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翟强:大洋彼岸忆东来

更新时间  2013-05-05 作者:翟强

大洋彼岸忆东来

翟强

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校区)历史系教授

       从网上得知任东来去世的噩耗,深感悲痛。在此之前,已经获悉东来患了重病,但一直相信他能康复。我是去年12月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开会时听说东来得了淋巴瘤的,知道他正在接受化疗,心里一直希望现代医学能回天有术。

       东来仙游的消息使我不禁回想起多年来和他交往的点点滴滴。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84年夏天,当时我还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硕士学位,他和他的研究生同学何志功结伴从成都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后转道来南京。虽是初次见面,但相谈甚欢。大家都是学习美国史的,所以共同话题很多,东来向我介绍他在社科院读美国史研究生的情况,并转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都年会的花絮。他给我的印象是:睿智、随和、开朗、健谈、知识面广、对国内美国研究圈子中的人头很熟,可谓如数家珍。

       南京初次相识后,我和东来保持信件来往。1985年夏我来美国读博士学位前,收到过他的来信,得知他已决定去南开大学和杨生茂教授读博士学位,很为他高兴,因为杨先生一直是我景仰的学者。东来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去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任教,这又给了我很多与他重聚的机会,因为我父母在南京工作和居住,所以我常在暑假中回去看他们,也会同时去南京大学找老同学叙旧。中美文化中心是我常去的地方,可以见到东来,可以见到我的研究生同学蔡佳禾,还可以在中心图书馆翻阅中文杂志。在南京这样一个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中美文化中心内由于有中心空调,清凉无比,是一个很惬意的谈话场所。每次和东来聊天都很开心,他信息量大,让我及时了解很多国内美国研究的动态。有一次,我们还专门讨论应如何翻译英文(affirmative action)一词。有时,他会邀请我去和他带的研究生座谈,讨论和冷战史有关的问题。还记得有一次他领我和在中美文化中心访问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David Mayers一块去南京东郊的“航空烈士公墓”参观。参观结束后,我感触很深,暗自思忖:东来怎么会知道那么一个地方,因为我从小在南京长大都没有去过那里?后来想想,“航空烈士公墓”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中在华捐躯的美国、苏联等国的飞行员,而我成长在反帝反修的火红年代,那时是不会大事颂扬抗战中美苏对中国的援助的,我小时候常去的是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我和东来在美国也见过面。那是在1992年夏,我们在美国华盛顿相聚。那次聚首的缘由是:留美历史学会在马里兰大学举行第六届年会,同时邀请了正在美国访学的中国学者参加,东来和牛军当时正好在北卡罗莱纳大学进修,应邀赴会。东来在会上向留美历史学者介绍国内的中美关系史研究状况。会后,我还去东来和牛军在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住处短暂逗留。

       我最后一次见到东来是在去年5月末。我当时应邀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作有关“西方冷战史研究近况”的讲座。讲座结束以后,和历史系老师聚餐,东来也赶到。他说他刚从上海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回来。席间,东来讲述在上海开会的见闻。他还告诉我:他上半年在美国衣阿华州Grinnell College访问,一边从事学术研究,一边陪他在那里读书的女儿。他在谈到女儿时所表露出的自豪和父爱,让我感动和羡慕。当时,东来一切显得很正常(两个月后,他被确诊患了淋巴瘤)。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是永别。

       东来英年早逝,天人永隔,实乃美国研究领域一大损失。愿东来一路走好。

                                                                                                                                                                                          201354日于蒙哥马利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