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昭示美国软实力下降
文化吸引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特性之一,奥斯卡在中国受关注度的持续下降,反映了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事实
中国网民冷看奥斯卡
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奥斯卡的关注度在下降”;近六成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进电影院观看本届奥斯卡获奖影片”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陈曦发自北京 第80届电影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大幕。这台美国广播公司向来引以为傲的颁奖晚会,收视率居然比去年下滑了20%,跌至历史最低点。那么,本届奥斯卡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如何?中国观众是否还特别关注奥斯卡?《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就“你是否关注奥斯卡”展开调查。截止到2月27日中午12时,共有1420名网民参加调查。
狂热不再
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奥斯卡的关注度在下降”。
成都的宋涛表示,自己对奥斯卡的狂热程度已经变淡,奥斯卡更像一场商业竞标而不像艺术评选。如果仅仅从艺术角度来讲,他更愿意看金棕榈奖评奖。
天津的崔晓欣在本次典礼结束后,只略浏览了一下网页。她说:“不崇拜奥斯卡,那毕竟是美国人的东西。许多没有得到奥斯卡奖的美国以外的电影同样伟大,甚至更好被我们理解。”
只有一成多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奥斯卡越发关注”。北京的崔沐女士说:“我不仅把奥斯卡当做一个娱乐节目,还把它当做买dvd的指南,也就越发关注。”
票房堪忧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进电影院观看本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沈阳的陈忠曾经看过去年的几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结果兴味索然。他说:“那不是我所熟悉的感觉,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我没有办法融入其中,感觉有隔阂。因此对奥斯卡获奖影片不再有兴趣。”
河北的刘洋说:“道德沦丧、坏人当道、人性丑陋在本届奥斯卡上淋漓地体现,缺少温情元素,看了大概会比较压抑。”
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去电影院看本届奥斯卡获奖影片”。黑龙江的张峻说:“欣赏一部世界最高电影奖项的获奖影片,还是应该到大银幕前才能看出滋味。”
最爱《阿甘正传》
调查中,近五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奥斯卡影片的主要看点在于娱乐性,因此他们更多地关注明星风采、视听效果、精彩情节。与选此项的人数旗鼓相当的是,四成的被调查者重视影片的思想性,更看重影片反映的价值观和社会背景。
福建的张文越是个音响发烧友。他说:“奥斯卡影片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的片子是我的最爱,最佳影片倒不一定看。”上海的王秉德是位退休在家的老师傅。他说自己喜欢琢磨电影的精神内涵:“我就喜欢看《阿甘正传》,十多年了还看不够。好的奥斯卡影片社会寓意以及教育功能非常好。”
奥斯卡魅力为何打折
专家认为,奥斯卡对中国影响力的减弱,是中国自身发展和中西文化差异性的必然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杨洋发自北京 在调查中,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奥斯卡的关注度下降。作为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对中国的影响力为什么会降低?未来它的影响又将如何?
《国际先驱导报》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长期从事电影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苗棣、《电影世界》执行主编徐元,以及国内资深影视评论人周黎明。
现在:本土文化走上前台
谈及奥斯卡对中国影响力减弱的原因,苗棣分析说,近几年中国电影大片的质量不断提高,带有鲜明本土色彩和文化因素的影片数量不断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过去只愿观看美国影片的观众。大学生和年轻白领阶层曾是追捧美国电影的主要群体,但随着近两年美国电视连续剧在网络上传播的加速,他们更喜爱具有生活特色的美剧,降低了对美国电影的热情。
但美剧的因素仍是次要的,苗棣强调,中国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和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热心本土文化。“归根结底,奥斯卡对中国影响力的减弱,这种趋势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必然,它与好莱坞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
从电影文化的意义上,周黎明指出另一个原因:“当带有真正奥斯卡特色和美国文化因素的文艺片(非商业大片)来到面前时,出于对异类文化的陌生感,反而使我们的观众止步。不再是那种低幼肤浅、故意淡化文化差异的商业影片,而是带有浓厚美国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片,反而令我们产生一定的文化疏离倾向。”
过去:契合国人价值观转型
不可否认,奥斯卡获奖影片(比如《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指环王》等),曾经在文化价值观上给中国观众以某种影响,成为美国文化影响力输出的重要现象。谈及这一点,专家们各有看法。
徐元谈到了《电影世界》与国内网站主办的“当代影迷最喜欢的十大电影”调查:“票数最高的十部影片中有八部是美国电影,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可见,美国自由、救赎一类价值观对中国观众还是很有影响的。”
苗棣说:“好莱坞式价值观居于美国主流,它可能包括美国式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合理的个人主义。他对中国观众的影响更多是‘契合’。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价值观上的转型恰恰符合了一些好莱坞式理念。美国电影受欢迎只是恰好映证了我们意识形态的某种变化。”
周黎明认为,中东地区的年轻人喜欢美国大片的感官效果,但看过之后他们仍旧会反美,这说明美国商业大片在文化上有很强包容性,但其政治影响力并不强大。
未来:文化疏离仍将存在
谈到未来以奥斯卡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徐元说:“美国电影的主流价值观始终没有改变。它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可能减弱,但只要中国全球化的趋向不变,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应该会持续。”
周黎明的观点则是:当奥斯卡越发重视小制作和美国社会特有文化时,它对中国观众价值观的影响反倒会减弱。
他特意以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老无所依》为例说:“它强烈反映了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文化人对美国的担心。它表现了美国人在对待恐怖主义‘以暴制暴’问题上的反思。‘暴力失控’是该片的一个背景,反映了人们想放弃暴力的渴望。但对中国观众来说,由于不了解影片背后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心理,反而会觉得它非常沉闷。”
国际软实力正发生变革
即使美国重新在战略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也不会再出现过去在中国那种铺天盖地的势头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陈曦发自北京 人们对奥斯卡的关注度在持续下降,美国电影在华票房份额渐渐不如中国电影。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按照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的说法,文化吸引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特性之一,那么美国文化软实力真的在下降吗?
中国文化消费转向本土化
“美国文化软实力确实略有下降。”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以前中国人爱看的电影基本是美国大片。如今,电影《集结号》等国产影片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本土优秀影片正越来越多补充我们精神生活的空间。”
他说:“以前期待奥斯卡像盼春节晚会。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既不知道奥斯卡颁奖典礼什么时候播出,也不关心。”
袁鹏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消费逐渐从西化转向本土化,这还体现在除影视作品外的方方面面。例如,美国搜索引擎谷歌在中国难以取代百度的市场地位;而在明星方面,姚明、郎朗也取代美国明星成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偶像。
中国要抓住软实力变革机遇
谈及美国软实力下降的程度,袁鹏说:“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下降,是某些方面影响力的弱化。这只是和它自己纵向比较。总体而言,由于它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很多方面依然对中国有较强的感召力。比如nba,这种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已经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再比如美国的选举文化,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兴趣,予以关注。”
袁鹏指出,美国的文化感召力只是在平缓下降,未来的走势将取决于其发展战略。布什总统在任期间,美国软实力下降很快,现在它已经在战略上加以重视。不过,“即使是重视,也不会再出现原来那种铺天盖地的势头,只可能是延续性的发展。”
袁鹏认为,在国际软实力发生变革的时期,中国要继续提升国家的自身素质。他说:“软实力要有硬实力来支撑。除了增强经济影响力外,还要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这取决于我们民主化的进程和更好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现自己。我们的习惯是韬光养晦,但全世界已经期待中国发挥作用,我们的一举一动已经影响世界。”
他同时建议,要在技术层面上善于包装中国文化,“既包装电影大片,也包装古典文化,而且方式要与国际社会接轨,这方面我们还有改进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