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会员成果

会员简介

学术活动

会员成果

新黑人文化运动的性质——兼与张友伦、吴金平先生商榷(上)

更新时间  2003-12-13 作者:黄卫峰
二十世纪初发生的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黑人现代文化演变的延续。新黑人知识分子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有利形势,以复兴黑人文化和黑人自尊为手段,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国社会。国内史学界关于新黑人文化运动是“黑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或“中产阶层发起的一次文化启蒙运动”的观点,无论从新黑人知识分子的阶级构成上还是新黑人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上,都不能令人信服。

[abstract]the new negro cultural movemen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ith its various names such as “new negro movement”, “negro renaissance”, “new negro renaissance”, “harlem renaiss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africa-americans in the 20th century. it is an ongoing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modern ethnic culture beginning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avorable situations after world war i, the new negro intelligentsia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frica-americans’ self-respect so as to integrate themselves with american whites into american society.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some comments made by chinese scholars regarding it as an african-american bourgeois movement.

[key terms]america, new negro cultural movement, new negro intelligentsia, nature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多种称呼,如“新黑人运动”、“黑人文艺复兴”、“新黑人文艺复兴”、“哈莱姆文艺复兴”等,主要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哈莱姆为中心,以复兴黑人民间文化遗产、表现种族自我、反对种族歧视和振兴美国黑人文化为主要内容,在保持黑人尊严和个性的前提下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为宗旨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它为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国际上的“认同黑人文化传统”(negritude)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加速了美国黑人的城市化和北迁,促进了城市黑人种族聚居区的形成,而且唤醒了和加强了黑人身上的种族意识和斗争精神。同时它导致了美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推动了致力于开发包括美国黑人民间传统在内的美国国内文化资源的美国文化解放运动,为黑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氛围。

作为社会精神形态的表现形式,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化。一般说来,美国黑人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黑人逐步城市化开始的。以保尔·劳伦斯·邓巴和查尔斯·w·切斯纳特的创作为代表的黑人文化开始了它以种族意识为特点的现代转型。黑人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黑人民间文化遗产反映黑人生活和黑人所面临的问题。邓巴通过自己的方言诗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黑人身上和黑人作为艺术处理题材的可能性上。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上帝的运动》因描写黑人在纽约的生活而被视为以纽约为背景的哈莱姆文艺复兴小说的先驱。切斯纳特更多地关注肤色界线的摩擦和黑白两个世界的交往与冲突,勇敢地努力去纠正重建时期的白人小说对黑人形象所作的各种歪曲描写。他的小说《女巫婆》和《他年轻时的妻子和其它短篇小说》涉及了新黑人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源泉之一——黑人民俗传统。杜波依斯的《黑人的灵魂》探讨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问题,对有抱负的年轻黑人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书有好几篇文章谈到民俗、民间音乐和灵魂经历的严峻考验。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的布道诗为年轻一代黑人诗人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的小说和克劳德·麦凯的战斗诗篇描写了美国黑人生活的现实及寻求种族认同的斗争,成为二十年代新黑人文学的直接先驱。也就是说,新黑人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视之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现代黑人文化变革的历史延续。然而与此之前的黑人文化相比,新黑人文化运动表现出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社会主体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新型黑人知识分子精英群体发起的文化思想运动,不仅人数更为庞大(具有创作天赋的黑人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而且更具现代气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契机,美国黑人在新的自由观和机会观的驱使下,纷纷涌向城市和北部。黑人大迁移不仅仅是一场生存地理位置的改变,而且是黑人脱离南方农村生活方式、进入北部现代工业化城市生活的一次拔根,黑人从一种文化移植到了另一种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黑人大迁移和城市黑人聚居区的形成促进了黑人种族意识的觉醒,城市黑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国社会中。新黑人批判并否定汤姆叔叔型驯顺的旧黑人形象,表现出新的战斗精神,如有的黑人喊出了这样的话:“下次白人再欺负黑人,就会有倒下来的——死掉的白人。”1新黑人知识分子对堕落、腐朽的白人价值观的蔑视、对黑人民间文化遗产的肯定、对个性的发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渴望、对种族形象的关心、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成为后来美国黑人的典范。从启蒙对象来说,新黑人文化运动的受众是经历了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变化的新黑人。

第二,种族色彩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具有更为丰富的种族色彩。首先,它对黑人民间遗产进行整理和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黑人历史上所前所未有的。黑人民间艺术和学术团体在整理、研究黑人民间文艺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1925年由“文化考古学家”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和他兄弟罗莎蒙德·约翰逊合作编写出版的两卷本《美国黑人灵歌集》对黑人灵歌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和社会意义进行了考查,还对其它黑人民间音乐,如爵士乐、布鲁士乐、劳动歌曲等作出了分析。其他的成果还有《黑人民间韵文》、《我肩膀四周的彩虹》和《脚上的翅膀》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人民俗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她对黑人民俗的挖掘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研究成果体现在《骡子与人》、《告诉我的马》和《摩西:大山之子》三部书中。在把黑人民间音乐运用于文学创作方面作出最为重大贡献的是黑人的“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美国黑人民间音乐是休斯创作的主要源泉和表达方式,他第一次在布鲁士乐、灵歌、劳动歌曲、舞蹈歌曲、布道中发现了新的表达方式,大大拓宽了黑人文学的发展道路。他在这方面的实验成果主要有诗集《疲惫的布鲁士》、《抵押给犹太人的好衣服》、《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车票》、《黑豹和鞭打》、《延迟了的蒙太奇》和《问你妈妈》等。其次,它大胆展现黑人的种族意识和种族认同。歌颂黑肤色和黑人种族在美国社会的伟大成就成为诗歌和小说作品中的经常性主题。兰斯顿·休斯鼓舞黑人自尊心的名句“黑而美丽”经常出现在黑人贫民窟的墙上和篱笆上。精神上对非洲根的认同是美国黑人种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老的非洲不仅是新黑人作家的创作主题和题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新黑人灵魂和精神的家园。许多黑人作家在作品中把美国黑人描写成为异乡人,表达了对失去的美丽而阳光明媚的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在美国的痛苦生活的不满。再次,它表达了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和新黑人的战斗精神。新黑人文人在作品中对种族歧视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揭露,揭露私刑的罪恶和混血儿的悲惨处境是新黑人文艺的两大主题。他们还通过文艺作品表达了黑人的愤怒,向美国种族主义提出了警告,显示了以牙还牙、以暴还暴的决心。克劳德·麦凯的“如果我们必须去死”成为新黑人斗争精神的绝唱:“哪怕我们必死,也别死得象猪,/给人逮住,圈入肮脏的去处/疯狗围着我们狂犬乱呼,/奚落我们的命苦。/哪怕我们必死,也要死得高贵,/这样我们的宝贵鲜血就不至于/白白流失;甚至我们抵抗的恶魔/也得被迫对我们的死亡表示敬意。/哦,同胞们!我们必须共同抗敌!/尽管寡不敌众,也要显示勇气,/挨打千次,也要回以致命的一击!/即使前面是坟墓又有何关系!/面对残暴有胆怯的匪徒,象男子汉/退到墙根,奄奄一息,也继续作战!”

第三,历史内容不同。新黑人文化运动具有更加丰富的历史内容。首先,表现出更大的积极主动性。虽然黑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一直在音乐、民间传说等方面为美国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带有无意识性。新黑人文化运动则是黑人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发展具有黑人特色的文学艺术的运动。他们试图通过发展黑人文艺来证明黑人的智力潜能,驳斥“黑人低人一等”的谬论,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铺平道路。在运动中,包括黑人作家、艺术家、思想家、评论家、赞助商等在内的各种黑人群策群力,团结合作,致力于黑人文化的复兴。杜波依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阿兰·洛克、查尔斯·s·约翰逊、杰西·福塞特等老一辈黑人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威望积极扶持年轻一代黑人作家的成长;《机会》、《危机》等杂志通过举办文学竞赛鼓励和发现黑人文艺天才;黑人知识分子经常聚会交流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其次,黑人融入和黑白融合程度更高。新黑人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是一批训练有素的文化精英,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洗礼,继承了西方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他们的许多作品借助白人文学的形式表达了黑人种族的内容。前面提到的“如果我们必须去死”一诗便是采用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商赖体形式创作而成的。黑白知识分子的融合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为了促进美国文化的独立和黑人文化的发展而携手合作。美国白人出版商开始乐意接受黑人作家和诗人的作品。白人主流社会较小型的文学刊物也是黑人作品发表的园地之一,有时甚至还向他们约稿,对于扩大黑人作家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如《当代诗歌》的编辑拉尔夫·切尼写信叫康蒂·卡伦把手上的诗歌寄去。其它白人杂志,如《新群众》、《诗刊》、《日晷》、《美国水星》等都向黑人作家打开了方便之门。《文学概观》出过一期“哈莱姆”专刊。这些主流文学杂志无疑对扩大黑人作者的影响力、增进白人对黑人文学的了解起了重要作用。有些白人从经济上支持黑人作家的创作和黑人社区的文学活动。康蒂·卡伦、克劳德·麦凯、兰斯顿·休斯等都曾得到过白人恩主经济上的援助。《危机》和《机会》杂志主办的文学竞赛也离不开白人的赞助。美国白人知识分子不仅为比赛提供经济赞助,而且是比赛评委会和颁奖晚会的重要成员。乔尔·斯平加恩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斯平加恩奖,以奖励为推进黑人种族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黑人,还为《危机》杂志举办的第一次文学竞赛提供了奖金。白人文人对黑人作家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提供鼓励和指导,帮助发现了一批文艺黑人天才。如休斯就是在林德赛的推荐下一举成名的。他们还在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上加以指导。卡尔·范维克顿对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影响值得特别一提。他被公认为对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白人。他对黑人文化的兴趣是真诚的。他是严肃地把爵士乐当作艺术形式看待的最早的人士之一。他对新黑人运动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他为《机会》杂志的文学竞赛提供奖金,是赞助黑人文学刊物《火》出版的人士之一。他还以经常举办黑白种族间的聚会而享有盛名。他是黑人作家与白人刊物和出版商之间的主要联络人,休斯最初的两本诗集《疲惫的布鲁士》(19276年)和《送给犹太人的好衣服》(1927年)在范维克顿的帮助下得以由艾尔弗雷德·a·克诺夫出版社出版。范维克顿还说服艾尔弗雷德·a·克诺夫出版了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内勒·拉森、鲁道夫·费希尔等人的作品。对于许多黑人作家来说,他与其说是恩主,还不如说是朋友和同事。他与黑人作家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不仅关心黑人作家的创作,而且还关心黑人的个人生活和问题。他的《黑鬼楼座》一书对黑人时尚的兴起发挥了极大作用。其次,双重认同成为新黑人作品的主要特色。新黑人在强调自己种族意识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美国认同。新黑人知识分子的美国认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黑人视自己为美国人。对于美国新黑人来说,把美国视为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首先,非洲对于美国新黑人来说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之根,是自己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是美国黑人的母亲,但不是自己的国家。在“美国黑人的碎片”(afro-american fragment)中,休斯审视了美国黑人和非洲遗产之间不自然的关系:“非洲是/如此古老/如此遥远。/除了历史书上的记载/甚至没有留下记忆。”乔治·斯凯勒指出“对于非洲人来说,非洲是没问题的。但我们不行,我们已经有300年不是非洲人了。”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强调尽管美国黑人起源于非洲,但他们“与这个国家的任何人一样是完全的美国人。”他们对“返回非洲”不感兴趣。鲁道夫·费希尔在短篇小说“环形尾巴”中揭露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回到非洲去!我就呆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回到我从未去过的地方?”2内勒·拉森的小说《冒充白人》中的一个人物拒绝移民非洲,因为“她是美国人。她在这块土地上长大,她不想被拔根。”3休斯在许多诗歌中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黑人。他在《大海》中写道:“我只是一个美国黑人。虽然我爱非洲的外表、非洲的节奏,但我不是非洲人。我是芝加哥人、堪萨斯市人、百老汇人、哈莱姆人。”4杜波依斯主编的《危机》杂志和《信使》杂志都齐声讨伐加维“回到非洲去”的号召。《信使》要求“加维必须滚出去”,并敦促美国政府把加维关进监狱或遣送出国。加维运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低估了美国黑人对美国认同的强烈程度。事实上,当时的哈莱姆充斥着各种“返回非洲”的团体,但没有一个文艺复兴的作家支持其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尽管新黑人的祖先在非洲,但他们认为斗争必须在这块他们称之为家园的土地上进行。斗争方式应该是为了缓和而不是加剧种族紧张状态,应该是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欢迎而不是相反。新黑人希望留在美国,虽然他没有把握是否要为此使用暴力。其次,美国黑人是最早定居美国的人之一,美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实实在在的祖国。杜波依斯说道:“我们是美国人,我们是与这里最早的定居者一起被带来的,我们来自的那种文明已完全接受了对于我们生存所必须的西方模式和习俗。简而言之,没有什么东西象我们这样土生土长、完全是在美国产生的。”5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在纪念《解放宣言》五十周年时写的《五十年及其他的诗》清楚地表明美国黑人决心留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享受自己劳动的全部果实:“从出生权来说这是我们的土地,/从劳作权来说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帮助开发了这块处女地,/它肥沃的土壤里留有我们的汗水。”1918年,杜波依斯在号召黑人踊跃参战时对于把美国视为自己的国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理由:“首先,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为它付出了汗水,我们为它遭受了磨难,我们为了它而战斗过;我们为它创造了音乐,我们给它的理想、诗歌、宗教和梦想增添了色彩。”6在“你的女士”一诗中,休斯借主人公艾伯塔k.约翰逊(alberta k. johnson)之口坚持自己的美国认同:“我的肤色中/没有外来成份:/艾伯塔k约翰逊——/我是美国人。”在“我也”中,休斯说道:“我也歌唱美国”、“我也是美国人”。但是他歌颂的美国不是眼前的美国,而是未来理想中的美国。美国新黑人不想做有名无实的美国人,而是要成为一个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完整意义上的美国公民。在“黑人艺术的标准”中,杜波依斯表达了黑人的这种共同的心声:“我们想成为美国人,完整的美国人,拥有其他美国公民的全部权利。”7虽然美国黑人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受了白人种族主义者惨无人道的折磨,但新黑人对自己祖国认同的决心不可动摇。克劳德·麦凯在“美国”一诗中表达了美国黑人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虽然她让我饱尝痛苦,/用她的虎牙咬住我的喉咙,/令我窒息,我却承认/我热爱这磨练我青春的人造地狱!/她的气势如浪潮涌如我的血液,/赋予我力量挺身反抗她的仇恨。/她的确巨大如洪水冲激着我的生命。/然而就像一个造反者庄严地面对皇帝,/我在她的围墙内屹然站立,/没有恐惧、恶意或嘲笑的言语。/在暗中我展望未来的岁月,/只见她宏伟的花岗石奇观/经准确无误的时间巨手的触摸,/犹如无价珍宝陷入沙滩。”8新黑人对非洲精神上的认同与认同美国是自己的祖国并不矛盾,正如克劳德·麦凯所说的:“美国黑人通过精神上返回到非洲根源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好处,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仍然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9 2、新黑人视黑人文化为美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最终目的之一在于使黑人带着尊严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为美国独立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杜波依斯认为,充满真和美的黑人艺术是黑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这种艺术将把黑人带入美国主流社会:“就在真正的艺术刚一出现,黑人艺术家刚刚涌现时,就有人拍着黑人种族的肩膀说道:‘他做到了那一点是因为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因为他是黑人;他出生在这里,在这里接受教育;他不是黑人——黑人是什么?黑人就是人。这是你应该期待的。’”10美国黑人还继承了白人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创作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如十四行诗是克劳德·麦凯采用的主要诗歌形式。3、新黑人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文化视为美国社会的产物。新黑人知识分子中的主流认为,美国黑人种族是美国社会的产物,新黑人运动是美国黑人接受自己的美国经历的一个重要、很好的说明。阿兰·洛克在“祖先艺术的遗产”一文中认为,美国黑人身上具有原始特点的品质,如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等,是黑人在美国独特经历的结果。11人类学家e·弗兰克·弗雷泽尔认为,美国黑人民间文化是美国黑人通过逐渐吸收美国文明中对自己有意义、为自己所了解的各种成分发展而来的。124、新黑人认同美国民主、自由的理想。洛克在《新黑人》中指出,美国新黑人知识分子的外部目标“不是别的东西,正是美国制度和民主的理想。”13休斯认为,美国黑人有能力推动美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民主方向发展,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黑人自己,也是为了全体美国人。14他在“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一诗中写道:“啊,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吧——/这块从未成为美国的土地——/一定要成为人人自由的国土。”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一场种族意识运动。首先,种族意识是新黑人作家和艺术家唯一共同的因素,也是文艺作品的主要特色。这场运动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多样性,表现在:1、作家创作的题材各不相同,既有描述黑人过去在南方的生活及黑人民俗、灵歌的吉恩·图默,也有描写城市黑人生活的休斯。2、涉及的领域多样化,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中期,约16位黑人作家共出版50多部诗歌和小说作品,还有众多黑人艺术家在绘画、音乐、戏剧领域留下了足迹:“本世纪二十年代记载了罗兰·海斯的兴起,他使卡内基音乐厅座无虚席,记载了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和伦敦的兴起,记载了弗洛伦斯·米尔斯名扬两个大陆,记载了罗斯·麦克伦登在百老汇参加演出,……还有录制在成千张唱片上的贝西·史密斯洪亮的歌喉和克拉拉低沉的悲鸣,以及擅长于唱歌的女喜剧演员埃塞尔·沃斯特的歌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还记载了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格拉迪斯·本特利和约瑟芬·贝克的兴起。”153、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休斯在诗歌中运用爵士乐节奏、黑人圣歌的音乐调子和轻快节奏,如《疲倦的布鲁士》(1926);麦凯运用充满激情的十四行诗的表现形式来攻击种族暴力,如《如果我们必须死去》(1919);康梯·卡伦运用非洲形象和欧洲形象来探索美国黑人的非洲之根,如《遗产》;内勒·拉森(nella larsen)在长篇小说《流沙》中对美国黑人妇女迷失认同这一问题作了强有力的心理分析。4、黑人美学观的多样化。在这次运动中,黑人文艺界曾围绕“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宣传而艺术”展开讨论。以杜波依斯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一切艺术都是宣传,而且从来必须如此。”16而以洛克为代表的一派则强调“应该选择艺术,放弃宣传”。17关于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问题,哈莱姆作家中也存在两种立场。以杜波依斯、福塞特、拉森为代表的一派要求塑造形象完美、有教养的中产阶级黑人,反对一切有损于黑人形象的做法;而以麦凯为代表的另一派则主张暴露黑人生活的阴暗面,着重刻画下层黑人,以此来对社会制度提出抗议。在黑人的原始性问题上,黑人作家之间存在分歧。许多黑人对强调黑人的异国情调和感观享乐心怀不满,尤其是对白人热衷于这一方面感到不快,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贬低黑人的定型。但另外一些作家,如麦凯的《回到哈莱姆》则强调黑人作为文明之子无拘无束的一面。原始主义的激情维持着杰克的生命,代表了对现代社会刻板文化的一种严重威胁。表演艺术方面也同样表现出多样性和实验性特征,如爵士乐、布鲁士乐、拉格泰姆等。不管新黑人呈现出怎样的丰富多彩性,他们还是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东西。把多样化的文艺复兴人士连成一片的是一种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参与感和通过艺术来表现黑人经历的使命感。他们努力寻找黑人文化中独特的东西,寻找一种基本的黑人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自豪的源泉和黑人对美国文化作出贡献的证明。阿兰·洛克关于新黑人诗歌的精辟阐述适用于新黑人运动的其他各个方面:

今天的黑人诗歌代表了多种流派,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反映了某种种族情感的表达或某种独特的群体传统和经历的视角。就美国黑人而言,种族感比民族感更为强烈;它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是黑人诗人意识中的主要因素。18

新黑人表现出的强烈的种族意识源于他们拥有一种共同的遗产、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命运。美国历史上,黑人一直被视为一个不能同化的种族。约翰·海厄尔在“美国的同化问题”一文中指出:“‘熔炉论’中最明显的矛盾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在实际社会中,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表明‘熔炉论’的同化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移民和民族。”19美国内战前,美国黑人确定的奴隶地位与种族、文化偏见结合在一起,使他们不能作为这个社会一个可同化的部分被予以认真考虑。“自从他们踏上美国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美国黑人就经历了其他美国人所未曾有过的经历。他们是‘永远无法同化’的移民,受到奴隶制的判处,置身美国各种机遇的洪流之外。即使经过一场旨在使黑人进入自由美国人行列的血腥内战而获得解放之后,美国黑人的经历并没有因此而不再异于他人。” “二十世纪的美国文明使得美国黑人的地位不仅仅独特,而且是不能容忍的。在国家生活中,几乎每种新力量的出现,都使黑人的出境更加难以解释,更加无法辩解。”“黑人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都市生活的变化中起了关键而独特的作用。在移民时代,当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涌进美国港口时,各类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加入到美国生活的急流中去,经过一、两代人就被带入主流里,但黑人则仍然是‘永远无法同化’的移民。在到处可以为家的时代,当城市成为人们移居的中心,美国人可以任意参加或者脱离某个消费共同体时,当人们在迅速变化的统计社会里被别人或者他们自己划归某种类型的群体,当邻里关系在广阔的城市中解体,或者当城乡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时,黑人都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外,向隅而立。”20

美国黑人生活和文化是在黑人处于从属地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标志这种从属地位的主要社会机制是种植园和城市的黑人聚居区。前者是二十世纪前绝大部分黑人生活的处境,他们先是充当奴隶,后来成为谷物分成制佃农,而后者是二十世纪的产物,是农村黑人大规模迁往城市带来的后果。在这样两种环境下,黑人既吸收了白人文化,又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一方面,黑人接受了美国民主信条中的平等价值观和中产阶级关于财产、向上升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的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又与白人不同,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没有民主、没有经济平等和不为社会接受的现实。黑人既渴望被完全接受为美国公民,又希望与更大的社会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们一直被视为美国社会的不同族群,他们自己也这样看。种植园、奴隶居住区、被剥夺公民权、私刑和骚乱、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黑人城市聚居区,这些已经成为黑人共有的主要经历。这些经历反过来促进了发展一个独特的真正文化共同体的思想的形成。他们要求完全平等,但同时讴歌自己作为一个种族的整体力量。理查德·莱特在“美国黑人的文学”中对种族意识所代表的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出了经典性陈述:

如果美国黑人的表达突然转向严格意义上的种族主题,通过这个信号你就知道我们正在我们的白人邻居手中遭受着历史上旧有的古老的痛苦。但是如果我们表达的范围扩大了,处理的是标志全人类遗产的文学表达中的共同的主题和负担,那么通过这一信号,你就知道美国普遍出现了一种对待我们的仁慈的态度。21

其次,种族意识而非阶级意识在这场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新黑人运动是一场“种族意识”运动,而不是一场“阶级意识”运动。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作家们,其中虽有些人抱辛辣的嘲讽态度,但他们更热中于反抗美国的种族主义,而不是接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22虽然某些报纸和期刊,如《挑战》、《十字军》、《黑人世界》、《信使》和《老兵》等,确实抓住了解决种族问题的种族经济和种族政治办法,但是绝大多数黑人男女的种族意识是如此强烈,他们不会欣然接受极端的阶级意识。23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黑人遭受不公正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诚然,在美国,奴隶制主要是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得以起步和发展的;种植园的阴影仍然笼罩在这片国土上。但种族敌对比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要复杂得多。在布克·华盛顿领导下,美国黑人的社会处境并没有因为经济上的进步而得到改善,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斗争的复杂性。第二,当时严峻的种族形势下,种族意识优先于阶级意识,社会主义和工会组织都不会成为美国黑人战斗性的重大工具。解放黑人是当时黑人的主要事业,其它方面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不是因为其它问题不重要,而是因为在黑人心目中,当时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是使黑人种族获得承认。这表现在全面隔离不仅在南方得到实施,而且在全国得到默认。工会拒绝接受黑人加入,美国劳工联盟坚持一贯做法,不愿组织黑人,一直对黑人存在歧视和不公。这使黑人工人对工会心存敌意,愿意充当破坏罢工的角色。许多黑人领导人都赞同黑人抵制工会。他们为破坏罢工进行辩护,认为破坏罢工是合法的,理由是既然黑人很难找到工作,又得不到带有种族主义的工会的支持,为什么还要与白人工人团结一致呢?最典型的例子是当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伦道夫于1925年组织卧铺车搬运工兄弟会时,美国劳工联盟竟然拒绝颁发特许状,此事一直拖到1936年。美国社会主义也一直歧视黑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准备加深这种歧视。24第三,美国黑人对美国民主信条的信奉。基于美国的传统,黑人作家不可能把自己或他的人民看成“无产阶级”的成员。他痛恨没有宽容心的人,但他爱美国的土地,它的传统和历史。尽管遭受歧视和不公正,但他相信美国民主的诺言终将有一天会得到实现。他们并不谋求推翻美国的立宪政府。他们的使命不是要发动一场社会革命,而是要在一个严酷、充斥着仇视的白人世界中证明黑人方式的正当性。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使美国的民主承诺普及到黑人,而不是要彻底摧毁它。“事实上,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作家们与其说是造美国制度的反,还不如说是抗议对这个制度执行得不公正。”2550年代中期,查尔斯·约翰逊在回忆这场运动的意义时,称之为“可以融入这个国家的文化血脉”的一场独特的“自身意识和种族意识”的运动。26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在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事业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7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美国黑人的民族主义运动,他们为布尔什维克关于种族、民族平等和工人阶级是兄弟的声明而欢呼。二十年代初期,美国共产党在黑人中间建立势力基础时,主要致力于种族平等。它一心一意地为黑人争取社会、政治平等,指示其成员“把鼓励社会交往和通婚作为运动的政策”。在二十年代后半期,美国共产党加强了争取黑人的努力。1925年美国共产党进行了组织改革,实行中央领导,有利于动员地方组织吸收黑人入党。1928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世界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把美国黑人确定为受压迫的民族,在南方黑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有实行民族自决的权利,并为此作出了努力。在反对歧视和种族暴力的斗争中,美国共产党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宣传工作很到位。美国共产党最大的成功是1931年在斯考茨伯罗案中发挥的极为明显的作用。然而,美国共产党尽管作出了种种努力,却没有能够在黑人中间得到重大支持,共产主义也没有成为美国黑人政治、思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美国共产党没有赢得哈莱姆复兴大多数黑人作家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在新黑人运动中也没有发挥主要作用,但新黑人作家并没有完全脱离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之外,有两位著名作家曾对共产主义产过浓厚兴趣,卷入激进政治中去,他们是克劳德·麦凯和兰斯顿·休斯。面对种族问题在美国遭受的挫折,他们把共产主义视为解决美国黑人面临的种族和经济问题的潜在办法。他们与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交往,都去苏联访问过,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目标表示同情。但两人都没有加入共产党,最终他们放弃了这一运动。

麦凯是卷入共产党的第一位哈莱姆复兴的作家。当他还是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学生时,他就开始接触社会主义。1919年至1920年间,他曾在伦敦呆过几个月,参加了那里的马克思主义活动。1921年,麦凯来到纽约,担任左翼杂志《解放者》的副主编,继续走激进的道路。1922年,因为对刊物的政策有不同看法,麦凯辞去主编职务,在朋友的经济帮助下访问了苏联,并以作家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四次共产党大会。虽然在这一时期麦凯的诗歌反映了他的政治,如他把自己的小说《回到哈莱姆》称为“无产阶级小说”,而且总的来说,麦凯的大部分作品比较激进,许多描写了黑人无产阶级的生活,但是不能把它们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作品。麦凯最优秀的诗歌关注的是黑人的经历,其主题是种族,而不是阶级。甚至他写的最有力的抗议诗“如果我们必须去死”也是抗议种族压迫,而不是无产阶级的困境。正如麦凯自己所说的,他虽然基本上赞同共产主义者的社会、经济纲领,但反对他们看待艺术和艺术家的态度:“我认为共产党主义者关于无产阶级艺术的理论是错误的。它实际上意味着为宣传而艺术。虽然我相信有组织的政治宣传,但不主张有组织的宣传性艺术。我对艺术的想法是浪漫的。”麦凯在晚年转而成为公开批评共产主义的人,反对共产党在黑人社区扩大影响。

兰斯顿·休斯从“种族意识”转向“无产阶级意识”,从一个工人而不是黑人的立场来进行创作、使自己与美国工人阶级认同,是从3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整个二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虽然休斯关注的是下层黑人阶级的生活,但他的诗很少带有公开的“无产阶级”政治信息。他在《抵押给犹太人的好衣服》中表达的激进情绪是针对种族歧视的罪恶的。他的诗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白人”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美国中遭受的苦难,况且他的诗之所以描写黑人大众的生活和经历是他的背景决定的。如前所述,休斯的作品取材于黑人民间遗产,用的是黑人大众的语言,反映的是普通黑人的喜怒哀乐。他对不公正的抗议表现了他的人民的成熟意识,他们的渴望、希望,以及他们战斗的决心。

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种族与艺术的联姻。在新黑人运动中,种族意识主要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新黑人文艺是抗议的艺术。阿兰·洛克认为种族经常是借助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种族在生活的方程式中有多种多样反映自身的方法;每一种表现方式在对它进行反映和作出反应时只是稍微有些不同。我们太经常忽视这么重要的一点,即种族因素可以存在于艺术表达的弦外之意中;种族经常更多地存在于艺术的升华中,而不是赤裸裸的报道性表达中。28

华莱士·瑟曼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批评有些艺术家“往往忘记这点,即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在自己的民族中发现,黑人作为人拥有其他人所有的全部自然感情和心理反应。”他认为“如果艺术是通过具体来反映普遍的话,他[黑人艺术家]相信,如果他有才华,黑人作者写自己的民族与他去写中国人或拉普兰人具有同等创造伟大文学的机会。”29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精神的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伟大文学家w·b·叶芝在作品中融合了三种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调和、相互矛盾的要素:表达个人和私下的自我,表达与所有人共同的东西,表达民族或种族的自我及其特有的神秘和文化历史。没有人因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爱尔兰特性”而说叶芝违背了诗歌原则或背弃了艺术。同样地,新黑人运动中最优秀的作家也在努力表达和融合这三种成分:他们自身,他们普遍的人性,以及他们的黑人性和种族特性所特有的素质和美。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新黑人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了种族意识就说他们的作品不是艺术。黑人作家的“黑人特性”与爱尔兰作家的“爱尔兰特性”一样是具体生活经历中的一种成分,是他的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他与普遍的人性联成一体。新黑人运动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伟大诗人休斯。虽然总的来说新黑人运动没有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不是因为他们所创作的主题不具普遍性,而是因为当时各种客观条件和作者自身实力有限。事实上,新黑人运动的创造性成果证明种族意识和抗议可以被改造成为美国黑人作家重大的艺术表达内容。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即一场运动最终是通过其中少数实现了自己潜力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来衡量的。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强烈的种族意识是黑人对当时美国严峻的种族形势所作的反应,充满种族意识的作品是美国种族压迫给美国黑人带来的痛苦的历史记录,正如康蒂·卡伦所说的,“我发现我被一种强烈的种族意识所驱使。我发现,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尽管我努力摆脱它,尽管我竭尽全力,恐怕我的作品还是带上了这种色彩。”30休斯对美国黑人文学中种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描述:“在美国完全接受黑人之前,在种族隔离和种族自身意识完全消失之前,来自黑人艺术家的真正艺术作品,如果要有色彩和独特性的话,必定会反映他的种族背景和所处的种族环境。”31《美国人民的文学》(1951年)认为,种族意识和种族自豪态度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的成熟,黑人通过充分认识自己的种族意识也许可以为美国文化作出最出色的贡献。32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联系信箱:ahra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