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一、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努力探索,加快改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景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同时也要看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原有文化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文化领域在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有些国有文化单位被“边缘化”,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同时,要加快自身体制的改革,使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自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文化单位缺乏活力,以及外来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侵权盗版屡禁不止,甚至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文化发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文化工作者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和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促进文化自身繁荣,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面临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文化产品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将不断涌入,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而我们的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停留在传统体制,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如果我们不加快改革发展,就会面临既走不出去又守不住的危险。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哺育和传承民族生命力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面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文化渗透的形势,面对我国文化市场资本和投入日益多元的复杂局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力量的丰富和增强,关系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现在,一方面文化市场上非公有资本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公有制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造成“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文化领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从总体上看,我国文化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决策部署,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热情高涨,为文化的改革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热切盼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供更多的精品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力巨大,能量正待释放。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局面。
二、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总的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新贡献。这里,我着重强调几个问题。
1.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就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更加带有先导性的意义。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归根到底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当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重要的是全面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动力的认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思路的认识,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格局的认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切实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安全;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2.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正确处理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因为多数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一特殊性而否定其商品属性,也不能因为多数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这一一般性而忽视其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性,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进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坚决抵制不良思想文化渗透,保护民族文化瑰宝,努力维护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3.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混淆,事业的职能和企业的功能相混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个体制弊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在改革中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区别、功能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事业。贯彻这个思路,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就能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两个轮子。
当前,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4.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在以下四个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文化资源,有条件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二是完善市场体系。要打破按部门、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分配文化资源和产品的传统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加强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三是改善宏观管理。要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管理转变。要加强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对市场准入和进口的依法管理,鼓励、支持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广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5.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加快我国文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极好机遇。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的全面进步。一是要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严重逆差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影视、出版、发行领域要尽快有所突破。要制定实施扶持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规划,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二是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中注重培育文化创新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提升文化创新的整体水平。要研究设立规范的国家荣典制度,激励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创作和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这项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1.抓好文件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当前,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伟大事业上来。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要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清醒地看到,文化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文化体制改革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某些领域,这些都增加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复杂程度。一些历史形成的包袱和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化解。传统体制和陈旧观念在文化领域的影响还比较深,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改革的信念,增强改革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20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也再次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用改革来凝聚人心,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干部职工的改革热情,使广大文化工作者成为改革的主人。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注重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加强改革措施的配套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中央文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投身改革实践,牢牢掌握领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主动权。
2.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党委统一领导,主要是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文化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政府组织实施,主要是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强化宏观管理,规范行政执法。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主要是牵头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具体指导改革工作,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主要是落实改革方案,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任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要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使文化体制改革与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改革相衔接,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各有关方面要明确职责,落实到人。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3.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坚持早改革早主动,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充分考虑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分别提出不同的改革要求。从地域上讲,要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从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上讲,要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明确界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分类指导。从改革进度上讲,可有先有后,不搞一刀切。总体上,先行试点地区要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先确定一批市(地)和文化单位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展开;少数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为下一步改革做好思想和工作准备,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先行试点,探索积累经验。
4.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典型示范。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开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新鲜经验,运用多种形式及时加以推广。要把总结经验与学习中央文件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更好地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把总结经验与基层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要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增强指导改革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落实好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积极宣传推广改革试点阶段创造的好经验,宣传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典型,加大推动改革的力度。
5.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要把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作为培养人才、造就队伍的过程。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上坚定可靠、改革意识强、熟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清正廉洁的高素质领导人才,一批政治强、作风正、勇于开拓、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学习新形势下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重要使命,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本文是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