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王立新教授应邀在首师大进行“跨国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讲座

更新时间  2015-05-11 作者:何欢

2015429日,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文明区划研究中心的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立新教授,在文科楼405教室为首都师大历史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跨国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我中心刘文明教授主持。

 

首先,王教授介绍了跨国史兴起的背景。他认为除了加速推进的全球化浪潮与社会正义运动以外,历史学家对民族国家史学的反思也是催生跨国史的重要原因。民族国家史学过于强调本国历史经验的特殊性,忽视外来因素对本国历史的影响,甚至可能沦为政治压迫的工具。从19世纪70年代起,史学界掀起了三大潮流:从世界史到全球史、从外交史到国际史、从国家史到跨国史。无一例外的认识到了在国家之外发现历史的重要性。而后,王教授借助入江昭等人的著作讲解了跨国史的定义,并解释了“跨国空间”、“跨国主义”等几个核心概念。使得同学们认识到虽然一个共同体需要共同认同和共同的历史记忆以避免分裂,但跨国空间内的人类经历(人员、思想、技术、制度、产品的流动和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王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了跨国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广阔地区联系中的本国史、跨国交流对本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国际发生事态对本国历史的塑造、本国与他国共享的历史、比较研究、边缘地带对中心地带的影响。接着,王教授指出,跨国史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个研究领域。跨国思想文化史、跨国社会政治史、跨国经济史、跨国宗教史、国际人权运动史都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最后,王教授总结了跨国史的方法论特性。民族国家历史通常被纳入到时间框架或地理单元中考察,而跨国史采取的是主题研究的方式,关注下层和边缘群体以及他们对中心的影响,具有跨学科和方法论多样性的特点。利用跨国史的视角可以重新书写20世纪的历史。

 

在问答互动阶段,王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跨国史和全球史的区别”、“国际史与跨国史的区别”、“帝国研究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 何欢 供稿)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