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平:南开的美国史研究的家园氛围
南开的美国史研究的家园氛围
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金平
在南开美国史教研室成立50周年之际,曾经在南开学习和工作过的师长和师友纷纷撰文,对南开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历史及其人文氛围进行回忆和评论。作为曾经在南开呆过6年(1991-1997)的我,读到这些文章,不仅对南开美国史研究与教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对南开美国史研究与教学在国内美国史研究与教学上的贡献深有同感。以人才培养为例,南开为国内美国史的研究和教学输送了大量人才,虽不一定像某些人所说的占据了国内美国史研究人员的半壁江山,但绝对是占有重要地位。仅我所在的暨南大学就有陈奕平教授、吴金平教授、秦珊教授、李爱慧副教授和龚泽宣博士等5位,是从南开美国史专业毕业。
南开美国史为什么能够在很多年里成为国内美国史研究与教学最庞大的基地,为国内输送这么多的人才,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家园氛围。这样一种氛围不仅留住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也让慕名而来的学人得偿所愿,在这里自由翱翔,奋力成长。
南开美国史研究的奠基人杨生茂先生,可以说是南开美国史研究和教学历史上早期的大家长。为了南开美国史研究的长远发展,杨先生是竭尽所能,为手下的研究人员提供进修或其他提升的机会,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机会为代价。第二代大家长张友伦先生和第三代大家长李剑鸣先生秉持了杨生茂先生的优良传统,使得南开的美国史事业得以传承,香火不断,并使得这一辉煌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之初。这些都有其他师长和师友的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赘述。
南开美国史良好的家园气氛也使得每一个来南开求学的青年得到了最好的训练和教育。很多老师表面上虽然很严厉,但实际上除了对学生们在学术规范上严格要求之外,在其他方面,老师们给予学生的都是无限的关爱、尊重和自由,学生对所有的老师也都表现出一种尊敬、感恩和学习的态度。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嫡庶之分。所有老师都愿意平等面对所有学生,所有学生也愿意去找他喜欢的老师聆听教诲和探讨问题。例如,我们那一届四位硕士生(周学军、潘峰、王慧英和吴金平)虽然分属不同的导师,但是我们并没有画地为牢。我的导师是陆镜生教授,但我得到的指导并不仅限于他。德高望重的杨生茂先生,在我硕士阶段并没有给我们上课,但我们四位同学还是经常一同去他府上拜望,听他赐教(之所以一同去,是为了怕给杨先生太多的打搅,我们只是偶尔才会单独去);宅心仁厚的张友伦教授当时主持美国史教研室工作,工作虽然繁忙,但我们四位每月一次的讨扰,他都是耐心地与我们促膝深谈,很多时候都是从晚上7点到10点;睿智健谈的李剑鸣先生与我们四位亦师亦友,他的家门随时向我们敞开;不苟言笑的原祖杰先生虽然外表严肃,但也常在家里款待我们四位,像大哥哥一样带着我们一起在求知的海洋里尽情玩耍。
正是在这样一种家园氛围中,我们自由自在、如饥似渴地广采博取,兼收并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将来的成长储备了比较充足的养料。
反观我们现在,尽管美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如今已扩展到众多单位,但就培养的人才和研究成果而言,某一单个机构却甚难与盛况时期的南开美国史相比肩。我想,家园氛围的缺失也许是当今再难重现当年南开美国史研究与教学之盛况的原因之一吧!
在不少的单位,不仅是具有南开美国史大家长风范的大家长难寻,而且师生关系也发生异化。学生只认自己的导师,称之为老板,导师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容其他老师染指。悲呼!
我很怀念南开美国史的家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