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任慈:评《美国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影响(1965-2005)》

更新时间  2017-06-02 作者:任慈

评《美国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影响(1965-2005)》

 

任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博士生

 

二战以来,美国的移民政策逐渐松动。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的出台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移民美国浪潮。来自亚洲、拉美国家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新移民在地理分布、经济技术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展示出新的特征与趋势。新移民群体也成为美国学界关注的热点,吸引了来自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国内学界在社会史、史学文化转向的冲击下,从文化、心态角度对某些移民群体的研究成果琳琅满目,蔚然成风。相较而言,关于移民对美国经济影响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在移民经济问题研究不足的背景下,欧阳贞诚老师新著《美国外来移民的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影响(1965-2005)》(以下简称《美国外来移民》)更加难能可贵,凸显了其价值,值得关注。

   《美国外来移民》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六章,共计25万余字。作者在第一章开宗明义的论述了美国1965年移民法出台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新移民潮的影响。以“强调家庭团聚”、“注重吸引外来人才”、“将难民纳入移民法”为主要特点的1965年移民法使“美国的移民潮发生显著变化”,并从合法移民、非法移民、难民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在第二章利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展示了当代美国新移民的人口特征、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移民在美国居住分布特点。对于我们理解新移民的“多样化、两极化”,移民与美国社会经济接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第三章重点论述了战后美国产业发展变化导致职业扩张的两极化,与“新移民群体的教育、技能两极化”趋势。展示了新移民群体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积极融入、“同化”于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第四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外来移民与美国失业问题、工资水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认为:总体上外来移民“未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造成消极影响”,是“顺应”与“契合”了美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要。第五章作者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论述了移民参与美国福利和对财政的影响情况。第六章从高科技移民对美国新兴经济发展、低技术移民对美国农业等传统积极的贡献两方面肯定了移民对美国“仍有有重要意义”,在“推动着当代美国向前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通过对战后新移民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美国社会福利、美国经济发展等方面细致深入的实证分析,以“旁观者”角度印证了外来移民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肯定了外来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价值。全书视野开阔、文笔细腻、实证与理论俱佳,是国内近年来移民史研究的一部佳作。在笔者看来,该书有如下特点和优点可供学习与借鉴。

首先,在美国国内对外来移民经济影响所持观点各异、相持不下、针锋相对的僵局下,《美国外来移民》跳出研究视域和方法的局限与桎梏,以更加全面、公允的历史视角进行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移民于美国社会,一直存在正反两种声音。如美国移民史家奥斯卡·汉徳林曾对移民在美国发展中给予至高的评价。他的名言:“当我想撰写一部移民外来移民史时,我才发现外来移民史就是一部美国史”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而在美国社会发展中,把移民视为麻烦和威胁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在1965年移民法出台后,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群体大量涌入美国,引起政府和大众的关注和担忧。更有甚者将外来移民描述为美国社会的“寄生者”、美国福利的“榨取者”、美国经济秩序的破坏者。面对这种情况,作者采取历史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大量的原始文献、调查报告、统计数据、研究成果,加之对经济学研究模型进行辨证分析与合理借鉴,为我们在这两种声音之外还原了当代移民在美国经济融入的历史轨迹与面貌。使读者对“移民的经济影响与非经济影响”、“宏观影响与微观经济影响”、“长期经济影响与短期经济影响”、“显性影响和隐形经济影响”方面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美国外来移民》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严谨的史学精神,其对史料的掌握和运用值得称赞。作者自博士学习起,就对外来移民对美国经济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关注与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优质成果。其博士论文更是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肯定和表扬。伍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移民史研究》中也充分肯定了其成果的“研究性”和史料功底。作者在随后的几年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不断收集资料,在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正、精益求精,方成此书。利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美国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统计数据,还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原始材料部分就有100多份,网络原始文献就达40余种。于此同时,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美国学界的研究动态,在行文中时刻保持与学界对话。如第二章中对移民潮促成因素的分析、第三章对社会经济同化不同观点的论述、第四章对移民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不同观点和态度的论述,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通过这样的努力,即让读者了解到学界不同的观点,也与学界进行深刻的互动和交流,展示了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史料使用方面,作者更是显示出了他严谨的治学品格。书中引文与英文原文文献相对照,会发现标注准确、翻译精准,标点符号也精准无误。其严谨的治学品格值得尊敬与学习。

最后,《美国外来移民》视野宽阔。研究不仅局限于移民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经济产业发展的横向论述,也将外来移民与美国社会发展相结合,将外来移民影响纳入美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分析,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缺陷。作者在书中的第三章中集中分析了战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分析后工业社会美国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与重构。观察道,与之相伴随的就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发生重大变化。新兴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和传统行业里的体力低技术劳动力的供需缺口逐渐增大。新移民中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普通工人的到来,都是“契合”和“顺应”了美国的经济发展需求。这也是“美国战后经济变革的一个必然产物”。对我们理解作者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美国社会内部的排外主义、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也如行云流水般的贯穿在行文中。不仅仅展示了移民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融入,也展示了战后美国社会发展的图景。

除上述优点之外,作者对1965年移民法的评价、移民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冲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亦不乏精彩论述,由于篇幅局限,不一一介绍。但该著作在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指出,该书是以新移民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宏观的研究。所以未能对不同移民群体和移民个人、具体范围内劳动力市场进行深入了论述。然而新移民群体中,不同国家和族裔群体移民在美国的经济同化之路各不相同。由于移民社区网络的作用,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往往集中在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如纽约的出租车司机群体大部分都是由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移民群体构成。这些移民的多彩缤纷的经历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也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移民与美国经济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外来移民不仅努力适应融入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影响美国的经济和行业。同时他们也深受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美国的经济环境下,移民群体的职业价值观、财富观、人力资本的积累、职业上升渠道受到了怎么样的影响和冲击?这些变化或障碍对美国经济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值得细细思考。然而,瑕不掩瑜,《美国外来移民》仍不失为美国移民史研究的优秀著作。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