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革命者、美国史专家、母亲于一身的黄绍湘
在著名美国史专家黄绍湘老人95岁生日那天,我来到老人家。黄老师的二女儿、美国旧金山大学终身教授毕克茜和女婿、清华大学教授吴增菲为老人用红纸剪了个大大的“寿”字,贴在了墙上。因为是母亲节,案头还摆放着火红的玫瑰花。
黄老听力弱了,但视力很好。当毕教授在写字板上写出我的名字时,老人眼睛亮了,一边拱手作揖,一边说“欢迎,欢迎!”不一会儿,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等来祝寿了。黄老高兴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巴尔干近现代史专家马细谱故意大声问黄老,“我是谁?”黄老马上笑着说,“马细谱嘛。”所领导询问了黄老的近况,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黄老亲自切蛋糕招待大家。
家庭的叛逆者
黄绍湘1915年5月出生在长沙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黄道让饱读诗书,留世有《雪竹楼诗稿》等作。黄绍湘的父亲黄右昌诗书俱佳,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做过教授、系主任。1930年夏,她父亲出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大法官,举家前往南京。黄绍湘坚决不去南京,遂与大姐留在北平读书。在北平私立笃志女子中学读高中时,因不满意校方强迫学生作祷告、谢主等宗教仪式,准备另行择校。这时,大姐染上伤寒病,她母亲来北平照顾。黄绍湘从小喜欢理科,但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税务是“金饭碗”,盐务是“银饭碗”,在母亲严令下,黄绍湘考入国立盐务专科学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黄绍湘参加了支援南下代表的卧轨请愿活动,那以后,她开始大量阅读左翼进步书籍,接受“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1934年春,她被同学推选为代表,向校方提出改进教学的要求,却遭记大过处分。黄绍湘愤而离校,经发奋读书,以各科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年级,作插班生。当时她没有学过生物,是靠自学获得90多分的。当时,校园里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黄绍湘反复思考,中国为什么积贫积弱长期遭受列强侵略?为了寻找救国真理,黄绍湘于当年秋天转入历史系。她博览群书,进行中外历史比较,很快就成为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得到蒋廷黼、雷海宗两届系主任的赏识。
1935年,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华北岌岌可危。黄绍湘积极投身“一二九”救亡运动,1936年,她参加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第二团,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回北平后,她成为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最早成员之一,并被选为清华大学救国会委员、代表,参加北平学生救国会,担任统战、宣传工作。年轻时的黄绍湘,在文艺舞台上能演话剧,在鼓动救亡、宣传抗日上是出色的演说家,还是救国会刊物《觉报》的主编。她积极的进步活动遭到校方两次记大过处分,也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蒋南翔、牛荫冠的器重,黄绍湘在救亡运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闯过清华毕业关
1936年,清华校方规定,凡担任救国会委员的,均记大过两次,如记大过3次即被开除。积极参加救亡的黄绍湘当时能够逃脱厄运在清华毕业,的确是个奇迹。
清华重视体育课,体育课不及格也不能毕业。黄绍湘在中学时,中外文、数理化功课都不错,就是不注意锻炼。清华女生少,在举行班级比赛时,必须个个上场。在篮球场上,她常常被撞倒,或因流鼻血而下场。在排球比赛中,她是对方攻击的薄弱环节,但这也锤炼了这位个头不高的倔强姑娘,由于夏翔老师的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加上黄绍湘的勤学苦练,毕业考试时,她的俯卧撑、跨鞍马、翻跟头项项达标,还得了80多分。此外,她还学会溜冰、骑自行车,使进城开会、办事和上课几不误。在大批军警包围清华园,逮捕进步学生时,她已被列入黑名单,但因跑得快,躲入教授家,才幸免于难。
写毕业论文,黄绍湘选择了吴晗老师的明代史。一则因明史最接近近代,符合自己寻找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压迫原因的初衷;二则明史与她学过的中国历代盐务制度史相衔接。税收是历代皇朝的财政支柱,盐税在税收中占重要地位。仅比黄绍湘长6岁的吴晗,因受到胡适的赏识,而被清华大学破格录用,担任讲师。吴晗忧国忧民,思想进步,敢于以古喻今,他对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深入剖析,有条有理,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吴晗告诫同学们,治学之道,力戒浮躁,必须打好基础,由博而约,由通而专。可国难当头,黄绍湘忙于救亡运动,直到1937年1月才开始赶写论文,吴晗也理解黄绍湘,给了她许多具体的帮助,这样,黄绍湘费力少、收效快,顺利地通过了答辩。
在美国的学习和社会活动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战线逐步形成。中共南方局认为,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必然大大提升,应安排人赴美进行学习研究。1943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举办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当时的考试十分严格,因黄绍湘在地下工作期间一直教英语,所以较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考试。经周恩来亲自批准资助两千美金。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她毅然只身赴美,留下两个幼女(3岁多,1岁多),由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丈夫照看。
1944年8月,抗日战争还在激烈进行。黄绍湘由重庆搭机飞到印度加尔各答,换火车至孟买,再乘美国运输舰,在几艘驱逐舰的护航下,经印度洋、澳大利亚、新西兰,驶向美国。黄绍湘与船上的部分女客、美国轻伤官兵、意大利战俘等人一起,经历了40多天的难忘航行,才到达旧金山。又横穿北美大陆,来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美国史。到美国后,黄绍湘克服初期的许多困难,以优异成绩完成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的繁重学业。
哥大是美国进步史学派比尔德、康马杰等大师云集的阵地。进步学派是采用经济解释方法,分析美国史重大事件,注重分析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其专著卷帙浩繁。教师上课采取研讨方式,讲课时只做简短的提纲式发言,师生在评价美国史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各抒己见,同学们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风趣盎然。这种教学对从没有系统学过美国史的黄绍湘来说,简直有些摸不着头绪,不知如何应对。黄绍湘想起了在清华复习外国文学史用过的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由浅入深,由似懂非懂到融会贯通,逐步弄通美国发展历史的轨迹。她锲而不舍地认真钻研了大量进步学派的专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加以分析筛选,再结合教授讲的具体内容,做了充分准备,她的发言总能赢得师生们的赞扬。这种学习、发言、辩论,使她英语口语水平、思辨能力大大提高。第一学年后,黄绍湘在美留学全部费用均靠奖学金和自己打工挣得,异常辛苦。最让她牵肠挂肚的,是经常得不到丈夫和孩子的音信,她在日记中写道:“太思念孩子了,有时跑到厕所偷偷哭一会儿”。
为了扩大视野,她还到纽约美国马克思主义者老左派办的杰斐逊社会科学院进修美国工人运动史、黑人运动史。她从历史角度,了解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过程,认识到美国人民长期艰苦斗争,甚至流血牺牲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学习之余,黄绍湘还结识了不少美国进步同学,和他们讨论中国国内形势,并通过他们参加一些美国群众集会,这些实践都大大丰富了黄绍湘对美国的认识。她与史沫特莱结识后,帮助史沫特莱翻译中文资料,包括撰写《朱德传》搜集的一些根据地的原始资料。黄绍湘还经常用笔名在《华侨日报》上发表批评国内时政的短文。她用座谈时势的方式,团结了王毓铨、朱士嘉、朱启贤等一批思想进步的留美学生,通过他们,影响一些美国学者和中立的中国学生。董必武在联合国成立大会时访问纽约,在对华侨作公开演讲时,突遭少数反动分子围攻、诘难。黄绍湘等进步学生挺身而出,维护会场秩序,保护董老安全。1946年初,中国内战全面展开,黄绍湘联系进步同学发动广泛地签名运动,反对杜鲁门政府援蒋打内战。1946年夏,黄绍湘完成了《威廉•麦克莱的政治哲学思想》的硕士论文,她的导师、进步派学者约翰•克劳特亲笔给黄绍湘写了贺信:“黄女士:我很高兴,你的论文写得非常好,倾注了深邃的思想和全部精力,我热烈地向你祝贺!”
黄绍湘的勤奋好学和优异成绩,使她的导师一再勉励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替她在耶鲁大学找到了教中文的工作,以解决她留美的生活费用问题。黄绍湘一心思念祖国,谢绝了导师的美意。她将全部结余,购买了大量有价值的美国史书籍,又万里迢迢赶回祖国。
勤奋研究六十载
黄绍湘1947年回国后,先后任台湾台南工学院英文教授、青岛高级商业专科学校英文教师、山东大学文史系教授、人民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还曾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美国史。1977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黄绍湘出版了《美国通史简编》、《美国史纲》等著作,对我国美国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学界泰斗陈翰笙撰文认为,“这部美国简明史,其内容、组织和基调都很好,附录中的4种材料,都切合实用。这部外国通史著作,是有价值的历史著作。”1957年,黄绍湘40余万字的《美国早期发展史》出版,并作为大学的教材。十年动乱前夕,黄绍湘因结肠瘤动了大手术。“文革”中,她30年代参加爱国学运被污蔑为是刘少奇、彭真操纵的运动,她与当时所谓“黑线人物”蒋南翔、牛荫冠、陆平关系较密切,赴美求学被说成有涉外嫌疑,在北大也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而被批斗。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研究禁区逐步被打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黄绍湘感到,自己以前的著作主要参考40年代在美国史坛居重要地位的进步学派的成果,视野不够开阔,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叙述简单化。黄绍湘决心对自己的美国史著作全面改写。她通过美国友人搜集了大量美国历史新资料和二战后美国一些重要史学流派的新著,经6年的重新研究,一本63万字的新的《美国通史简编》问世。此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美国历史学家刘易士、汉克主编的《1945~1980年美国以外美国史研究概况》认为黄绍湘的著作是“有学术性、有研究”的著作。1985年,黄绍湘访美期间,访问了许多大学并作学术讲座,主要讲述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美国史学的成就和中国美国史研究动态。她广泛接触美国史学家,交结朋友,收集新的资料增进了双方的友谊。
黄绍湘离休后,一直坚持科研工作,直到90岁高龄,还在参与有关学术问题的论战。黄绍湘的二女儿、美国旧金山大学终身教授毕克茜说,我母亲将革命者、历史学家、母亲集于一身,这是很少见的。母亲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化妆、不交际,我们什么时候看母亲,她都在一心一意做学问,因而成为了美国史研究的著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