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锦上添花14年:秘书处的厦大印记

更新时间  2019-10-16 作者:王旭

【本文作者王旭教授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史、美国城市史和城市化比较研究。著作等身,著有《美国城市发展模式》等个人专著4部、《中美城市化及其比较研究》等编著3部、《全球城市史》等译著7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2002年在西安召开的第十届年会决定将秘书处迁往厦门大学,这一搬,就是14年,属于超期服役(武大11年,南开12年)。

我们是主动接过秘书处的。2002年6月,我与时殷弘在长春“美国社会发展与中美交流国际研讨会”会后返京途中,提出为缓解秘书处在南开的困难,可考虑转到京津地区以外,厦门大学可以承担。经过理事会的慎重考虑,4个月后在西安年会上,决定了秘书处的搬迁。此后,我任秘书长8年时间,韩宇6年。

    我是美国史研究会的老会员。1979年研究会成立时我就加入了美国史研究小组,成为“准会员”,1982年考取硕士生后,当年就跟随丁老师参加苏州年会,至今已参加12届年会。对研究会有感情,当然也有为研究会分忧的责任心。

    接力棒传到厦门,尝试了很多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是锦上添花的14年,在我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网站建设
    研究会秘书处迁至厦门大学后,立即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网站建设的准备工作。2003年1月1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站正式开始运行。网站包括研究会简介、会员介绍、学术动态、科研成果、资源导航、《美国史研究通讯》和邮件列表等栏目。2006年下半年自立门户,向中国电信申报并获得新的域名,www.ahrac.com(American History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简称AHRAC),网站的内容和结构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对原来的栏目进行了整合,并增设了“美国经纬”栏目,为会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以吸引一般网民,扩大我会的影响。2009年,网站第三版正式运行,实现了我会网站连续性的创新。网站的主要栏目基本上实现每两天更新一次,不仅使美国史同行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成为美国史教学科研重要资料库,同时,也是外界了解美国史研究的重要窗口。
    秘书处在网站建设和维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并真正做到了动员全国力量参与秘书处工作。这样,我们研究会的工作进入了网络时代,在全国的世界史研究会中独树一帜。


二、《通讯》改版
    秘书处对《通讯》的封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采用铜版纸印刷。形式上有了新的改观,红黄蓝绿,醒目。内容上保持过去主要栏目,新增加栏目。从2003年开始,开始电子版的制作和发行。

锦上添花14年:秘书处的厦大印记

三、举办年会


年会大事表

2005年

苏州大学 第十一届年会

主持人

金卫星

2008年

武汉大学 第十二届年会

主持人

潘迎春

2010年

厦门大学 第十三届年会

主持人

王旭

2012年

上海大学 第十四届年会

主持人

张勇安

 夏正伟

2014年

暨南大学 第十五届年会

主持人

吴金平

2016年

辽宁大学 第十六届年会

主持人

石庆环

历届年会的组织者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四、与OAH合作的新高度
    1、从动议到发起。2011年9月19日,在王希的建议下,福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John Fitzgerald来访厦大,实地考察我会秘书处。2012年4月,我和梁茂信、任东来组团出席OAH在米尔沃基举办的年会,顾问王希作为双方的特邀代表。一个月后,OAH派代表团又莅临我会的上海年会,成员包括该会前任主席David A. Hollinger、Elaine Tyler May和现任主席Alice Kessler-Harris教授。
    2、第一阶段交流,2013-2016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与OAH合作分别在东北师大、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三期夏季研讨班,各有30余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研讨班的学习。同时,我会每年选拔3名会员赴美参加OAH年会,并在会后参加为期两周的专题研究。

    3、评估。2016年5月下旬,OAH专门组成一个评估代表团,来华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成员包括Alice Kessler-Harris、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Beth Bailey和成员王希。代表团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来华之前,专门主持过暑期研讨班的美国学者访谈,了解其直接感受。来华后,不辞辛苦,到北京、厦门、重庆、长春等地,与我会主要负责人晤面,召开几次小规模会议,拜访主办暑期研讨班的学校,与参加过OAH年会的我会会员进行访谈。代表团对项目实施表示满意,决定继续该项目,并向有关基金会申请资助获得成功。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样,我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向长期规范化发展。

    4、第二阶段交流,2016-19年。在交流模式上有所调整:原来是每年3位美国学者在同一学校举行为期3周的研讨班,现改为每年由3位美国学者到3个学校分别主持一周研讨班;每个研讨班一个主题,为期一周,这样更容易安排,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会遴选赴美的会员资助也适当增加。

    我很荣幸全程参与了这一项目的发起和推动实施,其中当然有辛苦和付出,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满足。我会对外交流的历史藉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将来有适当机会我会详细回顾这段难忘而有价值的经历。



五、纪念研究会成立30周年

    第一,编写大事记。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并多次征询常务理事会和顾问的意见,对大事记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第二,采访顾问、顾问访谈工作,除了因身在国外和住院治疗等原因无法接受采访的五位顾问之外,其余顾问全部参加了此次访谈活动。

    第三,在研究会网站上开辟专栏。上述顾问访谈,除笔谈外,均有录音,还有部分照片和录像,为研究会留下大量珍贵的资料。



 六、事务性工作

    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财政票据领用证》换证;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性社会团体年检;给各位会员发贺卡;接受民政部实地评估和检查。此外,还有万心蕙奖学金的评奖工作和协助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等。
    

    衷心感谢积极支持秘书处工作的会员们,尤其要感谢黄安年、黄柯可、李世洞等研究会老一辈学者,李剑鸣、任东来、梁茂信、王立新、赵学功等研究会领导,世界史所的孟庆龙、高国荣和陆晓芳在秘书处事务性工作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还有两件事值得专门提及。一是秘书处经费稳步增加,从南开转来时不足2万,现在已接近10万。其实,世界史所原来每年拨8000元,2012年起改为资助具体项目如会议,所以秘书处等于没有经费。但我们的办法主要是开源节流。我在社科处工作时利用处长的权力“挪用公款”,购置秘书处的设备以及印刷《通讯》等各类开销,包括出差经费;其次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和发布信息,后来仅印少量《通讯》给不便利用网络的会员或顾问,其他全发电子版。此外还有数据库公司的部分赞助。秘书处成员还经常倒贴钱,诸如OAH评估团在厦门期间有4次宴请,分别由韩宇、胡锦山、李莉和我个人掏腰包。

    二是锻炼一批人。首先是韩宇,年富力强,有想法,有干劲,远远超过我的预期,这里要特别感谢李剑鸣当初的举荐;其次,有一个最称职的秘书李莉,从其博士阶段就开始,保证了秘书工作的连续性;最后,要感谢厦大美国史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李文硕、李晶、杨长云、王宇翔、董俊、曹升生、杭垚、李振营等人。经过历练,无形中为新秘书处输送一批人才,成手,好用。如今秘书处工作进入微信时代,他们分散在各地仍可为秘书处分担工作,“美国史研究”公众号就是一突出体现。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