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
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 论 文 稿
**********************************************
我们正处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学术思想、文化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和普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此提出一管之见,求教于学术界同行。
(一)
我国美国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时期,是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美中关系正常化、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活动相联的。跨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目光关注最多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另一个是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美国热”和“中国热”双“热”交织,又形成了“美中关系热”。在一定意义上说,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和美中关系的走向与互动有关的。
人们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喜恶偏好和了解程度看待美国。不管你是爱慕还是厌恶,不管你出于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需求,还是赶超的意图或批判的愿望,都离不开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求真务实的认识、了解和把握。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一个既具体又深入的美国,一个已经跨越四个世纪的活生生的美国。为了实现我们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一个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锁定的追赶目标,已经不仅是欧盟各国和日本,而且是这个迄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美国。在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美国早已不仅仅限于学术层面,无论是学术界、教育界,还是传媒界、经济界、社会各界,谈论的话题往往很难离开美国。在我国,“美”学成了人人谈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高官概莫能外,无论是纸质图书报刊、网络数字音响、还是各类新闻媒体,有关美国的资讯,全都遥遥领先于对其他国家的关注。从上到下、从专业层面到普罗大众都十分关注的是,我们所学、所读、所闻、所见、所究、所识、所教、所著、所论的美国,是不是一个真实的美国?我们该怎样了解、认识、研究、教学、传播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国的发展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又该怎样借助对美国的了解、认识和思考,扬长避短,建设好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强国。美国的发展也需要中国,69年前美中结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难忘岁月迄今仍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发展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过去是现在依然是美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她也符合美中两国的根本利益。
我国美国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时期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以上的世纪,我国的美国教学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具有相当竞争力、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美国历史和美国问题的专业化教学和研究队伍,他们是深入了解、认识、研究美国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世纪以来,一些有相当学术深度的美国问题论著并非出自美国问题科班专家之手,这显示了美国历史和美国问题专业研究的队伍的扩大,开始出现了美国问题专家和“美国热”“票友”,协同研究的新格局。我们所关注的美国问题,已经开始由专业化走向专业化和大众化并举的时代,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美国问题知识的传播,已经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的“专利”,我们从事美国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不仅承担着对于美国问题的深度考察和研究任务,而且同时还担负着向社会各界和媒体大众普及美国问题知识、信息、和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认识的使命,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美国问题研究和教学的专业队伍,仅仅依靠传统纸质书刊文字的功能,仅仅依靠学校及研究所(中心)机构教学和研究的传播模式是很不够的。
学术网络化比之传统的纸媒出版物来说是新生事物,尽管目前尚不占重要地位,但是它方兴未艾,有着自身的特有优势。它传播快速和便捷、资讯丰富和共享、贴近作者和读者、经济实惠、便于编辑、富于个性化。学术网络化开始带来了教学和研究的巨大变革,已经赢得了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推动了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由现代化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新阶段。“网媒”和“纸媒”相得益彰,互利互惠。和网络时代到来以前的纯文字纸媒时代的美国问题研究相比,网络时代的研究条件要好得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利用网络工具研究美国的条件大大改善。例如近些年来美国许多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之快令人惊讶,数字网络图书大幅度增加,电脑更新之快同样目不暇接。1991年初我在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图书馆看到的是386、486台式电脑,当时的光盘数量极少,笔者利用当时先进的“386”从专题光盘中下载了数以亿字的美国研究资料带回国内[2]。而今天这些资料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不出家门通过互联网下载获取,不需要专门飞到美国利用宝贵的研修时间去费劲地查询和下载。到了1999年,电脑软盘已经被越来越快速的光盘所取代,x86让位于不断更新、更快的x奔腾,台式电脑的优势地位也开始让位于便于携带的移动式手提电脑。
20世纪90年代,我们从《美国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文字版通过recent scholarship查询有关最新的美国问题论文、著作和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感到相当的方便,而现在则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便捷地查询近些年来的美国历史杂志的各种文章和信息。1954年我在大学学习时习惯于从图书馆借来图书做学习资料卡片,这种习惯一直到留校任教,同时还随时积累剪报资料,到了80年代复印流传开来,开则始利用复印来保留和积累资料。基本上90年代以前的教学和研究成果都是在积累和研究卡片、剪报、复印资料和图书的基础上写就的,在那时为此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1992年起,我算在北师大文科教师最先使用电脑的几个教师之一,当时从美国带回了几百张的5.25,3.5盘软盘资料,那时我使用的还是286电脑、24针宽式打印机,及3.5硬盘、5.25软盘。为从国外带回电脑还需要专门向外事部门开具研究需要的申请,并通过海关的免税特许。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个人教学和研究的电脑化、信息化、网络化开始起步了。随着电脑的不断更新,1999年起我用上了自费购买的手提电脑。现在许多学术资料不仅来自文字图书而且也来自网络资源。[3]现在可以通过快速地登陆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美国咨询网、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网等权威性网站查询我们研究美国所需的学术资料,还可以联结google网络,登陆百度(baidu)网,新浪网等检索网站快速查询所需专题资料索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纸媒资讯,而且还能运用互联网络提供的快速、便捷、优质、低价的资源共享服务,从而大大有利于美国问题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在今天,通过传统纸媒和网络化进行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两者的读者和受众对象不同,并不影响传统纸媒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传统纸媒上的一些学术文章和信息往往率先在网络媒体上发布部分信息,而传统纸媒的论著由于出版的时间、数量的限制和购买的困难,对于难以利用传统纸媒的读者则往往可以快速地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更加凸现了群体参与的大众化色彩,凸显了来自民众底层学术的需求,凸显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内容,这种大众化的参与是提高美国教学和研究质量的深厚基础,也是扩大美国教学和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并且拓宽了美国问题的研究领域,我们的美国问题专家可以从网络媒体大众化中汲取更多的学术营养,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大众化为普及美国历史知识做出应有的奉献。
(二)
在网络时代,美国问题研究和美国知识的普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已经率先进入了网络时代,反映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与之相称的超级强国地位。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网络化已经迅速普及于美国军事、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第二,网络化在学术思想界和文化领域也已经迅速普及。就美国问题而言,通过网络系统传播、交流、讨论美国问题的知识、信息、文献、论著等各类资源,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形成系列机制,并向全球扩散。例如美国历史学家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网(http://www.oah.org);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网(http://www.loc.gov);美国对外关系(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网(http://www.state.gov/r/pa/ho/frus);美国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网(http://www.foreignaffairs.org)。这些权威性网站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论著和资料。我们的美国问题研究从这些网站中获益匪浅。上述网站均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连接登陆。
第三,网络华文化在美国的学术思想界和文化领域也已经拓宽,并在华文世界产生广泛影响。例如中英文兼备的:美国资讯网(www.usinfo.org/chinese)是迄今内容最为丰富最具权威性的美国官方网站。它包含美国概述、历史、艺术与文化、文学、教育、经济与贸易、法律与条约、政府与政治、旅游等领域。涉及中美关系、当前议题、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权,与多国议题等方面。还有美国主要新闻网站、学校信息、美国研究领域主题、美国文化与历史地图、重要美国历史文献、美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摘要(1986-1995)、美国研究所(1999-2000)、美国研究课程要目、美国思想库与公共利益组织、美国研究讨论群等内容,美国国务院电子期刊、美国研究论文摘要、美国研究研究所、教授与研究人员索引、美国智库指南等专题。再如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信息中心主办的《美国参考》(www.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网站是反映美国官方观点和需求的有关当前国际问题和美中关系的权威性网站。美国驻华大使馆网(www.usembassy-cinga.org.cn)中文网站,对于了解美中关系和交往关系密切,是赴美人员必看的网站之一。里面还联结了美国学者主办的《交流》华文杂志。还如美国指南网(http://www.dongyu.com.cn)包括美国概况、美国历史、政治法律、经济贸易、教育科研、美国文学、社会生活、旅游向导、留美服务、娱乐休闲等,对于了解美国基本情况很有参考价值。[4]
第四,美国学术机构已经把历史光盘和数据库等纳入学术成果。例如,美国历史杂志不仅在最新学术成果栏中增加了历史光盘开发研究成果,而且新的编辑部自2001年6月号起增加了web site review栏目。[5]
第五,美国民间和美籍华人主办的各类华文美国问题网站多达千百家,尽管这些网站价值观念、资源信息重点和对象不同,但各具特色,对于我们获取多元化信息很有帮助。
第六,上述这些美国问题网络资源大多属于资源共享型,从中获取信息是免费的。例如,《华盛顿观察周刊》网(www.washingtonobserver.org)该网站在《关于我们》中说:“《华盛顿观察》周刊是华盛顿观察国际新闻社提供的独立而可靠的中文信息源。我们属于非盈利组织,我们的信息面对所有人并且绝对免费。”“所有的历史教训使我们坚信闭关锁国使一个国家国力下降,从长远的眼光伤害一个民族整体的竞争力。当全球化将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拥挤,更相互依存,人和人连接更紧密,对世界的孤陋寡闻和自我封锁会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当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格局仍然多多少少倾向于说英语的国家,华语世界的读者应该更多地关心自己社会以外的社会在发生什么,确保信息的畅通,确保了解世界,从而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位置”,“在国际关系中保密和片面的信息更是危险。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和行为传统,我们无法能对别国甚至自己所在的国家和人民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价。封闭的土壤里只能孕育出思想的怪物:即对其它国家的无知导致异己恐怖症(盲目排他症),盲目的自卑和自大结果常常导致错误有时是非常危险的决定,令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国家或地区走上歧途。”。[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网络化在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网络所显示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和美国相比,我国在网络领域中美国问题传播、交流、教学和研究,资源共享,还相当的薄弱,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网络化和美国学术界相距甚远,无论是科学院、各部委的美国问题研究机构还是大学美国问题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无论是各类美国问题研究会或美国问题杂志,我们在美国问题研究网络化上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进入新世纪以来,确切地说,我们和美国在美国问题网络媒体方面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7]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除英语专业外,我国很少见有美国问题的专业英文网站。
第二,我国大陆的美国问题中文学术网站屈指可数,远远不能适应我国专业化、大众化了解、认识、研究美国的需要。目前在我国美国问题研究机构的网络化更新滞后,内容单薄,并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学术含量较低。但是也有做得较好的,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http://www.cass.cn/meiguosuo)网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网站除了所务内容外,还有学术会议、美国外交、美国政治、美国经济、中美关系、美国社会文化、综合成果,美国研究季刊、美国所通讯、商业评论等刊物,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研究会、军控中心三个学会,探究美国书目、美国相关网站、多媒体资料等栏目。该网站已经不仅限于行政公示,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学术信息和启示。记得2004年12月7日在中华美国学会举行的各个理事单位会议上,美国所所长王缉思教授透露美国所的网站已经建成,并将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初见成效,可见事在人为,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在这以前,网友已经看到1987-2004年美国研究网(http://www.mgyj.com)上的《美国研究》全部文章。[8]但是美国所网站的各个栏目内容还是属于内部网,没有也不可能完整反映我国的美国问题研究信息和成果。此外把中华美国学会网挂在美国所网下的做法也具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不利于发挥中华美国学会在整合全国美国问题资源中的应当发挥的核心协调作用。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http://ushistory.xmu.edu.cn)由设立在厦门大学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新一届秘书处创办,不仅反映研究会会务和会员信息,而且扩及中国和美国的美国史研究的资源和信息,包含会员介绍、学术动态、科研成果、美国史通讯、资源导航、重要信息等栏目,在社科院世界史所16个直属学会中保持先进行列。[9]但是自2003年1月以来,到2005年10月15日登陆累计人次没有超过31000人次,日均登陆累计人次不多,原发性文章少,在发挥更大影响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美国问题专业网站不是很多,出色的也少。令人鼓舞的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杨玉圣主编的《美国政治与法律》网(http://www.ciapl.com),包含最新动态、美国政治、美国政府、美国国会、美国司法、美国宪法、美国法律、美国外交等八个栏目。虽然自2005年7月25日开通以来不到三个月,已经引起美国问题学界的高度关注。总的看来,国内一些有影响的美国问题研究机构对于美国问题网站的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大多附在以行政化为特色的校园网内。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网站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as.fudan.edu.cn),都有专门的设计和栏目,不过还限于内部事务网。至于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厦门大学美国史研究所的网站还附在各自的院系网内。
(写于2005年9月10日,10月17日再改稿)
下转b篇
首发时分a、b、c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