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共享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研究资源

教学资源

域外来鸿

新书推介 | 猎巫:塞勒姆1692

更新时间  2020-07-03 作者:秘书处

书名:《猎巫:塞勒姆1692》

原书名: The Witches: Salem, 1692

著者:[美] 斯泰西·希夫

译者:浦雨蝶、梁吉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1

内容简介

鲜血浇灌的残酷真相,阴魂不散的国家记忆

普利策得主屠榜口碑之作,“如同J. K. 罗琳撞上斯蒂芬•金”

1692年的冬天,在波士顿附近的小镇塞勒姆,一位牧师的外甥女开始抽搐、尖叫,随后他的女儿也陷入同样的状态:扭曲、颤抖、打滚、吐白沫……医生闻讯赶来,牧师查阅卷宗,邻家妇人占卜,都指向一桩古老的罪行:巫术。

很快,恐慌蔓延至整个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所有人都被卷入了声势浩大的猎巫运动。邻人之间互相指控,亲子之间出卖彼此,牧师、富豪、高官也难逃一劫。这场猎巫运动历时九个月,二十余人最终惨死,另有近两百人被指控为巫师。风浪平息后,塞勒姆仿佛失忆了一般,陷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沉默。

如今,“猎巫”一词已经成为刺激美国民众神经的文化符号,每当正义缺席,塞勒姆便宛如幽灵般闪现。1692年的塞勒姆见证了一段为自保而彼此陷害的失智时期,一场全民参与的歇斯底里。封闭的社会空间成为考验人性的试炼场,在偏见与矛盾的交织缠绕下,极端的正确最终沦为了极端的错误。

2

作者介绍

斯泰西·希夫(Stacy Schiff),美国作家,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终身成员。早年曾在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任职,文章常见于《纽约客》《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

作品包括《圣埃克苏佩里传》《薇拉》《克利奥帕特拉》等,屡获好评和殊荣,被誉为“当代美国最具诱惑力的非虚构散文作家”,2000年获普利策奖。

2006年,希夫获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授予学会文学奖,2019年当选学会终身成员。2017年,获新英格兰历史家谱学会颁发历史及传记类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

3

目录

第一章 惊惧的病症

第二章 老骗子

第三章 怪异之事

第四章 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

第五章 巫师

第六章 地狱的边缘

第七章 现在他们宣称总共有七百多人牵涉其中

第八章 在地狱集会中

第九章 我们的情况非常特殊

第十章 出版以防误信

第十一章 那个黑暗而神秘的季节

第十二章 一连串的悲惨后果

人物表

致谢

参考书目

4

主要介绍

一段阴魂不散的国家记忆

普利策奖得主书写美国版《叫魂》

在17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当宗教冲突和猎巫运动在欧洲大陆偃旗息鼓之际,北美的清教社区却爆发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巫术危机,这便是“1692年塞勒姆猎巫事件”。

在今天的美国,“猎巫”(Witch Hunt)作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常常出现在媒体头条以及公共舆论之中,而这,与300年前的塞勒姆密不可分。

这场巫术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它又缘何成为美国社会挥之不去的梦魇?《时代》周刊年度图书、普利策奖得主斯泰西·希夫所著的《猎巫:塞勒姆1692》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

新教乌托邦的幻灭时刻

“在那一年的夏天,你绝不希望自己出现在邻居的梦中。”

当清教移民逃避欧洲大陆的宗教迫害,跨越重洋来到新大陆时,他们满怀期待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区。

但北美大陆远非天堂,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母国与殖民地间互相怨恨,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一刻不停地消磨着虔诚信徒们的意志。

在一场推翻王室总督的政变发生后,殖民地陷入了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内忧外患之际,只需一粒火星,便能引爆新英格兰上空焦虑紧张的空气。

1692年的塞勒姆,这个位于波士顿附近的小镇,便是这粒火星。

这年冬天,一位牧师的外甥女开始抽搐、尖叫,随后他的女儿也陷入同样的状态:扭曲、颤抖、打滚、吐白沫……医生闻讯赶来,牧师查阅卷宗,邻家妇人占卜,一切都指向一桩古老的罪行:巫术。

可怕的传言迅速扩散,人们怀疑印第安人、法国天主教徒与撒旦结成了邪恶同盟,企图颠覆清教徒在新世界建立的完美社区。恐慌蔓延至整个殖民地,一时间所有人都被卷入了声势浩大的猎巫运动,搜捕撒旦的爪牙。

新书推介 | 猎巫:塞勒姆1692

(塞勒姆巫术法庭)

妻子告发丈夫,女儿检举父亲,侄子构陷姑母,兄弟姊妹指控彼此——在那一年,许多陈年龃龉被翻出并大做文章。监狱人满为患,治安官却仍在马不停蹄地逮捕嫌犯。到了夏末时节,塞勒姆人人自危。在受波及最严重的社区,每十五个人里就有一人遭旁人指控。

而等待着被定罪者的,是绞刑。行刑的场面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围观,他们希望从将死的囚犯口中听到忏悔的话语,但没有一位“巫师”这样做。

奇异的一幕再度降临:拒不认罪的人被送上绞架,供认罪行的反倒安然无恙。

而另一个事实更令人感到不安,在受指控和被绞死的“巫师”当中,女性占据了绝大多数。指控不计其数,但唯独没有父亲供出儿子,亦没有儿子告发父亲。女性,沦为了社会动乱的牺牲品。

难以弥合的国家创伤

“想要煽动情绪?提起塞勒姆就够了!”

塞勒姆掀起的风浪在1692年之后稍稍平息,但很快就以另外一重身份卷土重来——每当美国社会发生严重割裂,塞勒姆便会不时闪现,成为一段阴魂不散的国家记忆。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塞勒姆事件时,称其为“这个国家丑恶的污点”,而这污点,任凭岁月流逝,也不会消失。

19世纪60年代,当南北方因奴隶制的合法性问题而对立分裂时,塞勒姆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质问南方:“人们对奴隶制的信仰和对巫术的信仰有何区别?”而南方则争锋相对,指责北方的废奴主张与猎巫如出一辙:“北方最开始焚烧女巫,也终将焚烧我们!”

冲突的双方至少在一件事上达成了一致:想要煽动情绪?提起塞勒姆就够了!

一个世纪后,参议员麦卡锡在美国政坛和社会掀起排外浪潮,指控、监禁、驱逐成为家常便饭,恐怖的气氛笼罩着美国,人心惶惶。在这种背景下,阿瑟·米勒根据历史记录创作出经典剧作《塞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深刻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针对左翼的迫害。

新书推介 | 猎巫:塞勒姆1692

(麦卡锡)

虽然麦卡锡最终失势,但“猎巫”的说法却流传开来,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不断见诸报端。

今天,当美国总统在推特上一遍又一遍地指责舆论和政敌对他的攻击是在“猎巫”时,人们依然能听出回荡在300年前塞勒姆审判庭上的指控和抗辩。

美国版《叫魂》:一个不可磨灭的道德寓言

尽管塞勒姆事件已经过去300多年,但对人们来说,弄清这场事件的来龙去脉,仍旧十分艰难。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围绕着塞勒姆,产生了数百本专著、数千篇文章,衍生的小说、戏剧、影视作品更不在少数。

《猎巫:塞勒姆1692》是近年来对塞勒姆事件进行系统回顾的最新著作,也是国内第一本引进的关于塞勒姆事件的历史作品。作者斯泰西·希夫为普利策奖、华盛顿图书奖得主,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终身成员。2006年,希夫获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授予学会文学奖;2017年,获新英格兰历史家谱学会颁发历史及传记类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

新书推介 | 猎巫:塞勒姆1692

(斯泰西·希夫)

凭借着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和超凡脱俗的写作风格,《猎巫》一经推出,便在美国引起极大关注,并在当年获评彭博社、《时代》周刊、《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等媒体的年度好书。《泰晤士报》评论道,《猎巫》讲述了“一个兼具法医题材和心理学的压抑惊悚故事:如同J.K.罗琳撞上斯蒂芬·金,希夫的写作让人爱不释手。”

在《猎巫》中,希夫力求重构历史现场,将各方因素置于全景之中,展示猎巫运动的种种奇异和可怖之处。作者抽丝剥茧,还原了“猎巫”运动一步一步走向失控的过程,其间邻里冲突、地区争端、宗教狂热、司法失灵、厌女情绪等等要素依次登场,共同促成这起美国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冤案。

1692年的塞勒姆见证了一场群体性歇斯底里,作者批评的矛头并不指向任何单一的个体或人群,而是指向导致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在沦为人性试炼场的封闭空间中,一切诡异与惊悚都变得合乎情理。

《狼厅》作者、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在评论《猎巫》时说道:“希夫描述了一种我们自认为已经了解、但事实上一无所知的恐怖。”回望这场三个世纪前的悲剧、重新审视这场永远不应为人所忘记的不公,或许对生活在新“猎巫”时代的人们来说,尤为迫切。

新书推介 | 猎巫:塞勒姆1692

编 辑:杨洁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张勇安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