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学术活动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徐再荣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讲学

更新时间  2017-05-23 作者:尚姝喆

        2017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历史》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再荣教授,做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在学院新二楼会议室为全院师生带来题为《学术规范与世界史论文的撰写》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美国史研究所所长梁茂信教授主持,高嵩教授、欧阳贞诚副教授、伍斌老师及众多博士生、硕士生到场聆听。
徐再荣教授以学术规范为重点,根据编辑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术规范中应注意的引证、学术史评述、逻辑和评判意识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在引证方面,徐教授列举了四种情况进行阐释,第一种为过度引用,即在一篇文章中,仅引用少量论著,或文章的核心观点主要来自某一本或某几本论著。徐教授认为这种做法会使文章缺乏创新点,且由于资料来源较少,导致文章不够扎实;第二种情况为伪注问题,徐教授主要批判了注释中的学术造假行为,比如将没有阅读过的论著放入注释中,或将转引改为直引,这既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无助于作者提出新的观点;第三种情况为重复发表问题,即作者对学位论文稍加改造后发表,或将已发表过的论文重新组合后发表;第四种情况为抄袭剽窃问题,即大段翻译外文材料和论著,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引用或研究。
        在学术史述评方面,徐教授认为当前学术史述评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简单化,作者仅对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罗列,对其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观点、采用的理论并未进行评介;二是故意贬低他人成果、忽视核心成果,以抬高自己文章的地位。这种做法不利于作者在学术史脉络中采用新理论、新视角、新史料提出新问题。
        在逻辑方面,徐教授指出,文章大标题、小标题、层次、结论是否符合逻辑的推进,文章核心概念是否清晰,是衡量文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批判意识方面,徐教授认为,文章应该在吸收和评介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新观点。研究者应通过相互切磋、交流和碰撞来激发学术火花。
        徐教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值得每个研究者注意的学术规范入手,指出了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细节性和原则性问题,使大家收获颇丰。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在场师生就文章中的政治敏感问题、评审制度、脚注中外文文献的翻译问题以及过度引用的具体表现等问题,向徐教授请教,徐教授在详细回答问题的同时,也鼓励大家进行投稿,认为稿件的质量才是决定是否刊用的根本因素。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