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从乒乓外交到篮球外交

更新时间  2008-08-16 作者:佚名

    也许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晚上10点以后看一场胜负已定的篮球赛是为了看观众席上的镜头。中美男篮大战受人关注的程度,绝不亚于金牌争夺战。这一点,连姚明都感到意外。其中原因,除了姚明等中国球员和nba好手的吸引力之外,恐怕不能忽视布什现场助威带来的影响。

  我们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但若要让奥运会与政治完全绝缘,恐怕也不可能。布什总统无论出现在哪里,都应理解为政治出现在了哪里。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布什总统看中美篮球大赛,这是在另外一个政治场合早就确定了的事,布什公开向胡锦涛索票的事情也是在吸引中国人民的目光,按说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一定程度布什先生是在讨好即将主办奥运会的中国人民。当一场赛事添加进这么多国家元首的消息时,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乒乓外交的往事。

  乒乓外交是在隔绝多年以后两个大国实现直接接触的载体,此番篮球外交则是两个大国国民消除心中芥蒂逐步友善起来的契机。美国的文化符号已经在中国随处可见,中国的姚明也已经在美国nba成为明星,带动着nba迅速取代丑闻迭起的中国足球联赛成为国人关注的第一运动。但两国的国民却依然缺乏起码的互信,改变这一点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加强接触和了解。

  篮球外交与多年前的乒乓外交不同的,远不仅仅是从小球到大球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双方身份地位的变化。乒乓球是中国国球,在那个封闭的年代里,乒乓球是中国少有的几个拿得出手的运动项目,更是能够确保我们的颜面的项目。我们知道美国乒乓球的水平,可以想见,乒乓外交凸显着美国的“大度”和主动,像是在俯身示好。而篮球却是美国的国球,世界篮坛的梦想就是挑战美国队的地位。中国虽然拥有了多名征战nba的球员,也涌现出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等球星,但我们与对手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选择这样一个项目表现中美之间友好竞争的状况,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30多年前,我们喜欢一个痴迷乒乓球的美国人,相信如今的美国人也喜欢忘情于nba和梦之队的中国人。

  也许叫“篮球外交”已经不是那么贴切,因为现在开放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一个载体才能与外界接触,但从乒乓球到篮球的转变,展示了中国的进步和自信。

    (《联合早报网》 2008-08-11)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