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现代派传教士教育家的形成与中国教会学校的改革
2005-03-11
在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传教士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们在两国的相互交往中所起的作用曾引起不少研究者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美国教会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研究近代中国基督教运动的著名历【查看更多】 -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南方文化
2005-03-11南方的政治重建时期大致始于内战结束,随着1876年的总统选举告一段落。林肯总统被刺之后,南方有过一段政治、军事、社会的沿革。在此沿革期间,权力由共和党保守派手中转移到了共和党激进派手中【查看更多】
-
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
2005-03-11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的重大变化,并不仅仅发生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坍塌,海湾战争大获全胜,苏联八月政变猝然失败,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变故确曾使美国人陶醉,然而这并没【查看更多】
-
19世纪末美国公众舆论评述
2005-03-11
公众舆论的形成自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始,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至19世纪最后30年,世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是,欧洲大国(英德俄法)加紧进行殖民扩张,非洲在短短的20年中被瓜分完毕,【查看更多】 -
美国的文化模式: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2005-03-11
一法国社会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gueville)在他的《美国民主》的著作中认为美国人的习性或心灵习性是美国人得以维持其自由体制的关键。他所谓的心灵的习性(moeurs或habits of【查看更多】 -
沈志华先生作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论坛
2005-03-102005年3月4日下午2:30,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志华先生作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论坛”,作了题为《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的报告。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查看更多】
-
小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国学代表团访问美国
2005-03-02《美国史研究通讯》2004年第2期刊登了梅仁毅教授“美国学教学21年”的文章,其中提到1985年他以中国美国学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一事对其教学工作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访问,由于是在【查看更多】
-
中美关系研究:如何避免未来大国之间的冲突?
2005-02-25中美关系研究:如何避免未来大国之间的冲突? --------------------------------------------------------------------------------□ 南雁
作者: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4年6【查看更多】 -
美国的“世界使命”何去何从?
2005-02-25美国的“世界使命”何去何从? --------------------------------------------------------------------------------□ 倪乐雄 黑格尔说过,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现过两次。恩格斯补充说,第【查看更多】
-
里根上台执政的社会历史背景
2005-02-24《多难的旅程》〔1〕作者认为,1941年以来美国的政治与文化生活,乃是罗斯福“新政”的继承者和反对者,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制约下组成的各种联盟之间的不断斗争。斗争的主要内容【查看更多】
-
迷惘的一代文化背景透视*
2005-02-24【题尾】这篇论文,1986年11月在厦门大学召开的海明威文学讨论会上,曾作为学术报告节要宣 读。【注尾】赵一凡海明威喜爱冰山。他曾在自己的《论创作》一文中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查看更多】
-
美国人对自由主义的自我质疑——《美国人头脑的闭塞》评介
2005-02-24一本预期顶多只能销出几千本的书,居然在几个月内一跃成为全国头号非小说性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今年美国出版界的大事,而且是美国文化界(主要是大学)思潮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本书【查看更多】
-
反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嬉皮士
2005-02-24
“青年人造反”(youth rebellion)几乎成了60年代美国社会现象的代名词。当进一步探讨年轻人的造反运动时,就会发现,他们大体上是沿着两条道路向一个方向发展的。一条路上是“新左派”的政治【查看更多】