关系也就越不容易轻易断裂。由于中美两国在it行业有了这样一种都可以获益,并且谁也无法割断的联系,它也必将对于两国关系的总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