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王旭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讲学

更新时间  2017-05-23 作者:尚姝喆

        2017年5月20日,厦门大学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旭做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在学院新二楼会议室为全院师生带来题为《美国制造业的两次重大调整与基本走向》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美国史研究所所长梁茂信教授主持,高嵩教授、欧阳贞诚副教授、伍斌老师及众多博士生、硕士生到场聆听。
        首先,王旭教授指出美国制造业的第一次调整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被称为“去工业化”调整,其特点是去工业化和区域经济调整同步进行,以及“冰雪带”和“阳光带”的此消彼长。王旭教授认为在这一时期美国不同地区的产业调整各有特色,东北部是产业转型的“领头羊”;中西部作为老重工业区,依旧保持着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南部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吸引制造业南移,最终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西部则借助国防产业提高了经济实力。在第一次制造业调整中,一改之前以东北、中西部为重的制造业格局,形成了全国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其次,制造业的第二次调整是在2000以后至今,是“再工业化”的过程。这一时期区域经济趋于均衡,其特点是重振制造业,实现区域结构优化。王旭教授认为在去工业化后,美国制造业数量下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美国政府一直尝试吸引制造业回流。联邦层面主要体现在奥巴马和特朗普两届政府政策上。奥巴马政府以立法、投资以及建立新的多边贸易规则,来吸引制造业回流。特朗普虽上台时间不长,但根据其与中小公司的直接谈判、对美国公司的海外营业额加收重税,也体现了他对重建制造业的重视。王旭教授通过对比两届政府的政策,认为奥巴马政府的政策确实有效地吸引了制造业回流,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现在还不够系统,对其政策的影响还应进一步观察,但这两届政府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最后,王旭教授对美国制造业的两次调整进行了总体评价。在对比了1950年至今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的数据后,王旭教授得出了“美国制造业水平实际并未下降”的结论。故美国政府重振制造业,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表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对相关产业有带动作用、能够刺激科技发明创新、并为劳动者提供相较于服务业更高的报酬,它的这些优势应当受到肯定。美国先去工业化,又再工业化的过程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都不可或缺,两者各有优劣,因此在现阶段仍不可偏废;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研发与生产空间聚集、产业集群化、规模减小;同时,制造业的再发展,预示着经济增长中,教育因素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讲座结束后,大家就大都市区概念、产业结构转型时政府政策对就业的引导等问题向王旭教授请教,王旭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并鼓励大家在城市史、经济史方面多多进行有益探索。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