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恒:OAH年会观感及访学经历
OAH年会观感及访学经历
王睿恒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今年4月,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OAH合作组织的中国学者访学项目(China Residency Program)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顺利进行。这一项目作为AHRAC-OAH整体项目的一部分,将每年资助三名中国年轻学者参加OAH年会,并于会后前往指定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美国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有幸成为2013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前往旧金山旁听OAH年会,并于会后访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类经历研究所(Institute on World War II and the Human Experience)。
在4月10日开会之前,我利用旧金山市的地理位置之便,提前一周去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档案馆(Hoover Archive)查询资料。胡佛档案馆与美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主要存放政府机构相关档案,而胡佛档案馆专精于私人档案收藏。这里大部分的馆藏系列都以人名命名,如史迪威、陈纳德、居里的私人文件集都是这里的重要馆藏。值得注意的是,胡佛档案馆还将珍藏的海报全部数字化放到网上,建立了政治海报数据库(http://hoohila.stanford.edu/poster/),这对海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便利。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华宣传,需要收集国共两党及公众对美国战争宣传的反馈,所以胡佛档案馆中珍藏的蒋介石日记、国防最高委员会档案和国民党的材料都对我的论文很有帮助。但是这部分材料不能拍照和复印,只能够手抄或者输入电脑,故查阅速度比较缓慢。而宋子文文件当时正在数字化过程当中,没有开放,非常遗憾没有看到。建议查档者前往档案馆之前先写信询问档案员,以确定所需档案在查阅期间对外开放。
4月10日到14日,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返回旧金山市中心参加OAH的年会。这次前来参会的中国学者和研究生中,除了该项目资助的另外两位学者——厦门大学的韩宇老师以及东北师大的吕洪艳老师——之外,还有北大的王希老师,正在斯坦福访问的何慧老师,以及在美交流的北大美国史博士生于留振、杜华和东北师大博士生伍斌。如此一来,中国学者在OAH年会上形成了不小的一股影响力。虽然我们还没有机会在会上发表论文,但是我想,未来总有一天可以在OAH的会议上听到中国美国史学界的声音。
熟悉美国会议情况的王希老师向我们解释说,OAH的论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全体大会,它将邀请著名学者就最受关注的话题进行发言,如4月11日以“为自由而奋斗”为主题的全体大会,就是为了纪念华盛顿大游行50周年和《奴隶解放宣言》发表150周年而专门设置的。第二种是反映出美国史各领域最新教学趋向的小组讨论,如我曾参加的美国对外关系史协会的专题讨论。这一场小组讨论以外交史领域的文化转向为主题,邀请文化转向的先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艾米丽·罗森伯格(Emily Rosenberger)教授——以及几位学者一起讨论文化转向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教科书的主流叙述中融入这一学术新动向。第三种小组讨论最为专深难懂,但往往也让听众受益最多,它主要围绕某一最前沿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例如我旁听的“认同的影像:通过视觉和物质文化的棱镜透视种族特征、种族和公民身份”这个专题小组,就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Mae M. Ngal的主持下,讨论如何通过照片、绘画等影像资料研究美国国内不同的族裔对他们自身公民身份的认知和理解。这三种形式的讨论会从不同方面满足了学术群体的需求,与会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前去旁听和参与讨论。
会议举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OAH国际委员会的热情接待。哥伦比亚大学的Alice Kessler-Harris教授、伯克利大学的David Hollinger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Kurt. Piehler教授以及王希教授都为我们三人赴美做出了诸多工作,我们心怀感恩。特别是再次见到Hollinger教授让我惊喜非常。2009年“北京论坛”召开时,我曾经是接待Hollinger教授的“小导游”,带着他和伯克利的Carla Hesse教授游览天安门、故宫和景山公园。后来Hollinger教授回美后,还曾寄给我几本英文书,鼓励我好好学习美国史,令我感动不已。没想到四年之后,我们竟然在OAH的年会上再次相见,而且实际上是他参与组织的这个项目把我带到了旧金山,这种巧合着实令人感慨。同时也让人切实地感到中美史学界不断拉近的距离。
会议结束之后,我只身飞往佛罗里达的首府塔拉哈西(Tallahassee),对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历史系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Kurt. Piehler教授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类经历研究所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安排我与他的研究生以及历史系的同僚见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历史系以军事史和欧洲史研究见长。二战研究所珍藏的6000种资料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二战史提供了宝贵的档案资源,特别有助于我们了解二战时期美国士兵的生活和战争经历。我在Piehler教授的研究生课上做了主题发言,介绍我的博士论文及主要观点,得到同学们和几位老师诸多诚恳的建议和意见。
此外,Pieler教授的一名学生还带我参观了佛罗里达州议会,并向我详细讲解了州议会的工作机制。当时恰逢两院开会期,首府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众议院和参议院在开会前,会将当天会议议程对外界公开,而本地的电视台以及首府大厅里密布的电视机将实况转播开会时议员辩论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会议的透明。无论是外国游客还是工作人员都可以经过安检进入会场旁听。只见明亮的白色双层大厅里,形形色色的说客们三五一群围着一位议员低声交谈着,两侧的电视机前坐满了正在认真倾听和做笔记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局外人,我有些局促地在这种繁忙的政治氛围中穿梭而过,仿佛可以嗅到空气中的火药味。如果说,OAH年会和FSU的访问让我在知识层面得到收获的话,那么这次佛罗里达首府之行让我直观地感受到美国的民主政治在州一级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
总之,非常感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OAH给我这样一个出国学习和查档的机会。希望这个项目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中国学者和学生有机会了解美国学术界的前沿,促进中美学术交流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