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王旭教授在华中师大讲学

更新时间  2008-05-29 作者:沈凤捷 余娟(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李其荣教授的邀请,2008526日上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王旭教授在1204教室为我院研究生作了以“从城市视角解读美国历史”为题的讲座。

    王教授首先简要阐述了以城市史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独特意义,即美国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它的市场经济的影响直接而强烈;美国城市与美国历史发展的同步关系非常明显;美国城市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报告分两个部分讲述。第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从城市角度详细分析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城市与美国革命:美国革命带有很强的城市色彩,可称之为一场城市革命;2,城市与美国西区开发:与传统的开发模式(农业初步开发→工业化→城市化)不同,在美国西部开发中,城市的先导作用极为明显,这种城市化性质规定了西部开发的方向,带动并加快了总体性开发;3,城市与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了19世纪末美国经济起飞的深层原因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4,城市与美国进步运动:美国进步运动首先发于城市,通过这场运动的洗礼,美国名副其实地跨入现代社会;5,城市与“新政”及二战:城市的超前消费文化是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在危机时首当其冲受到破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美国城市的复兴,而二战客观上又促成了西海岸城市的成熟和城市的提高;6,城市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心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城市居住区隔离问题是美国种族关系的主要症结所在;7,城市与美国新科技革命:美国新科技革命发源地“硅谷”的兴起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新科技革命还促成了西部和南部的所谓的“阳光带”现象;8,美国城市与世界城市发展新规律:1920年美国城市发展进入以郊区化为主的新阶段,1940年美国成为一个大都市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大都市连绵带。很多美国学者认为大都市连绵带是未来美国乃至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总之,美国城市的空间结构的逻辑发展进程是从单核到多中心、从城市到大都市区再到大都市连绵带、从城市与郊区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到共生共荣依存关系。第二部分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大都市的影响。重点指出了美国大都市的雄厚力量,全世界前100个经济体中有47个是美国大都市区,而且美国城市自治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王教授就中国土地与城市化关系、轨道交通、城市发展规模和地方政府关系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最后由李其荣教授作点评。李教授认为,王旭教授的讲座很精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意义。他从城市角度解读美国历史,为中国美国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美国革命也是一场城市革命﹑大都市区化等一系列新的观点,采用了不少新资料包括新图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中国城市化和武汉8+1城市圈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