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年前的韩国看美国的未来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走势会跟韩国1998年的金融危机相似吗?接下来,美国会复制十年前的韩国吗?
最近两个月以来,世界见证了发生在美国的令人难以想象的金融“大事件”。
韩国也正处于当前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肆虐当中。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美国所发生的一切跟十年前在韩国经历的情况非常相像。
美国的银行业正经历着艰难的重组,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众多小银行土崩瓦解,被迫以超低股价被其他大银行收购。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再一次得到鲜活的印证,即少数几家实力强大的银行将逐渐控制整个金融市场。例如,雷曼公司(lehman brothers)被巴克莱银行集团(barclays capital)收购;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并购;美联银行(wachovia)也将并入富国银行集团(wells fargo)。专家预测称,在此次金融危机结束以前,美国还将有更多类似的并购交易,这跟韩国1998年初的情况非常相似。
听起来有点相似吧?确实如此。跟美国现在的情况一样,韩国金融体系以及世界金融体系在1998年都受到严峻考验。当年,为了解决金融危机,韩国政府采取了多项近乎夸张的举措。比方说,韩国政府在1998年金融风暴中创设了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korea asset management co.),它看起来就像美国最近创设的资产管理公司tarp基金的前身,由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来购买当地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
1998年,韩国国内的银行要么不愿意要么没能力处理不良资产。这就好像是面对一堆废旧的报纸,有些人认为一文不值,而有些人却认为它们可以通过回收利用以及出卖的方式而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当时,韩国许多当地的银行几乎到了全盘涂销他们的贷款的边缘,因为众多的借款人因为破产或者资金流通困难而无法偿还银行的债务。在“有好过无”的原则驱使下,kamco模式提供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来自于离岸金融机构,让韩国人与非韩国人一起努力使得韩国的情况得以好转。离岸金融机构从kamco机构购买打包的不良资产。kamco在出售这些不良资产拿到对价后将把这些资金支付给众多当地的银行。这些离岸金融机构将和韩国的原始债务人商讨相关的债务重组计划。通常情况下,韩国的借款人将被给予更长的还款期限以及更低的利息以帮助他们尽快从困境中恢复过来。例如把50亿韩元的年率为5%的五年期债务更改为30亿韩元的年率为3%的七年期债务。韩国因此比其他国家更快地从金融风暴中恢复过来。
1998年时,韩国的金融机构也因为重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韩银行(shinhan bank)接管同和银行(dongwha bank),韩国国民银行(kookmin bank)接管了大东银行(daedong bank),韩国国民银行又与韩国长期信贷银行(korea long-term credit bank)兼并重组,等等。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向韩国第一银行(korea first bank)和汉城银行(seoul bank)注入大量资金,就如当前美国财政部出台的注资政策一样。在企业界,起亚汽车公司(kia motors)被并入了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 motor),大宇汽车(daewoo motors)被卖给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美国也出现相似的情况,美国财政部就像一个大型国营金融机构,行使着当时韩国国营银行的某些职能。
此外,在1998年金融风暴后,韩国国民的就业趋向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受金融风暴影响,韩国最优秀的部分人才在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方面显得更为保守。很少人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开办公司,更多的人选择了更加稳妥的职业发展方向。根据韩国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韩国25%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有关的公务员考试做准备。如果年轻的人才不是因为强烈的爱国情操而是因为工作的稳定性而选择了政府部门的职位,这将很可能浪费国家的人才资源,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前景。
这样看来,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街上奔波的人群中,投资银行的职员将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也许是更多的医生、工程师、企业家以及科学家。是好事还是坏事全由读者自己定度。
在很多方面,2008年后美国的未来很可能与1998年的韩国相似。以小见大,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看到当今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
(文章节选自《天道》,聂晶鑫/译,经过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