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学术通讯

学术通讯

通知公告

学者专栏

新年献词 | 对这个世界抱以同情之理解

更新时间  2021-12-31 作者:

2021年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也许是满怀希望期待明天,也许是嘟喃忿恚墙角舐伤,也许是佛系躺平与世无争,也许是收拾残梦重新出发。年关将至,停了脚步、歇了工作,有的人怅然若失,有的人难抑喜悦,有的人一言难尽。酸甜苦辣,人间百态,年复一年,不幸各不同,幸福皆一样。因为“新冠”疫情,这失去的两年,这不确定的未来,还有那无处安放的躁动的灵魂,多少话难以言说。“奥密克戎”作乱,西安封城,乡愁在心头低诉;回不去的故乡,过去是一票难求时无奈眼神里的远方,如今是被疫情阻断难以停靠的港湾。

 

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是2021年躲不掉的宿命,它使无数鲜活的人变成了数字。而活着的人可能被编号,依然在这不确定的世界里负重前行。看起来,这过去的一年苍白得毫无光泽,像是白雪莽原,没有人来过,看不到脚印。时间仿佛停止,此刻不过是上一刻的重复。历史学家善于从时间流逝中找到永恒,在变与不变间找寻规律。美国历史学家协会(OAH)的主席玛丽·林德嫚(Mary Lindemann)就在这样的思考里发表了一席“慢历史”的演讲:疫情使所有一切都慢下来了,从备课到研究,哪怕是完成日常生活里最简单的事情。

 

慢下来,对这个世界抱以同情之理解。

 

即便如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哪里容得下慢节奏!狡猾的病毒随时变身而来,人们不得不一次次仓皇应对疲于奔命;绍兴疫情一夜之间令世态毕露,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蝼蚁般的艰辛;度日如年的煎熬又支撑着多少快速累积的KPI。站在百年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在“躺平宣言”里只有无奈、悲苦,哪里有真正的躺平!无论晨曦初露,或是夜静更深,每一个人都在暗自卯劲、保持奔跑的姿势。每一次偷懒最终都会被勤奋的人卷得遍体鳞伤。

 

每每此时,“总是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爬起来,振作疲惫的精神,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2021年,我们见证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年;我们见证“全面三胎”政策光速落地,“双减”政策重镑出击;我们见证“十四五”规划正式颁行,神舟十二号成功出征。“第三次分配”激动人心,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令人向往,“元宇宙”在人们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互映射,可能与不可能在时空中百变流转,无不持续地刷新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2021年依然很难。这一年我们痛失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两位奠基人——齐文颖和邓蜀生先生。“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吾辈当自强,承前贤探径之精神,发当世同情之理解,于高山之巅,谱写辉煌。“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同仁和衷共济,5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办第六届“长三角”美国史论坛、7月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举办第四届美国史青年学者论坛、11月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举办第三届美国城市史论坛、12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举办“美国史研究的多维视角”青年学者工作坊,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线上活动更加多元,2021年美国史相关“线上讲座”“学术圆桌”“读书会”等开展五十余场,内容丰富,兼容并蓄,不仅是“新冠”疫情时期的一道道靓丽风景,更是突破“隔离”消解焦虑的一次次学术饕餮。第三届美国史西部论坛遗憾推迟,令人慨叹之余也有其意义所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期待。我们同样期待来年4月同往长沙,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19届年会上砥砺学术、共谋发展。


作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宣传喉舌,「美国史研究」公众号与这个世界同脉搏,并致力成为时代的记录者。过去一年,我们一共推送238篇文章,其中原创90余篇,其间迎来第1000篇推文,开启「美国史研究」的新起点。秘书处活动推陈出新,策划每月一期的「AHRAC书单」,紧跟美国史研究及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设置「学术快闪」活动,邀约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展跨学科、跨国别对话,增进不同学术共同体的交流,等等,影响力日盛,听众反响热烈。无论是在不确定中踽踽独行,抑或在无数抉择中确定方向,我们都有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在盲从与理性共生、荒唐与真理并存的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对这个世界抱以同情之理解。


 

因为这个世界病了,需要我们理解、宽容、救赎。

 

五十年前,“乒乓外交”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五十年后,中美两国人民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美国史的研究者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秉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坚持让史料说话,而非以逻辑推理导出虚假的问题意识。溯源历史,去理解美国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而非以“我们”的方式去理解当下的行为;因此,对过去的研究关键在于去“理解”,而不在于以谁的方式、谁的立场、谁的态度去理解。与染病的生命体需要呵护一样,这病了的世界也同样需要呵护。以天使之吻,以同情之理解,在此岸开出善之花,在彼岸结出善之果;救赎世界即救赎自己。

 

这个病了的世界,这个混沌的世界,这个几近失序的世界,还会好吗?我们的答案是:当然会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穿过雾霾,光明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终归要从过去脚踏现实走向未来,德克萨斯州雪灾停电、巴以争端、郑州强暴雨、塔利班统治阿富汗、纽约洪水、东北拉闸限电、俄乌冲突、难民涌入欧洲,等等,终究会成为历史名词,供人们凭吊。我们早已身在战场:人与自然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和而不同,尊重对手,亦为同情之理解。毕竟有一天,我们终会追随2021年逝去的那些大家、那些凡人,共聚道山,“和其光,同其尘。”何不以最朴素的理解拥抱这个世界?

 

这个瓜熟蒂落的2021年行将落幕,星光黯淡,吃瓜人终将散场。正所谓“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或许会有一天我们突然领悟,对我们曾经深恶痛绝、咒骂的人生抱以同情之理解。

 

2022年就要来临,亲爱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美国史研究」公众号的读者,新年好!感谢过去一年陪伴我们成长的你,希望在即将开启的新的旅程中,我们一起对这个世界抱以同情之理解。祝你新年快乐!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