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凯恩最后的竞选策略与美国大选的变量
麦凯恩输了吗?没有!至少他还没有投降。正如他所说的:"美国此时需要一个斗士,媒体已判定我将输掉大选,但他们忘记了只有你们能决定谁赢谁输。"。麦凯恩不是说说而已,在这一时期,他改变了他的竞选策略:第一,拉开与布什的距离,在第三场辩论上,他甚至情绪激动地说,"我不是布什";第二,强调减税,同时攻击奥巴马企图增税;第三,继续抹黑奥巴马,攻击奥巴马的个人人品,尤其是要奥巴马澄清与六十年代反政府极端分子埃尔斯交往程度的细节。
这竞选策略的改变,对于麦凯恩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由于小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在美国恨不得人心,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人民对小布什政府没有好感。奥巴马从竞选一开始就紧紧的把麦凯恩与布什绑在一起,而麦凯恩对布什伊拉克战争顽固的支持,更加深了美国人民麦凯恩是布什政策继承人的印象。减税问题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是美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议题,虽然麦凯恩之前像奥巴马一样,也提出减税的建议,但是他的减税不像奥巴马那样突出,而是放在减轻房贷等议题之后,使得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更得人心。在第三次辩论当中,麦凯恩强调他和布什的不同,强调他的减税计划,攻击奥巴马的个人人品,是想改变美国人民的这种印象。但是,现在离大选的日子太近了,如果一开始就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麦凯恩现在也不会在民调上输给奥巴马十多个百分点。
麦凯恩会输吗?不一定。美国大选中充满各种变量:
第一变量就是美国的种族因素。种族话题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存在着人们在选举中不敢说真话,不敢说不利于黑人的话,而在选举中把票投给白人的现象。如一个弗吉尼亚黑人副州长韦尔德在1989年竞选州长职务,选前的民调显示他领先共和党白人对手9个百分点,但他最后仅以不到0.5%的优势(7000张 选票)险胜对手。
第二变量就是大选中的各种阴谋。如共和党的竞选阵营提出了有关奥巴马先生与比尔·埃尔斯(bill ayers)之间的关系问题。埃尔斯是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教授,在上世纪60-70年代,他成立了一个极端反战组织——地下天气,这个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恐怖主义迫使美国退出越南战争,他被指卷入了当时的多起爆炸事件,包括攻击五角大楼和议会大厦。另外,这一段时间,又传出奥巴马曾与一名美籍非裔女助手有染,而且两人关系密切,更有传其妻子米歇尔得悉事件后驱逐该女子出奥巴马阵营,而该女助手现时"逃到"加勒比海的小岛上。这两件事情,经过奥巴马阵营的澄清,对奥巴马的选情已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难保在大选的最后时刻,又出现什么对奥巴马不利的阴谋。
第三个变量就是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在8月份,当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的时候,麦凯恩,这个越战的英雄的民调马上升高,因为人们相信麦凯恩在解决国际问题上比奥巴马更成熟一些。假如在美国大选的最后时刻,美国国内再次发生重大恐怖事件,或者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国际上遭到重大挑战,这对麦凯恩来说则是大选翻身的好机会。
不管怎样,麦凯恩在大选当中要想改变目前不利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存在种族因素,但种族问题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磨合与融合,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不如以前那么厉害,加上奥巴马并不是纯粹的黑人,种族因素的影响不会那么严重。虽然大选中有各种阴谋,但是美国人民经过多年的选举实践,并不会轻易相信某个传言。至于国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那是谁都不能把握的事情。
(作者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