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美国史的开拓者——丁则民教授
在长春工作的半个世纪中,丁则民教授的教学与研究以十年“文革”为界标,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事世界史和美国史的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建设工作。除为本科生教学外,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编写教材。1957年他接受教育部委托,负责编写了后来在高等师范院校广泛使用的《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和《世界现代史》教材(上册);(2)翻译国外研究成果。他先后主持或与人合作,翻译了《美国资本主义:1607年》和《欧洲简史:拿破伦以后》等多部著作。(3)开拓史学研究。在与人合作创办《光明日报》史学版后,他自己先后在《光明日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和《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十多篇论文,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美国排华史》。所有这些,一方面对50-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配合了当时国内国际斗争的需要。在后期,他的精力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一方面,除与人合作编写新时期的高校历史教材以外,他不遗余力,重点发展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事业。1979年他亲手创办了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历史系成功地申请到“世界地区国别史•美国史”硕士授予权,1985年申请到“世界近现代史”硕士授予权;1986年他作为带头人,又成功地申请到“世界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该系成为国内最早培养美国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单位之一。(2)热衷于教书育人。长期以来,丁则民教授把培养研究生作为他终身的责任和义务,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但其学术生命是无限的,学生就是他学术生命的延续。他不仅教书认真,在治学严谨和学风踏实上严格要求他的每一位学生,而且也十分注重育人。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讲:文如其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作好学问。为此,他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他的众弟子,要踏踏实实做人,真心实意待人,老老实实作学问。在丁则民教授培养出的13位博士及10多位硕士中,现大多数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和科研战线上的骨干,其中,担任博士生导师的有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先进工作者奖章1人,有的人已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并成为政府决策人士,有的人已成为其所在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与行政领导双肩挑人物。(3)继续加深并拓展美国史研究。自80年代以来,丁则民教授孜孜以求,耕耘不辍,先后涉及美国史学史、移民史、民族史、城市史、西部史、断代史、区域发展史、妇女史和环境史等领域。他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学史、移民史、西部史和城市史方面。在其它领域,用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充当铺路石”,具体深入的研究,则由他指导的学生完成。(4)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为了推进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事业,他一方面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积累资料,使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的图书资料从无到有,达到数千册的规模。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与国外相关院校和研究部门建立稳定的长期联系,多次邀请外国学者前来讲学,利用种种机会派遣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国外深造、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从90年代初开始,先后多次与美国学者举行电话学术会议或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研究会。他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努力,使美国所师生能及时紧跟国内外研究动态,拓宽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同时他自己也被美国最权威的两大史学刊物之一《美国历史杂志》遴选为特邀评论员。(5)与国内前辈和同仁一起,致力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1979年他与国内的几名资深学者一起,发起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进入90年代后任其顾问。在此过程中,他还参与了国内最权威的6卷本《美国通史》的组织与撰写工作,其中,他所主持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于1990年出版,成为国内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史的代表作。
由于丁则民教授,在世界史和美国史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因此他多次获得各种奖励。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和长春市党外人士为四化服务积极分子,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吉林英才奖和长春市建盟功臣奖,1994年获长春市十佳园丁称号,1999年获长春市教书育人奖,1988年至1995年间先后四次获吉林省优秀社科奖。凡此种种,不计其数,寥寥几笔不足以展示他的辉煌业绩。但是,面对他那琳琅满目的奖状证书和奖章,无人不为他的敬业精神和丰硕成果而感动。身为宗师,丁则民教授总是那么谦逊、和蔼,无论对何人,他总是有求必应,以诚相待。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品德和风范一点一滴地显现于每天普通而高尚的言谈举止之间。虽然丁则民教授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是我们应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转自《东北师大校友》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