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C)

更新时间  2005-10-26 作者:黄安年
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c)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2005年10月18日首发

上接b篇

  学术交流网中有关美国问题的资源,大体上可以概述如下:

  其一,现有的16个美国问题栏目中,在学术交流网32个栏目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截止2005年9月30日24时统计,学术交流网发布的文章和信息总共15733份(篇),其中美国问题栏目的文章和信息总共8209份(篇),占总数的52%。其中属于学术交流网主持人个人美国问题文章和信息:美国论著研究,350份(篇);美国问题观察,167份(篇);美国社会保障,222份(篇);美国历史知识,117份(篇);美国论著索引,112份(篇);六,美国史研究会,4份(篇),合计855分(篇)。

  属于网上美国问题栏目的其他文章和信息:美国问题评论,3362份(篇);美中关系评论,1184份(篇);美国社会生活,1434份(篇);美国文化教育169份(篇);美国图书评介,205份(篇);美国历史文献,259份(篇);美国统计资料,105份(篇);美国问题索引258份(篇);美国教育交流281份(篇)。合计7354份(篇)。需要说明的是,其他非美国问题栏目中的美国问题文章和信息,没有包含在上述统计数字之内。

  其二,在学术交流网发布的美国问题的文章和信息中,相当集中地反映了笔者的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成果,其中包含《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美国的崛起》、《二十世纪美国史》、《美国经济发展史15讲》、《当代世界五十年》、《跨世纪美国行》(待出版)等论著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以及《世界大通史•经济卷》、《当代世界史》等书稿和讲稿中涉及美国问题的内容。此外还有笔者二百多篇美国问题论文。

  其三,及时转发美国国务院信息中心反映美国官方观点的文章和资料。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教育交流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发布的即时国际问题英文信息系统资料。2004年前美国《交流杂志》各期的内容。这些文章和资料对于我们即时了解美国官方或主流媒体及学者的观点是有益的。

  其四,转发的文章和信息还包括《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刊登的美国问题文章和信息。

  其五,发布了笔者编制有关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的论著资料索引目录,2000年以来美国问题的文章信息和资料索引等,如《美国现代史研究指南》、《当代世界史书目》、《20世界资本主义史书目》、《美国问题文章索引》,还有学术交流网的专题索引和转发兄弟网站上公布的美国问题资料索引。

  其六,发布了大量美国问题的书目和评论,以及大量涉及美国问题的学术评论。

  其七,转发了大量美国历史文献、美国历史知识资讯、各类美国问题网址的信息。

  其八,学术交流网发布的美国问题文章和信息涵盖了美国历史、内政、司法、外交、社会生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地理等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现状和理论各个方面,涵盖面关系美国的方方面面。

  学术交流网一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术为公是学术交流网的出发点,学术为公就是要崇尚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维护学术正义和公正,坚持学术规范和道德,开展健康学术评论,不谋学术私利。坚持学术为公难免与某些学界人士发生意见相佐。学术交流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欢迎学术不端学者回归学术规范,抨击坚持不改的学术不端行为。

  资源共享是学术繁荣的必要途径。首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本人的文章和资料陆续在网上发表,供免费下载,网友使用时望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个人学术版权。其次,学术交流网在可能条件下为网友提供不同见解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的史实和观点由读者自行判断,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其三,学术交流网呼吁网友充分使用本网联结的一些海外学术和咨询网站,和国内某些收费网站不同,可以免费获得。其四,学术交流网呼吁国内某些公共图书馆网站、国家资助的政宣性、公益性网站取消对于登陆网站的种种不当限制,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实事求是是学术事业的生命线,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是学术交流网信守的学术路线。无论是像学术交流网上讨论的学术的是非原则、学术评论中的学术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公案的是非曲直、现代化革命化价值取向是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功过是非、美国发展道路的优劣评估等等,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检验于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学术事业创造性发展和学术性网站发展的希望,客观地说,我国的学术性网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创造性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学术性网站需要引导和宽容而不是防堵和限制。学术网站顾名思义讨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当代学术离不开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透过历史考察和现实跟踪来从学术层面上深层次解剖事实真相,还清历史的本来面貌。[22]

  

  学术繁荣的活力源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需要研究和吸收前人成果、跟踪学术研究现状、更新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批评,革新研究手段。如果没有学术交流、没有学术批评,我们的学术事业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的繁荣,也就很难进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网愿为在美国问题领域、世界历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教育改革领域、学术评论领域、现代化进程领域作些基础性铺路工作。希望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更多反映国内学者、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术活动普及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会各界的爱好者。[23]

  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评论,健康的学术评论有利于学术发展。在学术讨论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学术领域要拓宽学术民主和偶的空间,这些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学术交流网希望在学术评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学术管理、学术评价、学术热点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在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令下,要求保障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的合法权益。

  学术交流网愿意和美国问题的兄弟网站联结,相互交流和沟通,资源共享,为推动中国的美国历史知识的传播和美国问题学术研究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注释:

[1]见黄安年编:《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1840-1990)》(上、中、下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1990年。黄安年:《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新成果----90年代前三年研究评述(1990-1992)》,提交1993年举行的“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稿。黄安年:《1990-1995年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成果及其国际比较》,《世界历史》,1997年第3期;黄安年:《改革开放与中国美国学的发展——以1998年发表的文章为个案分析对象》,《学术界》2000年第2期。黄安年:《2000年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的定量分析——对当年文章的定量分析》,《史学月刊》/2002年10月,收录在梁茂信主编的《美国社会发展与中美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黄安年:《中国学者美国史研究成果目录在〈美国历史杂志〉----1992-2001年分析》,学术交流网2002年6月23日首发。

[2]黄安年:《美国历史光盘迅猛发展的启迪》,《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第6期。

[3]参见拙著《跨世纪美国行》(文化艺术出版社将于2005年11月出版)中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启示》一文,学术交流网2005年8月31日首发。

[4]黄安年:《推荐几个美国的美国问题中文网站》,学术交流网2004年7月25日首发。《了解和研究美国的重要中文网站——美国资讯网》,学术交流网2004年5月11日首发。

[5]自2001年6月号至2005年3月号一般每期评论文章6篇,2002年3月号和6月号为5篇,2004年12月号为4篇。

[6]见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联结的《华盛顿观察周刊》网(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7]黄安年:《中国学者要借鉴美国资讯网美国研究部分提供的各类资源》,学术交流网2004年5月13日。

[8]见黄安年:《学术机构的网站应突出学术性,推荐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网站》,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25日转发。

[9]见黄安年:《祝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战开通》,学术交流网2003年2月18日首发。

[10]见黄安年:《违背学术规律 漠视个性与人性——评目前高校流行的“量化”管理制》,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20日首发。

[11] *黄安年:《弘扬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精神——写在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50天之际》,学术批评网2002年1月9日首发。《学术批评应当成为学界中人的共同事业——写在学术批评网开通一周年之际》,学术批评网2002年3月15日首发。《更加众志成城,弘扬学术为公,遏制学术腐败,纯净学术领域----纪念学术批评网创办三周年》,学术交流网2004年3月14日首发。《史学评论网异军突起说明我国史学界学术评论发展的可喜景象》, 学术交流网2002年9月30日发布

[12]《戴超武个人网站——为网站开通写几句话》,载《文行忠义——戴超武个人网站》,2005年9月13日。

[13]黄安年:《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黄安年:《加快美国问题网站建设,发展美国问题网上传播和交流》,《美国史研究通讯》,2005年第1期。《关于办好学术期刊的几点意见》,《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

[14]黄安年:《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中华读书网编,鹭江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5]黄安年:《关于发挥美国史研究会协调优势功能的思考》,学术交流网2005年1月9日首发。

[16]笔者曾就此多次提出建议,例如1995年2月20日笔者曾正式致函社科院世界所负责人,信中提到:“:在世界史所召开的世界史各学会负责人会议上, 我提出的建立历史信息库的建议蒙您和与会规划局同志支持, 很是高兴。此事说来容易, 落实起来非要有魄力和实干精神不可。我在1992年8月31日就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立历史学信息库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说明》,这是在白寿彝教授约我到他家专门谈论这个问题后写出的, 他极力支持开展这一工作。为了使这一项目可行, 我草拟了《关于建立历史学信息库的构想(1992.8.30)……。我的关于建立中国美国史的信息库工作, 很快受到留美中国学者的注意,他们建议和我联合申请美国的基金来着手这一工作……我担心如果成功了,将来的专利会受制与国外,不利我们的发展, 因为如果这个项目一旦搞成, 其经济效益将是十分巨大的。……我曾试图通过在高校或北京市历史学会来进行这一工作……我还曾与北大何芳川同志谈及,他很感兴趣, 但后来告诉我,原来联系的一家公司后有变故而未成。至于北京市历史学会不是经济实体,没有钱,只有人是不行的,因为操作运转需要启动经费。我也曾考虑企业界资助,但迄今有这样的眼光的尚不多见。这些困难并未使我却步,相反,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发展,我更感到早上不如晚上,万一如果没有单位上,在我退休后将全力以赴自己干,这件事绝不能让洋人或者台湾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抢在前面。由于目前美国只有英文光盘,并无中文和中英对照的光盘,一旦我们制成,其意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象cd-rom那样, 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如先搞1990-1995年的,然后向后延伸,向前推。……根据我的实际体会,做好这一工作的最佳方案,应是纳入国家规划作为风险科研投入,成功后则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开展这一工作是社科文献检索部门、专业历史工作者和计算机软件制作专家三结合的事。如果单由文献检索部门来进行很难保证专业业务的质量, 因为对条目的编排、提要、翻译等绝非技术性工作, 务必由有相当水平的专业工作者来进行或把关才行。”(收录于笔者2001年编的尚待出版的《历史教学改革论》)

[17]黄安年:《鼓励和扶植个人学术性网站——从戴超武个人网站开通说起》,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26日首发。《为学术网站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学术交流网2004年10月9日首发。英堂:《学术为公 重在参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在学术规范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学术批评网2005年8月25日。

[18]周祥森:《学术交流网:美国史研究者的良师益友》,学术批评网2002年7月11日首发。

[19]黄安年:《登陆学术交流网累计超过80万人次》,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1日首发。

[20]这里所说的是页面显示的登陆累计点击人次,2005年10月1日6:30分累计点击人次为907600,由于非学术因素干扰和技术原因被删除的点击数总共约5万人次未统计在内。

[21]黄安年:《凸显美国问题资源和信息--学术交流网的一大特色》,学术交流网2005年1月2日首发。《喜迎2004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与展望》,学术交流网2004年1月1日首发。《喜迎2005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与展望》,学术交流网2005年1月1日首发。

[22]黄安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写于学术交流网登陆人次累计超过50万之时》,学术交流网2005年4月1日首发。《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写于学术交流网点击登陆人次累计超过60万》,学术交流网2005年6月04日首发。

[23]黄安年:《迎接新的一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与展望》,学术交流网2003年1月1日首发。黄安年:《学术交流网和美国问题研究》,学术交流网2005年10月1日首发。

  (写于2005年9月10日,10月17日再改稿)

  

  首发时分a、b、c篇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